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两条矿带,圈出金矿体2个,其中Ⅰ-1矿体长320m,平均厚度7.44m,平均品位1.5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平均品位1.53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就此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发现4条矿化带,圈出金矿(化)体7个,其中Ⅳ-1矿体,控制矿体长度80m,厚度0.40~1.40m,金品位0.54~1.7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见矿品位1.53 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系统总结了鹰咀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寒武系黑刺沟组二段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体受控于多级断裂的控制,矿体顶板围岩对矿体的形成具重要意义,矿床成因为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礼县炭山地区岗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礼县—罗坝—锁龙口大断裂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本区金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古金源、热源、热场三位一体是岗沟金矿金成矿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5.
庞家梁金矿处于秦岭东西构造带和南北向天水-武都深断裂交切的地壳活动强烈的构造变异区。金(铜)矿化受中下石炭统月亮寨组(C1-2yl)地层、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的断裂带、中川岩体与碌础坝岩体等控制.矿体规模不大,呈似薄板状、透镜状状产出,形态简单,矿石品位低,物质成分简单,金铜矿体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从区域大环境、矿体特征等成矿条件方面分析,本区成矿前景较好,认为本区块仍然有进一步勘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阳沟金矿区位于中秦岭陆源盆地带,中秦岭礼县-罗坝-锁龙口和礼县-洮坪-喂子坝两断裂带与石家河坝复式向斜核部,成矿区划属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石炭系地层中,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石炭系地层、印支酸性脉岩及断裂构造三种因素控制。石炭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甘肃礼县火吉坪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县火吉坪金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第四岩组和第五岩组。金矿化明显地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见金矿体多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与煌斑岩脉相伴,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泥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毒砂化为特征。矿石类型含金构造角砾岩型矿石和含金碎裂岩型矿石二大矿石类型。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
9.
郭家沟铅锌矿床所处构造单元为西秦岭印支褶皱带,合作至崖湾成矿带东段。铅锌矿化体赋存于三叠系碳酸盐建造的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及方解石脉。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笔者通过工作认为,矿床成因属岩浆—构造热液蚀变岩型。该矿床的发现对西秦岭地区多金属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豫西五丈山岩体南部主要含矿构造地质特征及分布格架。分析研究潭头—大章断陷盆地浅覆盖区地质特征及缓倾斜构造的展布特点。控矿因素中的火山机构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古火山机构构造对金矿床产出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成矿地质体—五丈山燕山期花岗岩体进入到造山期后的大规模伸展动力学背景之下,岩浆活动及其伴随形成的金矿床都必然受此构造背景控制。通过对该区缓倾斜赋矿构造及其成矿规律研究,认为本区缓倾斜含矿构造平行成组存在,根据近年勘查成果发现了缓倾斜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这表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赋矿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岷县簸箕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卡林型金矿省的西北部,西临鹿儿坝大型金矿。赋矿围岩为中三叠世第三岩组,矿体定位受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成矿元素组合为As-Sb-Hg-Au(Ag),成矿温度介于181℃~300℃,是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作者总结的找矿标志在区域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甘肃省北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东天山成矿带的组成部分,花西山金矿位于北山西段,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勘查类型为Ⅲ类。印支期花岗斑岩为赋矿层位,本矿区共圈定矿体32条。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较复杂型,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相似文献
14.
以挡山地区的地质背景为基础,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热液蚀变等方面,对挡山金矿的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成矿规律的勘探研究,对下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进行了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15.
康县大坪里金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西段,东、西秦岭褶皱带接壤处南侧,文县东-康县震旦纪、燕山-喜山期锰金(钼钴)重晶石成矿带,区域性断裂加之次级构造的迭加影响,致使区内构造极为发育,成为本区金及多金属等矿产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Au、Sb重砂异常和Au、Sb、Ag、Zn、Mn、Cu、Pb、As、Co、Hg水系沉积物异常,形态多呈椭圆形状,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反映了该区矿化与构造有关,显示出该区化探异常能为找矿提供信息。已发现的矿(化)体均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断裂破碎带既是成矿作用中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又是矿物质沉淀富集的理想场所。泥盆系铁山组地层中Au、As、Pb、Bi等元素的高背景值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何家湾金矿属碧口-阳坝元古宙华力西-印支期铜金(钴)成矿带,赋存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组绿片岩地层中,产出于北东向断裂带中,矿体规模较小,品位高,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夏河县华尔寨梁金矿是2006年通过异常查证发现的,在叙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它西秦岭其它金矿的类比,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区域成矿背景、矿区控矿因素显示,断裂构造、中三叠统下部建造层是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所处区域地质背景、断裂控矿特征与鹿儿坝金矿相似,但矿石物质成份与鹿儿坝金矿明显不同,却与另外一个Ⅲ级构造单元—碌曲-武都古生代裂陷盆地的大水金矿类似,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小宛南山北金矿位于甘肃瓜州县小宛南山金成矿田,产于前长城系敦煌群第四岩组,受敦煌群第四岩组和韧性剪切带双重控制。矿体规模较小,矿石自然类型为蚀变岩+石英脉型,矿床成因应属韧性剪切带变质热液型,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沙枣园子金矿位于北山柳园—穿山驯前陆带石板山—峡东华力西期印支期金钨(铁)成矿带,赋存于沙枣园子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长城系古硐井群中,受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古硐井群、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内、外接触带内的NW向断裂及次级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崔龙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25(2):43-50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金成矿带的东部,距中川岩体5 km左右。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测量,获取丰富的矿床地质特征数据,系统分析了马坞金矿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极化体与已知矿化蚀变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矿区共圈定6条矿脉,沿走向及倾向具有尖灭再现、局部膨大缩小的特点,总体呈脉状、似板状、局部为大的透镜体状等,沿裂隙发育的矿脉金品位较高。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压碎结构、揉皱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条带状、斑点状、(网)脉状、角砾状、蜂窝状等构造。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建立了马坞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矿区、矿区东部、南部及外围等四个方面的找矿方向,并分析了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