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壮族民间麽教与巫文化——壮族麽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3.
宗教“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①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②由于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国家,“没有统一的君主”,因此,她没有共同信仰某一个神的统一的宗教。从外国、汉族地区传入壮族地区的宗教,也没有被壮族人民接受,从而专一地信仰某个教派,而是形成了一个以信仰道教为主,揉合巫术、佛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族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律之外,在本民族长期历史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为维护生产、生活、群体利益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产生于壮族各种宗教禁忌,宗教禁忌是习惯法的法源。云南壮族习惯法有其本身固有特征,内容也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聚居县的自治权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壮族聚居县的干部和群众关心和议论的热点.在物质经济利益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壮族聚居县的自治权往往得不到落实及保障,而广西境内的一些自治县能够享受到各种有利于发展本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壮族聚居县却享受不到,即是说,壮族聚居  相似文献   

6.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人类起源于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壮族禁忌的形成发展及特点禁忌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禁忌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息息相关。人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是不是禁忌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呢?这得从壮族民间禁忌加以细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与动物界刚刚分离,人们的智力商数极低,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能力极其有限,如人们对人类的起源问题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往往对自然现象中某些动植物的繁衍现象加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宗教文化和壮族服饰图案结伴而行,宗教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宗教信仰为壮族服饰图案培养了诸多审美基因和要素,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  相似文献   

10.
壮族人类起源神话大致有姆洛甲创造人类的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的神记;伏依兄妹婚配再和人类的神话三种类型。它孕育了壮族哲学、历史学、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意识形态的胚芽,具有较高的社会科学价值,对我们研究壮族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壮族民间故事所体现的壮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民间故事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爱憎好愚而创作的.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活动的记录.它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好善鄙恶、尊老敬老等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 ,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 ,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 ,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 ,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壮族文学?这是研究壮族文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壮族文学的ABC,但如果我们小看它,就会造成一些不该产生的混乱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讨它的内涵,划清它的界线,确定它的范围。多年来,人们对壮族文学界线和范围的认识,并不一致。相当多的同志认为;凡是反映  相似文献   

14.
论述新时期壮族散文的主要成就,壮族散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指出描写广西自然景物、民俗风情,描绘中越边境风貌,反映边疆生活是壮族散文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的壮族散文家把目光投向了时代,投向了社会,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侧重抒写作者的内心感受,因而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同时论述了壮族散文家在历史散文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充分肯定了几位壮族年青散文家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元朝。壮族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一千三百多万左右的人口(1982年统计),属最大的民族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境内,而文山壮族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麻栗坡、邱北、砚山等地。壮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有河流有水源的平坝地区,故而有:“苗家占山头、壮家占水头”之戏称。壮族人民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而闻名,常用歌唱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生活、风俗与劳动。以下对壮族民歌予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17.
壮族,和我国的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着漫长的哲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然而,壮族的哲学思想,其源起于何处,其流又向何方,它的发展规律如何,又有哪些本民族的思维特色?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开拓、研究。由于壮族过去没有文字,史书记载的资料又是寥寥无几,这就给我们研究壮族的哲学思想增加了许多困难。本文想从壮族  相似文献   

18.
壮族传统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采集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类型或阶段,其中的男女地位或性别结构各不相同,从而使壮族性别文化个性十足。深入探析传统壮族经济的性别关系,可为壮族地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相似文献   

20.
壮族,和我国的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信仰的宗教,也有本民族复杂的宗教的人格化过程。解放后,壮族的宗教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然而宗教观念的痕迹还留在一些人的脑海里,没有完全消失。为了正确地认识壮族的宗教,本文想从壮族宗教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趋势,以及壮族宗教思想的特色及其历史上的地位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