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从贵州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既有因战乱引发的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零散但持续不断的迁徙;主要迁往山区和半山区,而很少迁到河谷、平坝和城镇;迁来后,有的很快实现定居,有的仍长期迁徙不定;迁徙方向主要朝向西南,但也普遍存在着从中印半岛北部向北迁入滇东南或从滇东南返回贵州的情况;迁徙中既形成了与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各族大杂居的局面,也形成了许多小聚居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一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成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一部分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向西南迁徙的状态,以不断寻找新的可耕地;另一方面,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尚未开垦的广大山区半山区成为可耕地,不断吸引着大量苗族人口迁徙而来。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苗族主要从贵州等地迁来,至于迁入时间,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唐代并持续到宋、元、明、清,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因而并不可信。19世纪初以前,涉及滇东南民族情况的各种地方志都没有提到当地有苗族,提到这些地区有苗族的文献都出现在19世纪初以后,调查材料显示的苗族迁入时间也多在19世纪初以后,这些事实说明:苗族迁入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早期时间当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4.
客家和苗族分别是迁徙规模最大的民系和民族。为生存而迁徙是他们的共同点。客家和苗族在进入迁徙地的大本营以后,因文化与政治的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是苗族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反映,对了解苗族文化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有苗氏姓名、汉氏姓名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是苗族姓名的原型,有较独特的取名习俗和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后者是苗族姓名制度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反映了苗族姓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一体化大潮下,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全球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中印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两国迅速崛起,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其必由之路。依据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运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印经济等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框架协议、时间表、市场准入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有助于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的国民教育非常落后,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苗族经济贫困的原因,近几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外出务工潮、早婚习俗等都对此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改变这种面貌,提高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加大投入、边疆苗族自身观念的转变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法治化发展道路上,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滇东南一个苗族村寨的民族民间规范和纠纷解决个案为研究对象,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苗寨社会秩序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叭真是滇、缅、泰、老、越连结地区(即通常所称的小泰区域)傣-泰民族编年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于十二世纪时率傣-泰民族各部征服了上述地区。有关叭真在世时间和征服小泰区域的具体过程,相关编年史和传说各有不同;而关于叭真在小泰区域傣一泰民族走向强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史学界也没有明确看法。文章在前辈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世纪云南和中印半岛政治局势,确认清迈编年史《庸那迦纪年》关于叭真在世时间和攻略扩张过程最为可信,并重构了叭真一生的主要事迹;结合傣-泰民族历史的发展演变,指出了叭真在小泰区域傣-泰民族走向强盛并成为云南南部和中印半岛广大地区统治民族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Grusjaponensis)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物种。其繁殖区主要在东北亚的黑龙江流域和日本的北海道,迁徙时经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越冬于长江下游、沿海滩涂及朝鲜半岛中部。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现在是不迁徙的种群,只是在繁殖季节因选择适宜的营巢地而作短途的迁移活动。日本的丹顶鹤,19世纪曾广泛分布在北海道的河川湿地,后因人为猎杀和湿地开发致使鹤的繁殖地日益减少,及至19世纪末北海道的北部和中部已经无鹤,仅在东部尚残存40多只。20世纪初,鹤已很少见到,甚至有人认为已经灭绝。然而,1924年在钏路发现了丹顶鹤…  相似文献   

11.
瑶族自发向海外迁徙,约起于明中叶,明末清初加快了速度。迁徙的路线大体是由广东进入广西、云南后再迁入东南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由于战乱,不少瑶人以难民身份迁入欧美各国。瑶族向海外迁徙的原因,大体有人口压力、生计使然,因征调、天灾人祸等而迁徙。瑶族的迁徙是群体行为,事先有过商议,有人先去探寻地点,认为条件可以,才写信歌回原居地动员迁徙。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东南部,有一个大半岛,叫中印半岛或中南半岛。它因为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介于印度洋和南海之间而得名。这个半岛作为地理名称,也称作“印度支那半岛”。它的范围包括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地区、新加坡、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总面积为二百二十五点六万  相似文献   

13.
<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在这一广大苗族聚居区内,至今流传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苗族古歌以五言为基本句式,穿插有歌花的问答对唱(盘歌),叙述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万物的产生、初民时期的洪水滔天,到苗族祖先的民族迁徙、苗族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等等,无不囊括其中,构成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和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古歌作为地方性集体叙事和历史叙事,反映了苗族先民对人类自身、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探究和基本认识,是苗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苗族古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正>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战略如燎原之火,掀起了世界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从美日等发达国家到中印等快速进步的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迅猛展开。各国立足本国国情提出一系列未来制造业改革性措施,以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英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20世纪后半期传统制造业所占的整体经济份额开始逐步下降,英国传统强势制造业如汽车业、机械制造业和电信业逐渐失去市场,英  相似文献   

15.
《金笛》是一部流行于中国川、黔、滇苗族聚居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目前,没有一部叙事长诗像《金笛》那样,通过民间的传播方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叙事长诗。它的流传,与苗族的不断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分析,《金笛》不论其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无疑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文化百科全书,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越南概况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位於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支那半岛东侧。全国人口二千三百万,其中以京族(越南族)最多,约占总人口90%;其余为少数民族,有苗族、泰族等三十种以上,分布在和中国、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越南的面积是印度支那三国中最大的,共有328,000平方公里。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原区,中部伸延着安南山脈,几乎全为山地;东北和西南为平原。在越南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越南的主要产米区,战前大米的年产量达600万吨。由於广大地区濒海,因此又富产鱼鹽。较重要的农产品还有橡膠、甘蔗、椰乾、胡椒、咖啡等。越南的矿藏也丰富,大都在北部和中部,有煤、锡、钨、锰、金、锌、铅、铁礬土、磷酸鹽等,其中以煤、铁和锡为主,战前煤的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3,(2)
鸟类在自然界是最富于魅力的生物类群,它们形形色色,姿态万千.全世界现生鸟类共有27个目、164科、9021种之多,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分为六大块:古北界:包括亚洲、欧洲主要大陆以及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共有鸟类64科.新北界:包括北美洲,南至墨西哥北部,共有鸟类58科.东洋界:包括我国南部以及印度、中印半岛、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鸟类种数十分繁盛,共有77科.热带界:包括非洲大部以及马尔加什,共有鸟  相似文献   

18.
探寻背景A: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为中美洲北部的半岛,它的北部,就像是一块低平的石灰岩平台,在200万年前从浅海区升高而形成。B:大约在一万年前的冰河世纪,地球的整个海平面都要比现在低100米,所以很多洞穴曾经都是干燥的,很多动物都会选择居住在这里,而之后水面上升将这些洞穴永远淹没。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如苏联的M·B·索弗罗诺夫、越南的阮克石、美国的W·G·索尔姆海、C·F·戈尔曼,都认为中国南方受到的许多文化影响是来自东南亚大陆,中国“新石器时代革命”起源的重要因素是东南亚“和平文化”固有的特征;更有甚者是把中印半岛的山韦一和平—北山诸文化序列的分布区也划到了广  相似文献   

20.
巴罗莫角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圈内,这个锥形半岛被人们称为"死亡角"。该半岛长22千米、宽6.26千米,锥形底部连接着帕尔斯奇湖岸,大约有三千米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