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岩是当代通俗文学上一位传奇性的作家。在《玉观音》中,海岩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复杂生动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并真实细腻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安心的三段爱情历程。在创作手法上,《玉观音》在情节、结构、线索等方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叙事技巧。但《玉观音》与海岩其他作品诸多的相似又让不少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类型化的写作时时在提醒着海岩,要想保持作品的新鲜感,就要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3.
乡土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从语言本体角度研究乡土小说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语言本体为起点结合乡土文化与地方性知识,从早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乡土问题小说和以废名为起点的乡土诗化小说写作,到加入"革命"话语的解放区乡土小说和当代多元化的乡土写作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百年来中国乡土小说语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之深层缘由,进而讨论乡土语言在当下及今后的小说创作中的意义及理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伟峰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2):23-24,43
海岩小说的异军突起,是海岩把握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结构的转型、传媒和影视的发展、受众的审美心态与消费要求都为海岩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其自身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爱情悲剧描写、成功的情节塑造,这些成功也为海岩赢得观众,使海岩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视性,能为广大的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海岩将他的一系列小说相继改编搬上电视荧屏,风光一时,并有高潮迭起之势,让众多的读和观众,也让影视界普遍对他看好。从当前小说与影视的相互切合关系和海岩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魅力两方面探讨了海岩小说走红影视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下,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农村小说这一文学形态一直占有居高不下的位置。陈国和的《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则是侧重于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考察,他对这一历史阶段的乡村小说进行了厚重而密实的研究。强烈的当下情怀、立论的严谨性与论述的严肃性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本书的主要特征,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无论是对当代乡村小说,还是人文学科的治学路径,都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颉栋栋 《科技信息》2007,(27):445-446
在"纯文学"举步维艰的今天,海岩的小说却像一面旗帜,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饕餮大餐。海岩的小说多写公安、警匪、缉毒,但其主旋律离不开爱情。其作品中的爱情大多发生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这种爱情一般为多角恋,其结局都比较悲怆,但是,大浪淘沙后,肝肠寸断的纯净爱情便会像真金一样煜煜生辉。  相似文献   

8.
王峰 《科技信息》2009,(16):140-140
海岩小说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的《便衣警察》到90年代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永不瞑目》以及近年的《玉观音》、《深牢大狱》等,这些小说大部分改编为电视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海岩在小说创作将各类精彩的案件置于爱情的光芒中,形成了独特的“海岩模式”,并通过强烈的价值观念的冲撞烘托出凄美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六朝志怪作为中国古小说的发轫,其中的幻想因素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中国当代奇幻小说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幻想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体部分。以幻想为基础,可以看到当代奇幻小说对六朝志怪小说在幻想方式上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与传统是割舍不断的链条,从宏观角度观照当代官场小说与清末谴责小说,两者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表现为都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且都表现出题材的新闻性特征和题旨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然而与清末谴责小说相比较,当代官场小说受政治权力的影响更深,更具有题材的广泛性与题旨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呐喊》、《彷徨》研究中,部元宝、吕周聚、李今的《狂人日记》研究,宋剑华的《药》研究,郭小东的《祝福》研究,皆能新人耳目,启人深思;《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潮,吴康、李玉明、汪卫东的阐释极为精彩;邓国伟的《故事新编》研究,毕绪龙、郝庆军的鲁迅杂文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符杰祥的早期文言论文研究,甘智钢的《两地书》研究,陈平原的《长安的失落与重建》,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孔见  景迅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5-121
仿句是依据原句或原词组的结构,更换其中关键性词语,仿造出新的句子或词组,以表幽默、讽刺、哲理等辞趣.仿句可以认为是仿词的扩展,因而内容也比仿词丰富.在鲁迅作品中,仿句虽然不像仿词那样普遍,但同其他作家相比,仿句却是鲁迅特有的修辞方式,它是鲁迅“峥嵘辛辣”(茅盾语)风格在语言上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徐小斌的《羽蛇》中,以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贯穿了整个文本。在有形的想象中,这些“画面”成为文本中的“无形之文”。这些画面由陆羽与陆绫所作的画组成,纵横交织,充满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意味。它们是《羽蛇》的象征隐喻点,也是解读文本深层意蕴的语言符码。《羽蛇》中的画的隐喻意蕴体现为三个方面:女性自我性别的体认;男权框定的覆灭;相对融合中的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寻鲁迅《野草》中的复仇文本中的复仇精神,指出鲁迅的复仇精神特质在于从不懈的自我审视和批判中反思和判断,对个体生命保存的基本要求的推崇以及对恶作为世界推动力量的肯定,并由此提出复仇精神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题吟关于鲁迅的旧体诗词,是建构与研究鲁迅形象的一支重要力量。探索被忽视的旧体诗词中的鲁迅形象,可以丰富鲁迅研究。虽然书写鲁迅的旧体诗词很多,但鲜有杰构,原因不仅在于诗人的艺术功力,更在于诗人对鲁迅理解的深度。只有对鲁迅具有独特的理解才会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鲁迅作品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郜元宝、李冬木、李宗刚、汪卫东、吕周聚、彭小燕、莫言、张钊贻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王本朝、孙玉石、李玉明、张洁宇的《野草》研究皆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杂文研究中,汪晖、汪卫东、符杰祥的阐释极为精彩.蒋晖的《科学史教篇》研究,杨义、张洁宇的鲁迅诗歌研究,薛羽、姜异新的鲁迅翻译研究,叶淑穗、符杰祥的鲁迅手稿研究,郜元宝、钱理群的鲁迅作品整体研究,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路翎在《财主底儿女们》中,为我们呈现了蒋少祖这一与高觉新、祈瑞宣等软弱的知识分子迥然有别的典型形象。处于时局动荡中的蒋少祖,表现出了成熟、沉稳,具有力量感的精神气质;同时,在其与民众关系的膈膜中,和与政治关系的疏离中,也衬托了其独立、孤独的精神内核。在蒋少祖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孤独者的精神气质的再次复活。路翎延续了鲁迅对于知识分子现实困境和出路的思考,所不同的是,都曾在历史的重压下肩扛黑暗闸门的知识分子,在最终道路的选择上却出现了分野,这让我们从中领略了鲁迅的深刻和路翎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共八卷,近四万字,记载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其中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其中对湖湘地方文化有诸多考订,颇具真知灼见。文章重点介绍书中江昱对地方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考据篇目。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散文独具魅力,其风格誉为"流言体"。在四十年代低气压时期的上海,张爱玲的散文以其耽溺于个人情感的展现和世俗小市民的纵情描绘,不追逐时代共振声音的洪流,而成为一种异质话语。她对世俗生活的审视有着孤独者的姿态,世俗的声音是这孤独姿态的面具,蕴含着家国情结和曲高和寡的苍凉。她散文的艺术魅力影响后世,两岸三地均有传人。  相似文献   

20.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