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前后大约辉煌了700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爨文化的特征,体现在民族的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和碑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爨宝子碑立于东晋时期,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时期,二者均属于“南碑”。因为南碑数量较少,爨龙颜碑不能单独形成一种书体(爨体),而且当时北魏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影响较大,所以也就把该碑归为魏碑体。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理论,孙中山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城镇乡地方自治,中经县自治,再到省自治的地方自治体系,这是他的地方政制设想的基本内容。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关系上,孙中山形成了大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以及自决自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国家都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和谐发展,必然影响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采取得力举措,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的国家权力纵向配置模式,以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基本思路,提出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本质,以此来解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从制度建设或法律监督等方面来降低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负面影响,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迅猛增长的工业化城市中,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现。英国政府在1830年以后加强了在这一领域的政策干预。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政策领域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张力,这是一个十分突出而关键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考察英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7.
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改革这一问题上的探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我国当前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改革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毛泽东这一理论是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对规范化、法制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诸国建立后,都显示出了自身正统王朝的意识,东晋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割据势力而已,但是现实中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观得到承认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分税制将个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利益关系,稳定了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在责任、权力以及利益上的矛盾关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诸多问题,出现了中央集权过大,财力大量集中在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却调度困难等现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代女真族的民族性格浸染到北方地区作家散文创作之中,使得散文的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要而言之。其间关联主要有勇悍猛鸷的个性与气骨格调的劲健、纯朴质实的旧俗与剀切直言的追求、纵酒聚谈的嗜好与叙事传奇的倾向这三个方面。这种从民风到文风的漫染,展现了充满新鲜活力的女真文化对传统散文中雄健质朴气质和叙事谈辩传统的激活。并为文学由中古向近古转变注入了先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魏晋到隋唐西蜀方言韵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人用韵来考证汉语四川方言从魏晋以后向隋唐时期韵部系统的演变。通过这种考证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方言语音的发展和流变,还能反映出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并进而为研究普通语音学理论和语言学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的核心区经历了数次变动,辽初来自中原、渤海等地的移民,首先在以辽上京为核心的地区从事农业开垦,并形成辽王朝的经济中心。这一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近100年,至辽中期10余万农业人口从辽上京地区迁往辽中京地区,并推动经济中心与农业开发的核心区移向这里。辽中京农业开发核心区的地位维持了100多年,至金中期再次向金兴中府转移。作者重点探讨了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人口与农业核心开发区从西拉木伦河流域、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向老哈河流域、大凌河流域,自北向南的空间转移过程 ,以及与环境变迁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1127年徽钦二帝被掳、北方大好河山被女真人占领起,南宋朝廷上下收复失地、报君父之仇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因势力悬殊,打败金朝、收复失地一直是个梦想。在南宋中期,乘金朝衰弱,北方蒙古兴起之机,南宋蒙古结盟,消灭金朝政权。这一政策的出台,实属迫不得已,南宋政权内部的争议、金朝的不当措施、蒙古的强大武力,让南宋作出了这一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晋宋之际,国家官爵制度上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带“五等”字号虚封爵的出现。晋末特殊军事政治形势之下,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强势军功击败高门士族,取得压倒性的军事政治优势,京口北府军功受益阶层由此形成。带“五等”字号虚封爵适时地出现则成为这个现实政治变化的典型表现之一。笔者从这种虚封爵产生的时间和目的进行详细分析,以为正是出于酬赏义熙初年京口北府集团建义之功,朝廷才创设了这种虚封爵。这种虚封爵突破既有的门阀制度优势,确立了以军功为核心的分享军事政治利益的价值导向。这使得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军功所获取的军事政治利益不仅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障,而且在价值层面上取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就在这个时候,京口北府军功利益阶层得以成立。酬赏军功的这一目的也直接决定了虚封爵的若干特点,对此,笔者也予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尽快实现全国的统一,大量征调边疆的土兵参与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土兵制度日渐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日益巩固,清政府建立起了一个强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又由于土司制度在总体上已经不能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政府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之后,和土司制度紧密相连的土兵制度也就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7.
金院本包含着元杂剧的性质在内,并不是如元代院本一样纯为滑稽之短剧,诸宫调有着多种表演方式接近戏剧.金元之曲和诗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增加了新的质素,但直到今天与诗、词三者还是并行而不悖.其兴起并不是和传统文学相对立,更不可能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东晋政治格局的典型特征就是门阀政治,士族在各个领域都掌控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不例外.玄言诗“淡”之风貌与门阀政治下士族名教自然合一的人格建构以及门阀政治营造的社会环境有深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魏晋都督将军究竟有哪些权力,史无明载。从都督将军僚属的选辟、和平时期都督将军对军队的管理及战时都督将军之军事指挥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