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就把重典治吏作为一项基本治国原则,贯彻于明初的立法、司法实践中。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是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明初而且对明朝中后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重典治吏思想产生的原因、目的,重典治吏的重点及经验与教训等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刘备在乱世中崛起.他的主要性格是"宽仁厚道"、"仁义"、有雄才大略,对人求贤若渴,善于用人,以民为本.他是封建社会的英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民利益的"好皇帝".虽然如此,也掩饰不了虚伪的一面,所以更准确地说他是乱世之枭雄.  相似文献   

3.
虽然明朝初期法律状况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还是有些问题颇有争议,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洪武三十年律>与<明大诰>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刑法体系而言,<大明律>并不是如有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较唐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另外,明初重典治吏失败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其无视正常法制或像沈家本所说威竭而不振.而是因为"明刑弼教"的口号看起来重典治吏,实际上是君权的膨胀,带来的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的扩张和恶化.导致权力的滥用,从而将本来就制定的不科学的重典引向恶化,导致了重刑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时事造英雄,乱世出名士。乱世、英雄、名士诠释魏晋纷乱,建安三曹、竹林七贤、隐士陶潜评注时代风流。从慷慨热烈到激愤悲怆,再到冲淡渊放,魏晋时代的名士走出了一条感伤、萧散、渊淡、自然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乱世或时代转折,人们的心灵震荡会愈发强烈,必然展现出特有的生存哲学。清朝灭亡,民国初建,国门已开,西学涌入,这是乱世,也是时代的转折。汪野亭和程意亭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们画作都反映出"以求心灵平和"的生存哲学,但路径却不相同。汪野亭的山水画气势宏大,把自己融入广阔的天地,物我合一,以求超脱。程意亭的花鸟画,每一画作都会有动、植物同时出现,在动静相望的平衡中以求心灵慰藉。  相似文献   

6.
一生命途多舛的颜之推,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饱经丧国破家之人生坎坷。在"三为亡国之人"的不幸经历中,他始终以儒家思想为价值信条,为乱世中个体与家族的生存寻求处世之方。颜之推于后期结合一生的经验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建构了以农为本、黜奢从俭、读书为务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些经济伦理思想反映了颜之推积极地探索,如何在乱世中凭借着智慧和生存技巧使自己仕途显达,家族绵延兴旺。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在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忠臣难为的时代里总结的生存之道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正>伊拉克和叙利亚都地处"肥沃新月"的核心地带,历来就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举凡巴比伦、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阿拉伯……这些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或多或少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几千年积累下来,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但近年来的战乱,尤其是"伊斯兰国"出现以来,西亚的文物惨遭"乱世劫难"。8月25日,"伊斯兰国"悍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内巴尔沙明古神庙被炸毁的视频截图。这座古神庙始建于公元17年,供奉的是  相似文献   

8.
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公布了。这是一部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现背景下修订的一个“重典”,立法的意图是通过“重典”来治“乱相”。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以实现部门管理目标为目的,以部门管理存在问题为规范对象,以惩治违法行为为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9.
郑玄、孔融、管宁作为活跃于汉末北海地区的三位儒士,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处世之道虽然不尽相同,但身处乱世而坚持砥砺自己的士君子品格,"以道自任"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其气节操守及学术建树堪称东汉士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曾磊 《湖州师专学报》2012,(4):63-66,77
在明清战争中,很多朝鲜百姓被征发为士兵而卷入了这场战争,他们在乱世中或坚贞不屈或随波逐流,写下了独特的历史篇章。李士龙、任廷益、金英哲三人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李士龙拒绝进攻明军被杀,而任廷益、金英哲二人则在中原长时间漂泊最后回到家乡。朝鲜士大夫控制的朝鲜政府对李士龙大加褒扬,而对任、金二人则不闻不问,这表明了朝鲜主流士大夫的儒教理学伦理的历史叙事态度,这种官方的历史叙事态度忽略了普通民众对乱世的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中苏关系史上小事件的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乱世纠葛在彼此的竞合博弈中表现的那样明显却又迷离。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红色苏维埃还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苏俄与中国共产党之间这段决定中国命运的乱世纠葛究竟如何了结?又隐匿着多少未揭之密呢?其中闪耀的"大事件"中又有多少被人们有意无意忽略的"小事实"?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13.
郝迎君 《科技信息》2012,(22):173-173
正收藏的产生、兴起、发生、发展,离不开所处的、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这一重要的社会基础。收藏的兴衰沉浮,总是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所谓"乱世多饥民,盛世多收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盛世收藏这其中蕴含的是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必然会呈现盛世多收藏、收藏兴文化的局面。因此说,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收藏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社会基础,收藏文化也相应的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的没落,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及个人的经历,使朱元璋的法律思想更富于实践性与针对性,表现为:以重典为治国之本;强调法贵简明:提倡礼刑并用;大搞法外用刑及重视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面考察唐末五代词人心态与词风的嬗变轨迹,揭示出儒道传统的丧失、家国观念的淡漠以及无可奈何的乱世心态,为五代词创作的初兴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契机。通过多角度考察认为"花间词风"早在王建时代就已完全成熟,王衍、孟昶虽不免豪侈淫逸,却与"花间词风"关系不大。南唐一代是词体创作产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雅逸好学的社会风气,词人群体的学者化,以君臣欢会、高朋宴集为主的创作氛围,共同造就了南唐词从容淡雅的诗化景象。针对前人关于五代词创作与乱世君臣荒淫生活关系的论述,明确指出:放诞荒淫本身绝难造就五代词创作的初步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素有"治乱世用重典"法制传统,人们一直以来对刑罚效果的有一种错觉印对刑罚的盲目崇尚和过分依赖.本文从犯罪学的视角来审视刑罚,具体阐述了刑罚效力与犯罪学派、刑罚效力与犯罪效益、刑罚效力实现的制约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刑罚之外的替代措施比刑罚在预防犯罪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诸如赵爽、刘徽、张丘建、祖冲之、祖日恒等中国数学史上的大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高峰期出现在乱世引起了许多人的困惑.该文从中国数学的自身发展、学术思潮、社会政治、士人心态等诸方面进行了一些探析,揭示数学发展的高峰在此期间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宽仁、长厚、谦卑、柔顺的仁君.这一形象特征的构建与中国古代小说书写社会人生的创作模式、善善恶恶的审美特质、对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认同与接收密切相关.同时,这一形象在乱世中求生存自保的策略、作为弱者求发展的手段以及时隐时现的图王之志无疑对其仁德的品性起到了消解作用.刘备仁君形象构建与消解的辨证过程使这一形象蕴含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更具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一个品性怎样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敏茜 《科技信息》2011,(15):129-129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冲出"男尊女卑"传统偏见的藩篱,她勇敢地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生理饥饿和生命的威胁,战后,头脑灵敏、精明强干的她选择了一条在"乱世"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人生道路。同时,她在爱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彷徨和迷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