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风险大、利润小,粮食生产严重滑坡的实际,提出解决的关键在于实施持续农业,当前的切入点在于减灾农业。而陕西跨世纪减灾农业的突破点在于,以分析研究历史灾害资料为基础,进一步探明其农业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变异背景、形成和变迁的时空分布规律,从中解析出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灾害减缓的人为活动不断增强,使灾害力。剧的人为活动得以减少和制止。实现农业的降本增收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山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资源的优势在于光能和热量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气候资源的缺点为气象灾害如旱涝、干热风、冰雹、霜冻等出现机率较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是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重点地区之一。各种人为的不合理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增加了抗灾难度,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御生态灾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生态灾害给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对生态灾害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论述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海东部农业区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析农业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探讨了青海东部农业区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指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在内在因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主要推动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徽州地区人为灾害的定量化统计,探讨了人为灾害的时空地域分异特征、饥荒灾害的成因及其社会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徽州地区的人为灾害发生频次随时间呈波浪式变化特征,灾害的变化特征与中国整体上“明清自然灾害群发期”相对应;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人为灾害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婺源、绩溪、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其中,饥荒灾害的发生频次最高,主要分布在婺源和绩溪;徽州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粮食短缺的重要原因,而粮食输入受阻等人为因素直接导致了饥荒灾害的发生;徽州地区的饥荒灾害与农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及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城市人为灾害是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上海城市人为灾害及其高发区与复合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作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关联分析.结论表明:城市人口文化素质对人为灾害影响程度最大,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次之,再依次有影响程度的为:道路干道密度、公共管线状况、房屋占地比率、绿被率等.这一结论对城市人为灾害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0,(7):94-95
6月18日,从农业部在京召开的低碳农业研讨会上获悉,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灾害使我国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如不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覃永烈  谢俊 《广东科技》2012,21(11):221+225-221,225
农业的发展生产条件离不开农业的生态环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情况,可农业生态环境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甚至会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损失,就农业气象的灾情评价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与成因分析,指出暴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根源,特殊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因素加强了山洪灾害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山洪灾害的特点,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提出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海岸带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特征.海岸带是环境的最不稳定地带,它存在的各种致灾因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组合特征;多种致灾因子相互作用使海岸带灾害复杂化.因此研究海岸带灾害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深入研究海岸带灾害的成灾特点,从经济上保障海岸带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并以立法的形式协调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减轻人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林永生 《科技资讯》2012,(1):241-241
矿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场所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科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期以来,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失衡,旱灾、涝渍、霜冻等灾害更加频发,其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与日俱增。开展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建立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体制机制,对安徽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灾害主要是指灾害主体侵害农用动植物、危害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生产环境,阻碍农业正常生产,造成农业灾情、影响人类生存或利益的过程。安徽省因其地形一、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灾害发生情况概述  相似文献   

13.
张海霞 《甘肃科技》2011,27(16):72-73,104
靖远县地处黄河中上游,甘肃中部,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超低的植被覆盖率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人为乱垦乱建等因素,使靖远成为山洪灾害多发地带。山洪灾害季节性强,频率高,来势凶猛,破坏性强,危害严重。为了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靖远县山洪灾害历史状况、成因、特点、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屠玉麟 《贵州科学》1992,10(3):25-29
灾害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威胁人类生活,造成人身伤亡并给社会财富带来巨大损失的灾难。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种灾害性的地理环境广泛发育。其中地势起伏变化剧烈的山区,就是一个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类型复杂、分布广泛的孕灾环境。根据山区灾害成因分析,除自然因素即孕灾环境自身的不稳定性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致灾因子,因此而产生的灾害一般称之为环境灾害或生态性灾害。随着人口剧增,社会经济发展,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环境灾害的比重逐渐增加,影响范围日趋扩大。对于地处亚热带山区的贵州来说,人为活动致灾效应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覃永烈  陆炳记 《广东科技》2013,22(8):212-213
主要对广西省近年来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当地的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显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主要为降水量大、时间比较集中、而且影响范围比较大等,这对广西省的各种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蔬菜以及各种大棚设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必须要提出一些有效预防农业灾害的对策,从而避免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等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汉中科技》2010,(6):59-59,61
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结合汉中气象特点,闸述了气象灾害对汉中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灾人祸在所难免。天灾指由自然变异引起的自然灾害,人祸则指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灾害,灾害包括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有突发性和缓和性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蓬莱市域西北部沿海现代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洋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人为活动是关键因素,提出了减轻海岸侵蚀灾害的综合规划与沿海堤防建设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迈向新世纪、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使农业尽快摆脱弱质地位,让农民尽快致富。 1.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业现代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使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采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来经营管理农业,使农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被人为分割,使农业成了一个单纯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部门,农产品的利润流到了加工、流通环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在广阔、复杂的空间范围和漫长的生产周期内,随时可能遭受来自自然的或是人为的破坏和干扰,如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灾害,都会给森林资源带来重大损失,以致给森林经营者带来比其他行业更多的风险和更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分析森林重大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和科学恢复重建问题,对于保障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