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美育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深入揭示美育与人文素质的内在联系。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适合对儿童进行各种感性培养的最佳时期。文章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论证了儿童美术审美与艺术感觉的关系,分析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艺术感觉的缺失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感觉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在受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阶段和环节,美术批评如何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来?如何让学生对美术批评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如何通过对美术批评的了解来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和审美意识,这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首先说明美术的起源,然后通过分析美术和政治、道德的关系来说明美术教育对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岩 《科技信息》2008,(21):194-194
中国美术文化历史悠久,美术教育也很早得到了发展。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自身发展和对西方美术文化的借鉴,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作者在本文中从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夏艳 《科技信息》2010,(29):230-230
本文简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征、及其艺术价值,提出了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美术教育中,对传承传统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苏青是四十年代红极上海的“市民文学“作家,池莉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与苏青不同,但她们都执着于平民情怀,执着于“市民文学“的创作,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市民文学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她俩的价值立场和创作风格的比较,说明苏青和池莉都是继老舍辈市民文学作家以后的两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材中"综合·探索"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学习意义,提出了"综合·探索"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旨在为深化初中美术教材"综合·探索"教学内容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以悲愁为美的审美心态和悲情文化观照之下的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直接以愁字入诗的篇什就多不胜数。本文从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入手,分析、论述古人如何以同一个愁字抒发不同的情怀,表达不同的人生体验,以及为其不同的愁思所营造的缤纷斑斓之意象、因其不同的愁情所流露的纷披陆离之意绪,从而试图探寻,这种“同而不同”的创作方法所达到的人性与存在的深度,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数学美育,这有利于促使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艺术师资教非所学、教学设备捉襟见肘、艺术课程形同虚设。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走上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需要从提高认识、确保师资、加大投入、加强区域协作等方面做出尽可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艺术教育与音乐生活的现状,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指出艺术教育应根据学生新特点进行适时的改革,进而强调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学科,但却忽视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前沿性。设计教育脱离实践,课程设置脱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了照搬课程的局面。本文通过对设计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为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高校提供课程体系构建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帆 《长春大学学报》2012,(5):613-615,618
听障人是通过视觉来感知世界的,而听障学生的美术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中比较特殊的领域,视觉素养培养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培养方式,即"看"美术史、"临摹"美术史、"参与"当代视觉史,以期为听障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方照相术和电影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关心自我本体,即人体。一直以来人体艺术在中国很难被主流意识和大众所广泛接受的,甚至举步维艰。人体影像艺术作为人体艺术的分支,经历了早期发展萌芽,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人体影像艺术的探索和新世纪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人体影像艺术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当代人的人性解放,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与融合,人们对人体艺术也变得宽容起来,大众与艺术家的观念有了相通共融,高尚的审美趣味更加普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是极其必要而又紧迫的,探讨构建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水平,有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品位和能力低下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