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颈外静脉及属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女尸右侧颈部颈外静脉呈现双干 ,现报道如下。右颈外静脉的两干经胸锁乳突表面相伴下行 ,距锁骨上静脉1cm处汇合并注入锁骨下静脉 ,沿途见2~3处交通支。左侧未见变异。右颈外静脉内侧干由面静脉延续而成。面静脉沿内眦、鼻翼、口角至下颌缘 ,此部分较细 ,约0 5cm ,到下颌角下方接受颏静脉后扩大成约1cm的内侧干 ,而后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至颈根部。内侧干较外侧干细。右颈外静脉外侧干由颞浅静脉延续而成 ,约1 2cm ,沿途收集枕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颈前静脉存在 ,仍汇入内侧干。讨论颈外静脉…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1年前始发现左颈中部一无痛性肿块,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入院。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可触及一约4×3×2cm肿物,质中,无压病,固定,表面欠光滑,不随吞烟运动。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颈胸片正常。细胞学穿刺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左颈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肿物切除术,取左顿小“L”形切口,见肿物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及预内静脉略有粘连,小心分离,将肿物全部切除,并切除部分颈前肌术中出血约100ml,切除肿物约3×3×2cm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我院几年来采用预丛一点法神经阻滞麻醉5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针法即在颈IV处一点穿刺阻滞深浅颈丛50例均属住院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年龄18—56岁,男8例女42例,病种为甲状腺瘤24例,甲状腺囊肿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6例,全部病例术前检查心肺正常或近于正常范围。麻醉方法仰卧位,头转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向外旁开1.0—1.5厘米处,用7号针头穿刺抵C4横突,少许退针,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即深丛注药0.25%布比卡因,D口用1:20万肾上腺素,12ed4毫升做两侧深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4.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14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问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KF/K2CO3催化合成肉桂酸反应的研究,发现在该反应中,KF/K2CO3催化性能较好。用微波处理后使用效果更佳.当反应温度为160℃,m(KF):m(K=CO3)=1:2,n(苯甲醛):n(乙酸酐):n(KF/K2CO3)=1:3:1.45,KF/K2CO3用微波处理2min,肉桂酸产率高达85.5%.  相似文献   

6.
胸推侧位投照出来的影像,常因第一至第三胸推与两侧肩部重叠不能清晰显影,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困难。本人长期投照以来,以高位胸推(胸1~胸3)斜位投照,把两侧肩昨骨闪开,以位置能清晰显示胸推1-3的斜(相当于侧位)的影象。胶片:(7×11)横放。滤线设备:滤线器 ;遮线街十。距离:75~85cm。位置摆法:患者侧斜位于台面,前购与暗盒成75°~80°角,头部用棉垫垫成于椎体同一水平面,两髋与双膝弯曲,近片侧手臂放于推体后侧,对侧手臂向前使肩肿骨向前闪开使两侧肩肿骨阴影不致与椎体重叠中心线,对准第二胸推与陪盒垂直。屏气情…  相似文献   

7.
上交叉综合征(UCS)在伏案工作者等群体中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头部前倾姿势、颈痛、肌肉僵硬。以U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应变弹性成像(RTE)技术,对康复治疗前后的颈部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评定,明确了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UCS颈痛的潜在机制。评定指标包括:头夹肌及上斜方肌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颈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活动度(ROM)。ESWT康复治疗后,UCS患者的头夹肌SR、上斜方肌SR、颈痛VAS、N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颈部前屈-后伸ROM显著高于治疗前。相关性分析提示,ESWT可通过降低UCS患者头夹肌、上斜方肌的相对硬度,使疼痛程度降低,颈椎ROM提高,从而改善了患者颈椎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3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黄连粉针60mg/kg.d^-1。加入10%GS或5%GS或者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针10mg/kg.d^-1加入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结果:双黄连粉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而病毒唑针对照组总有效率且为53-3%。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双黄连粉针是治疗病毒性脑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变化的分析,以探讨电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采用丹麦丹迪公司Neuromatic2000C型双导神经肌电位诊断仪及DantecKeypoint四导电生理诊断仪检测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变化,对所记录图像进行了分析。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增宽(95.4%),运动单元数量减少(92.7%),波幅增高(77.3%),巨大电位(25.4%)。纤颤、正相电位与病程有关。束颤电位不是前角细胞病变的敏感指标。萎缩肌异常程度重于未萎缩肌。胸锁乳突肌阳性率(82.3%)高于舌肌(23.5%)。神经电图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多数正常,传导速度减慢(18.4%),表明部分病例前角细胞呈退行性变,并累及粗纤维的轴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显示广泛性神经原性损害,肌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二个新的Keggin基有机一无机杂化化合物(H3/4Me2bpy)4[PW12O40].3H2O(1)和(H6/5bbi):5[PMo12oO40]·H2O(2)(Me2boy=5,5’-甲基-2,2’-联吡啶,bbi=1,1’-(1,4-丁烷)双(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舍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口=13.229(3),b=23.449(5),c=13.720(3),β=118.61(3),V=3736.6(13),Z=2,Rl=0.05910,wR2=0.1397.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21(2),b=12.131(2),c=20.441(4),a=93.60(3),β=94.71(3),Y=103.21(3),V=2881.8(10),Z=2,R1=0.0692,龆2:0.1828.将目标化合物制成碳糊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于1996年3月5日站立工作时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伴眼前发花,复视、恶心、呕吐,面部及周身麻木,右耳耳鸣,无听力下降。两天后出现右耳疼,流血水。先后在医院就诊,诊断为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带状癌疹。患者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周身不适。入院检查:神志清,喜平卧2位,不能站立。睁眼困难,眼球固定于正中位,瞳孔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不灵敏。右耳鼓膜充血,鼓膜后象限糜烂,与耳道后壁交界处有暗紫色血疱,无面瘫。血常规:WBC11.4X109/L,GRAN%0.77,LYM%0.21。256HZ音叉试验:听力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并配合关节松动术,CMP治疗,患肢牵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2ml关节内注射,1次/W,5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2W、5W后,各进行一次疗效评估。结果:进入结果分析120例。2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1/100)、80%(48/60)、P<0.01];第5W,治疗组总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98%(98/100),85%(51/60);P<0.01],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2和5周关节功能评分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关节松动术等综合治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春夏季节采集于中国海南琼海鲍鱼场的底栖硅藻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和矮小卵形藻(Cocconeis diminuta)两种底栖硅藻进行了单因子最佳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培养两种底栖硅藻的营养盐最佳浓度、盐度、光照强度、温度条件分别为:亚历山大菱形藻:NO3^-N2.5mg/L.PO3^3-P0.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5。55001x,30℃.矮小卵形藻:NO3^--N2.5mg/L。PO4^3--P1.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0,33001x,3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底栖硅藻所需的NO3^--N的浓度较前人报道的其他硅藻培养的实验结果偏低且影响不大。其他营养盐成分铁、硅、磷对硅藻生长有较大影响;基础生态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影响也较大,温度对这两种硅藻的生长影响最为显.本研究数据拟对鲍苗种生产中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兰州百合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兰州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对其进行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得到了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1)芽诱导培养基:MS+BA0.6mg/L+NAA0.2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2)增殖培养基:Ms+BA0.8mg/L+NAA0.05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3)生根培养基:MS+BA0.05mg/L+NAA0.8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前两种培养基上的繁殖速率较前人快约15d,第3种培养基与前人的相当,比其快2d.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对其进行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得到了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1)芽诱导培养基:MS+BA0.6mg/L+NAA0.2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2)增殖培养基:Ms+BA0.8mg/L+NAA0.05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3)生根培养基:MS+BA0.05mg/L+NAA0.8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前两种培养基上的繁殖速率较前人快约15d,第3种培养基与前人的相当,比其快2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胶韧革菌Gloeostereumincarnatum发酵产物对人体六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已做过报道.采用编号为8903菌株对该菌株的最适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测定和比较了菌丝和胶韧革菌素的产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条件是(1)培养基:葡萄糖3%、蛋白股0.2%、黄豆饼粉1%、维生素B10.001%、pH6(消前),(2)温度:27℃~28℃,(3)时间约200h(4)每分通气量:30%~50%,(5)搅拌速度:120r/min.当pH值降至4左右,还原糖约1%,氨基氮在20%或更低,约8d可终止发酵.在此条件下,培养液中胶韧革菌素产量可达2.5~3g/L.  相似文献   

18.
不同强度电场对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实验测定电场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kV/cm-5.5kV/cm场强范围,不同强度电场处理雀麦种子5min后,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kV/cm和1.5kV/cm电场处理条件对于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效果最明显,1.0kV/cm、1.5kV/cm、2.5kV/cm、3.5kV/cm和4.0kV/cm则只对幼苗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数字化成像技术在下肢静脉疾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公司9800型数字减影机,于2003~2005年间行70例共80条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经造影X线表现正常14条占(17.5%),单纯浅静脉瓣功能不全5条N(6.3%),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有30肢体占(37.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3条占(41.3%),深静脉血栓形成28条N(35%).结论:利用数字化成像行顺行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图像清晰,细节丰富,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信息,可作为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心、脑、肾疾病中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KDC)的抢救方法.方法:消化道与静脉同时补液.经消化道补冷开水占输入液体量的1/3左右,补液速度为100~200ml/h;以静脉补液占日输液量的2/3左右.结果:12例HNKDC病人,抢救成功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率22.2%.结论:经消化道与静脉同时补液,是抢救患有心、脑、肾疾病合并HNKDC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