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周恩来总理一贯重视外事翻译工作及翻译干部的培养,强调它是整个外交工作和外交队伍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于1959年至1968年在外交部参与过翻译培养、管理工作,对此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外交部翻译处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我常有机会见到乔冠华先生。他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是国内有名的“笔杆子”。外交部的人习惯称他为“乔老爷”。  相似文献   

3.
1954年,我从朝鲜开城停战谈判代表团回来不久,有一天周总理以兼外长的身份来外交部作报告。这是我第一次听总理讲话。那时的外交部坐落在北京东城区的外交部街,原来是袁世凯的外交部所在地,小小的礼堂已可容纳下当时外交部的全部人马了。周总理在长达数小时的讲话中,着重谈了外交干部的成长问题。他说党中央对外交干部的要求要严一点,比别的部门提拔得要慢一点,这是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的,对干部的成长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人总是有梦的。在中学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高考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但未被录取,却"蒙"上了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我是浙江农村鞋匠的孩子,完全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得学业,是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过当什么外交官。1973年我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1979年,在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工作;1979年~1983年,在驻苏联使馆任随员、三秘、二秘;1983年~1991年,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任副处长、处长、参赞;1992年~1994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副司长;1994年~1996年,在驻俄罗斯使馆任公使衔参赞、公使;1997年~1998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司长;1998年~2000年,任驻乌克兰大使;2000年~2003年,任驻波兰大使;2003年~2005年,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2006年退休,被授予外交部"优秀外交官"称号。撰写"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系列文章(《世界知识》将不定期连载),主要是想将自己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外交事件如实地整理记录下来,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上世纪50多年来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希望这些史实能对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有所禆益。这也算是我对心爱的外交事业的最后一点奉献。——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5.
今天.对外交部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50年前,新中国刚一诞生,中央人民政府就决定组建外交部,并于11月8日举行了外交部建部大会。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我们刚刚庆祝建国50周年之后,又迎来了外交部建部50周年纪念日。我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外交战线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新中国的诞生,彻底结束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50年来,我们的外交事业与共和国一起发展壮大。这50年,是新中国繁荣昌盛、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的50年,也是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和取得辉煌成就的50年。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29日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见证了中国外交“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决心和行动。这一天,外交部最年轻的一个机构——领事保护处正式成立。也是这一天,在外交部的统筹协调下,中国政府包机接回了东帝汶骚乱中生命财产危在旦夕的数百名侨胞。这些仅仅是2006年外交部开拓  相似文献   

7.
我对"外交小灵通"目前的发展状况持积极的评价。外交部在政府信息传播方面是走在所有部委前面的。在政府部门利用新兴的传播媒介和形式方面,外交部历来是起表率作用的。早在1983年,外交部就启动了新闻发言人机制,比其他中央部委早了近20年。同样。在利用"政务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平台方面,外交部仍然走在各部委的前面,"外交小灵通"继承了这一"敢为天下先"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外交史上第17位女大使、现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的译员生涯可追溯到60年代中期。在三十余年的外交历程里,她三进三出外交部翻译室,曾作过周恩来、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高层领导的英语翻译。在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最初十年里,施燕华曾  相似文献   

10.
正翻译国家队的"高翻"们要不断保持在最佳翻译水平和状态,还要在经济外交大时代努力钻研经济等理论知识。M马凤春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Z周宇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处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相似文献   

11.
苏原 《世界知识》2013,(22):67-67
在外交部中年一代外交官的记忆里,“大山子”这个地名无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或许,在他们的外交生涯里会行走过无数具有深刻记忆的地方,如我,  相似文献   

12.
正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有一个"沙皇私邸",它不对外开放。因为准备一次高访,我才偶然见到其真容。1963年秋,我结束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班7年学业,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2001年秋从国外回京退休。我在外交部本部与驻苏联、俄罗斯、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四个大使馆分别工作了20年和18年。在38年外交生涯中,  相似文献   

13.
胡正跃 《世界知识》2012,(14):50-52
在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驻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越南:留学三年,工作六年。而且即便是在外交部机关上班的时候,中越关系也一直是我的主管领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中越关系极为特殊,从事对越工作的一代代外交官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如果说几十年来的中越关系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纵横  相似文献   

14.
我从公共外交这个角度讲一下。从2011年开始,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已从理念普及阶段进入到能力提升阶段。外交部的"外交小灵通"在提升国内公众的公共外交能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外交小灵通"作为新媒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国内公众的公共外交能力,而不是面向海外受众直接做公共外交活动。如果"外交小灵通"是英文的,受众是海外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3,(21):27-27
2015年10月18日。外交部老干部笔会(简称“外交笔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举行。200多名离退休的老外交官参加了纪念大会。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笔会会长蔡方柏、名誉会长王殊发表了致辞。外交部老干局局长黄长庆代表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向大会表示祝贺。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分别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据悉,外交部将于3月初举行《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正当国际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我国理论界和外交界一些同志呼吁以反思精神加强对外交史、外交学研究之时,这一信息自然令人兴奋,引人注目。外交界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研究非自今日始。1977年以来,一些“老外交”先后撰写、发表了一批回忆周恩来外交活动、思想和风格的文章。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外交部合作编选的《周恩来外交文选》可望在国庆40周年前问世。但由外交部出面组织这样大型的研讨会还是第一次。钱其琛部长在研讨会的一次筹备会上说,加强对周恩来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我想,来到这里之前,同学们对外交多少都有一些兴趣或者是神秘感,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增加同学们的见识,使对外交感兴趣的同学更加感兴趣,使有神秘感的同学认为外交不再神秘。”5月12日,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秦刚道出了此次特殊的“走进外交部”活动的意图。北京史家小学、芳草地小学、西总部小学、回民小学和遂安伯小学共27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专场活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外交是什么?”一改往日被中外记者提问的角色,秦刚用温和的语调向孩子们提出了他的问题,也开始了他极具启发性的讲解。“我今天变换一…  相似文献   

18.
<正>蓦然回首,已经度过了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1976年进入外交部后,我就被分配在亚洲司印支处工作。我四次外派常驻均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两次共六年,新加坡一次四年多,马来西亚一次两年半。在部内工作时,大多也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事务。至于对东南亚十国的访问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有随领导人往访,也有单独率团出席双边和多边会议的。  相似文献   

19.
周晓沛 《世界博览》2014,(18):93-95
正有一次,在激烈的辩论中,苏方团长指责中方对其发言做了"过分反应",翻译将其译成"病态反应"。中方团长听后火冒三丈,怒斥苏方理屈词穷,不惜进行"人身攻击"。1973年初,我来外交部干部司报到,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第一个与我谈话的是时任苏联处处长田曾佩,除介绍处里工作情况外,对我今后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强调外交无小事,从今天开始我已是一名光荣的外交战士了。他抽着烟,表情严肃,说话简洁真诚,一下子让你感到这是一位值得尊  相似文献   

20.
正符浩是一位典型的脱下军装穿起礼服的外交部开山元老。他打过日本侵略军,战功赫赫,血与火的洗礼后他又开始了长达50年的外交生涯。2016年6月17日14时,符浩大使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6月23日我随外交部老干部笔会的同志前往北京医院遗体告别室,向符浩大使遗体三鞠躬,表达我的崇敬和送别之情。我的哀思绵长。1978年10月,礼宾司副司长和我前往东京为邓小平副总理访日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