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2-86
在对国内外29个典型油田的油藏温度、原油组分(C1-N2、C2-C6、M(C7+))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交替条件期望变换(ACE)程序,建立了新的MMP(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ACE方法建立的MMP预测关联式与实验测试值吻合程度较高,且能够高效处理大批量数据。与现有经验公式对比表明:改进模型比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平均相对误差(ARE)为5.22%,标准差(SD)为7.87%。另外,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C1-N2的摩尔分数和温度是影响MM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气体混相驱具有对地下环境影响小、采收系数高、可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封存等优点。在优选注气工艺时,岩芯驱替实验、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测定(MMP)是油藏实现混相驱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讨论了混相驱岩芯驱替实验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了地层温度、气体组成、原油组成等条件对MMP的影响,再次,对比分析了不同测定MMP的实验方法,最后,对近年来新研发的MMP测试手段进行了归纳总结。当用天然岩芯进行混相驱研究时,为达到混相建议选择尽可能长的岩芯。MMP的测试手段种类繁多,但目前仍未形成公认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混相压力是确定油藏能否采用混相驱的重要依据,测定混相压力的方法最好的是细管试验法,文中首先选用了一些最小混相压力经验关联式对此进行了预测,然后对大港油田五个区块的原油进行了混相压力测定,并分析了在不同驱替体积下的气油比、采收率、出口气组成变化。结合目前区块的油藏条件分析了采用混相驱替的可能性,筛选了适合于注二氧化碳混相驱的井,还介绍了测试装置及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细管实验结果为依据,结合新近提出的“混相函数”的概念,对利用状态方程求解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克服了原方法中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同时提高了温度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通过对CO2/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计算,充分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在模拟欢26块油藏地层条件下,利用细管实验研究了CO2驱油效果,并测定地层油与CO2的最小混相压力。结果表明,在同样CO2注入量下,注入压力越大,累积采收率越大;注气量达到0.62~0.8PV后,CO2突破,生产气油比急剧上升,注入压力越大,CO2突破时注气量越多,但CO2突破后生产气油比上升越快。欢26块地层油与CO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3.6MPa,在地层压力可以达到CO2混相驱,在进行CO2非混相驱时,注入压力尽可能高,这样可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以细管实验结果为依据 ,结合新近提出的“混相函数”的概念 ,对利用状态方程求解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 ,克服了原方法中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 ,同时提高了温度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 .通过对 CO2 /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计算 ,充分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O2混相驱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而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是研究的关键.文章从经验公式计算、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确定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证明了混相驱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混相驱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是可行性的;在确定了最小混相压力的基础上,把CO2混相驱应用于东营凹陷樊124块的油藏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烃类气-原油最小混相压力(MMP)确定及影响因素评价一般多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缺乏烃类气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细管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确定最小混相压力及油藏采出程度的实验方法,本文以塔里木深层碎屑岩油藏注烃类气混相驱替为例,通过采用15 m、30 m、45 m不同长度的细管作为实验变量,探究细管长度对最小混相压力以及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细管长度的增加,最小混相压力由60.4 MPa降低至56.3 MPa,油藏最终采出程度由91.51%提高至92.88%,即注采井距越长,注入气与原油混相相率越高。最后,基于遗传优化算法(GA),提出了一种考虑细管长度的MMP预测改进模型,该模型选取油藏温度、原油中间组分摩尔分数、原油挥发组分摩尔分数、原油C7+分子量、注入气临界温度为自变量。结果表明:针对本次3组实验数据,改进的MMP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分别为0.08%、0.24%、0.34%,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为细管参数对烃类气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细管驱替法测定CO_2与正辛烷、正十四烷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研究了液相的组成和温度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将所测定的值与前人所建立的有关关联式、关联图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细管法是可靠的,可推广应用于混相驱生产方案的制定;由实验结果发现,油相组成对注CO_2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很小,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小混相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_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_2浸泡岩心实验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润湿接触角测试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长7致密油储层CO_2驱油的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在长7致密油储层CO_2驱过程中,注采井间CO_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在地层温度压力(75℃,18 MPa)条件下,未溶解CO_2原油的黏度为8.87 mPa·s,溶解CO_2的原油黏度为7.99 mPa·s,其黏度降低幅度为9.9%;CO_2水溶液浸泡24 h后,长7致密砂岩的润湿接触角从66.1°降低到54.0°,亲水性增强;水驱致密砂岩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7.2%,CO_2的驱油效率为71.5%,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24.3%,且致密砂岩渗透率越高CO_2驱油效果越好。实验证明CO_2驱可以显著提高长7致密油储层的驱油效率,是长7致密油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对现有的脱除方法进行利弊分析,确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脱除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着重对脱除工艺中的萃取压力的确定进行实验研究,并确定了其较佳的萃取压力为24MPa.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罗勒挥发油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方法,研究确定了白花罗勒叶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原料颗粒度、解析压力、二氧化碳漉量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参数为:16MPa、45℃、2h.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对原油及含二氧化碳气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气油比条件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溶解气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原油及其混合液粘度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原油粘度与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一温度下,油气混合液的粘度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泡点压力之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油气混合液的粘度随气油比增加而减小;油气混合液的泡点压力随着含气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的溶剂特性对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溶解度参数和介电常数表征超临界流体的溶剂特性,并计算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参数和介电常数。测定了不同压力下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数,研究了溶解度参数δ和介电常数ε对最大反应速率Vm的影响,并比较好地进行了关联:ln[Vmax/(mmolh-1g-1)]=4.465-0.153(δ/MPa0.5),ln[Vmax/(mmolh-1g-1)]=4.187-8.318(ε-1)/(ε+1).从而通过溶剂特性将压力这一操作条件直接与反应动力学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CO_2热泵的传热性能,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在水平圆直管内的换热特性。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_2流体在内径为4 mm、长度为2 000 mm的水平圆管内的冷却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探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在管内冷却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以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CO_2质量流量及进口温度对管内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的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变大,质量流量增加100 kg/(m~2·s~2),平均传热系数增加约为12%;随着制冷剂进口温度的增加,管内平均传热系数变小,但局部传热系数的最大值并不会发生改变,只会使其出现的节点延后。研究结果可为水平直管在CO_2热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藏沥青质沉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氧化碳驱油藏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方法,设计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沥青质沉淀动态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混相驱条件下驱替压力、温度、岩心初始渗透率、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和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后岩心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回归出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过程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公式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公式可直接用于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新鲜佛手和干佛手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新鲜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16.2 mL/kg,鉴定出34个组分,主成分为丁二醇,占16.28%;干佛手挥发油的得率为9.6 mL/kg,分2个不同时段用不同的条件萃取,第1个时段鉴定出51个组分,第2个时段鉴定出40个组分,干佛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占19.49%.而且,干佛手第2个时段的挥发油中含有较多的中长链脂肪酸,总量达26.47%.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气冷器内不可逆损失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问题,提高直管套管式气冷器的热力性能,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套管式气冷器内二氧化碳与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与熵产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操作压力、二氧化碳质量流量及冷却水的质量流量和进口温度进行数值计算,得出气冷器中二氧化碳和冷却水沿管长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负载型氧化物为催化剂 ,研究了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 ,与甲醇和环氧丙烷一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发现反应中的DMC是由PO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的PC与甲醇进行酯交换所生成的 ,甲醇对PO和二氧化碳合成PC具有促进作用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