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波 《科学24小时》2010,(11):36-36
《银翼杀手》(BladeRunner)是一部经典黑色科幻类电影,在吞港地区又被译作《刀锋战士》、《公元2020》。该片拍摄于1982年,主角迪卡德由著名好菜坞影星哈早森·福特扮演,导演是莱得利·斯考特。  相似文献   

2.
青云 《科学之友》2005,(9):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暴龙化石的难题2003年下半年,由美国蒙大拿州洛矶山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尼尔带领,在一处大约为7000万年前古地质沙…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上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地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公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4.
兰西 《科学之友》2006,(7):20-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颗小行星正风驰电掣奔向地球。为此,科学家决定发起一项离奇的末日救地球任务——“劫持”另一颗无害小行星,撞向这颗杀手小行星,从而使它偏离地球轨道!科学家设计“末日救地球”新法科学家相信,直径100m左右的小行星每隔几百年就会撞击一次地球,  相似文献   

5.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7):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6.
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令人颤栗的狞笑,这就是经典恐怖片《大白鲨》给人留下的嗜血如命的鲨鱼的形象。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鲨鱼的秘密,以抹去电影《大白鲨》带给人们的鲨鱼主动攻击人类的杀手形象。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丰盛的晚餐或一次开怀痛饮以后 ,科学家们可能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 ,于是那些曾经激励他们选择了科学生涯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了。他们可能就关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和从事科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向我们进行说明。这样的思考构成了迈克尔·阿普特的新的记录影片《我和牛顿》的核心内容 ,该影片描绘了七位科学家的传略 ,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信息传递者。七位科学家来自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着不同的研究生涯 ;其中包括从玛加·玛塔利克———一个在南加州大学工作的年轻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到格特鲁特·埃利恩———虽然未完成她的哲学博士学…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幅拥有神奇“魔力”的圣像壁画,关于它一直以来都流传着种种不可思议的传说。近来,俄罗斯科学家经过科学实验,终于部分解开了这个不解之谜。俄罗斯《真理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圣彼得堡某博物馆里曾经珍藏着这样一幅画有耶稣圣像的壁画,据说它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博物馆里那些长年在圣像壁画前工作的管理人员会出现种种诸如下肢乏力、头痛、高血压等不适症状。几年前,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以《修道院里的杀手圣像》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曾经轰动一时。后来,应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强烈要求,这幅壁画被移走,一来是防止它继续“害人”,…  相似文献   

10.
地球会变成汪洋大海吗?JeffGoldberg著吕联成译“极地的冰融化了,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浸没,四周全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供饮用……”这是凯文(Kevin)主演的影片《水世界》中的一个镜头。这难道是纯科幻影片吗?科学家们已经发出警告:事实上,极地的...  相似文献   

11.
陆家训 《世界科学》2001,(12):44-44
科学家正在对广泛报道的人类基因图的发现提出质疑 :对人类只有 3万个基因这一发现提出怀疑。新的观点认为人类基因的数量要多得多。这一观点是由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诺瓦提斯研究基金会遗传研究所提出的 ,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科学家早就对人类基因的数目进行争论 ,有人甚至认为人类有 1 0万以上的基因。今年 2月份这一问题似乎已经解决 ,两个科学家小组公布了他们绘制人类每个基因的位置所取得的成果 ,一张基因图是由塞莱拉基因组的美国私营公司公布的 ,另一张基因图由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国际小组公布出来。两个小组都估计人类大约有 3万个…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南极怪物》曾风行欧美,影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南极科学基地里,科学家在对一颗陨石带来神秘的外星病毒研究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密封在试管内的神秘病毒魔鬼般地逸出,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变异成外星生物并向人类发动攻击……  相似文献   

13.
雌性的柄翅卵蜂,一种微小的寄生蜂,尽管其头脑不发达,但却有一套精细的繁殖策略。威尔森认为,这一悖论对于研究各种生物的思维提供了有用的素材爱德华·奥·威尔逊(Edward O.Wilson)是在《美国科学家》自传与建议专栏中渐入佳境的科学家,他这本《给一个年轻科学家的信》的书,并没有此类书本应有的实用建议以及哲学箴言。这有些另类,因为  相似文献   

14.
铁拳柔心     
科幻影片有很多种——有反映爱情的,比如《源代码》;有破解谜团的,比如《普罗米修斯》;也有揭示哲理的,比如《迷雾》.而《铁甲钢拳》这部"铁拳对铁拳"的硬汉式打斗科幻片,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番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部"近未来"科幻作品.所谓"近未来",就是发生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年代的故事.这部影片问世于2011年,而影片中的故事却发生在2020年——真是近得不能再近了. 在影片所描述的背景下,观众仍十分迷恋拳击运动,却觉得传统拳击不够刺激,他们需要更大尺度的暴力与血腥.于是,机器人拳击运动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在好莱坞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从包裹在琥珀中的远古蚊子身上抽取恐龙的血液,提取到恐龙的DNA,从而复制出一整群恐龙。虽然这只是电影中的一个科学幻想,却提示我们: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保存下遗骸的古生物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6.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来自天外的巨人,将自己溶解在地球的海洋中.自此,这颗星球诞生出生命,这颗星球孕育了文明. 以经典的科学眼光来审视这部由一向以科幻见长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2012),并不是一部完全遵循科学主义的影片,而且片中充满了各种意义上的谜团.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开展的一项调查揭示了科学领域的薪资水平和职业路径。许多理科生和初级研究人员一直渴望进入学术界,这可能是好几代人的梦想。但是,《自然》杂志两年一次面向全球科学界开展的薪资和工作满意度调查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外,科学家还有大量其他的就业选择,其中一些选择无论是在情感上或是经济上可能都更具价值。《自然》的本次调查由伦敦一家研究咨询公司迁移  相似文献   

18.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里重新激活一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DNA,整个过程让人联想起影片《侏罗纪公园》里的情节。科学家提取了塔斯马尼亚虎(也称袋狼,20年前已被正式宣布灭绝)的DNA。将它注入到老鼠的晶胚中.并在这个晶胚形成软骨和其他骨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其实这部动画电影的完整名字就是《9》.也许是为了便于国人理解,中文译名前才加上了"机器人"的字样,变成了《机器人9号》.这就如同当初给动画电影《瓦力》(Wall·E)加上"机器人"的前缀一样. 这部电影与诸多的"9"有关:它的片长是79分钟,上映日期是2009年9月9日;而在影片一开始,小机器人9号便石破天惊般地降生了. 与以往机器人的形象有所不同,除了金属和木头,小机器人9号主要是由麻布和拉链构成的.在它的身后,书写着一个大大的"9"字.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小机器人9号的全部情况,也是它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情况.因为在它降生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一片破败,显然刚刚发生过惨绝人寰的残酷战争.9号不知道是谁制造了它,也不知道身边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它只有孤独地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游战洪  刘钝 《科学》2005,57(5):24-27
在现代科学与国际政治纠缠的历史上,195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宣言相继发表。4月12日,18位联邦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