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月 《华东科技》2004,(11):20-22
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倡导、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并一直在台前幕后推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进程, 被业界亲切地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2004 年6月25 日,众所期盼的中小企业板终于宣告诞生,掀起了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又一阵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思危对这几年来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是怎样评价的?他对中国未来风险投资尤其是创业板的发展又持怎样的看法?他对等待上市的企业又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成思危先生。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关注的资本市场板块和联系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退出的纽带,自开设以来,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企业的高抑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等现象就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因此,对影响创业板IPO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抑价因素进行分析,能为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信息.该文以此为视角,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必要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份来自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创业板设计报告近日出炉。这份报告除了呼吁建设创业板之外,还特别提供了时间表选项、制度设计,以及与中小企业板关系的处理方案。据悉,此报告不久将上呈国家领导。一波三折的创业板仍悄无声息,风险投资界人士在呼吁尽快设立创业板试点的同时,主动拿出方案来,以期缩短创业板推出时间。画出时间表这份名为《建设中国创业板市场:时机、制度设计与利弊分析》的报告在今年4月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广为流传。据了解,去年7月,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创业板市场研究课题组,负责开展“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课…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家、歌唱家、一流的记者等等,熊晓鸽曾有过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梦想,但没想到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企业高管——IDG全球高级副总裁、"IDG在中国的法人代表兼发言人","把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金融危机下,他认为,中国需要推出创业板,并且要货真价实的创业板。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创业板的开通,在刺激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本文基于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在创业板上市企业中的价值创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入探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丰佳管理学院经济论坛”上,结合当前各方对开设创业板存有的顾虑,他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种顾虑 目前主板市场的问题较多,贸然开设创业板可能会“管不过来”。他分析说,现在监管水平已明显提高,完  相似文献   

7.
千呼万唤的中国创业板,终于未能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露出她的芳容。如今,创业板仍然犹如一位头顶红巾的新娘,等待着人们为她掀起盖头。中国的创业板与主板有何区别?创业板这一全新的资本市场何时诞生?创业板会给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带来哪些机会?这些问题正引来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是现代企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金融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外,应以发展直接融资为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建立创业板市场,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重要一环。推出中小企业板市场是中国分步推出创业板市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陈兵 《今日科技》2001,(1):18-2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创业板的各种消息不断见诸各种媒体,给中国投资者一个总的感觉是。历经长时间的准备,中国创业板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中国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根本目标,从宏观上看是要解决中国高科技与信息产业加速发展问题,解决内地长期以来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步伐缓慢的机制问题。从微观上看是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肩负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而融资问题是这个发展链上的瓶颈。因此,中国创业板的目标定位是很明确的:解决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和风险投资顺利循环的机制。 中国创业板市场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某学者最近提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开设创业板是因为他们处于高科技的前沿,他们的创业板主要是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服务的,而中国这样高科技并不发达的国家,开设创业板“根本不需要”。这个观点恰恰是无视国情和缺少宏观视野的代表。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考虑开设创业板,首要目的应该是激励创业,启动和刺激民间投资。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发现我国风险投资上市退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文章首先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通过与美国风险投资上市退出进行比较,指出我国与美国存在的差距,最后重点论述我国风险投资上市退出在创业板、产权交易市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融资手段,但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意义决不止于此。作为内地第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民营软件企业,同时也是IDG在内地众多投资企业中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金蝶上市对于整个软件产业和风险投资的发展来说,都是鼓舞人心的事情。 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IDG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  相似文献   

13.
胡冬雪 《华东科技》2010,(12):42-43
<正> 在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科技金融的专题论坛上,《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冬吴相对论》主持人吴伯凡从1780年第一次金融危机谈起,指出科技与金融的未来性: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创新,金融是用现在的现金流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表示:"现在的风险投资不叫风险投资,应该叫保险投资",指出中国的风险投资不能过渡关注IPO,应适当转移到企业发展前端。泓域资本首席创始合伙人、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指出:20年前说创业投资没有人理,要深知现在创业投资获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现在创业板里半数以上都潜伏着PE和VC,这并不是一个可褒扬的现象,创业投资需自律,他呼吁尽快建立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打造阳光下的私募和阳光下的创新投资。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认为:"今天的创业板是成功板",创业板门槛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张景安主任指出,国内风险投资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解决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资本化、政府在风险投资投资中的定位,完善的法律环境,健全的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小企业的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和中介机构培育等十个问题。他认为,中小高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是一次最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强大推进器。在继 1 998— 2 0 0 0年全国风险投资事业快速发展之后 ,随着创业板启动日程的推后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热潮正在回落 ,当前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认为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疏通风险投资的“出口瓶颈”;增强风险投资的融资功能 ,培育风险投资持续支撑能力 ;改善投资主体内部治理结构 ,增强风险投资机构活力。并围绕这些问题 ,先后提出了上十条具体措施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8,(5):4-5
成思危说,风险投资不是一个简单的给钱,而是跟创新者共同去创业;在创业板推出之际,他再次强调,“不能让风险投资家应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广大公众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强大推进器,在继1998-2000年全国风险投资事业快速发展之后,随着创业板启动日程的推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热潮正在回答,当前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疏通风险投资的“出口瓶颈”;增强风险投资的融资功能,培育风险投资持续支撑能力;改善投资主体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风险投资机构活力。并围绕这些问题,先后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峰  郭睿畅  程翔  孟秀霞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2):1622-1629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风险投资对于科技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本文以风险投资对创业板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创业板上的科技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在建立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创新的影响,到风险投资特征对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步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不仅促进科技企业创新,而且风投联合投资数量、持股比例、机构声誉及资本背景特征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偿债、盈利及发展能力来影响科技企业创新效率。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科技企业创新效率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立达 《海峡科学》2008,(9):18-19,34
即将推出的深圳创业板对中国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以目前中小板的规定,企业上市前需要有3年的持续盈利,就迫使很多投资公司出于对资本效率的考虑,不能去投早期的项目,一来周期长,二来风险比较大.而推出创业板后,企业持续盈利的时间将会降低到两年甚至一年,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改善,中国的本土创投活动正逐渐成熟.为了促成中国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的有效互动,初创企业应该清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项目要突出"卖点";与风投充分沟通,不卑不亢,取得认同;完善自身,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而风险投资则应该摆正心态平等合作,科学地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并且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抽身而退.  相似文献   

20.
科技型中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整个风险投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实现投资者的目的,就要求市场上有健全的退出机制,让投资者能够顺利地撤出资金。本文通过对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的解析,提出了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之时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