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44-49
本刊今年第9期发表专辑“光照亮了世界”之后,许多读者寄来读后感想,其中不少读者提出还希望了解关于声音的知识。声音同光一样,也是一种波,即声波。那么,声音具有哪些性质呢?此外,乐器同声音密不可分,而且不同于敲击一般器物的声音,乐器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的音域和独特的音色,悦耳动听。本文打算通过分析乐器的发声原理来介绍声音的各种性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人类会唱歌,鸟儿会唱歌,但是您相信吗,寒冷厚重的冰山居然也会唱歌。 德国阿尔佛雷德·韦格纳学院的科学家在南极洲南大西洋沿岸的埃克斯特伦陆架冰地区记录地震信号时,却意外接收到了异常清楚的声音信号。根据对这些声音信号的追踪,科学家发现了一座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冰山。  相似文献   

3.
噪音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在一些地方,噪音成为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那么,噪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物理学角度看,噪音是指发声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我们平常听到的噪音主要有三个来源:由空气流动引起的,由固体振动引起的,还有由电磁震荡引起的。据研究,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脑胀、耳鸣失眠、心情烦躁、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向世界发出了庄严而激越的“中国好声音”。文中梳理了“中国好声音”的“政治外交宣言”部分,探讨了其深远意义,并从联系的观点出发,就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提出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华亭 《世界博览》2011,(22):71-73
他自称“飞行员”。“第一次‘飞’是在2007年,在家里。”这个绰号叫豹子的资深“飞行员”回忆起第一次“飞行”,声音中充满了感情。“突然觉得声音全部就立体声了,就好像你之前一直生活在VCD格式下,然后突然提高到了蓝光格式。音乐被打开了,层次和细节全出来了。当时去上了个厕所。  相似文献   

6.
在《诗论》中,美学家朱光潜把诗歌的声音节奏和视觉意象看得同等重要,由于诗歌“意象学”已经有许多论述,因而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诗歌“声响学”思想,旨在加强诗歌声音节奏方面的建设。朱光潜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解决语言的音义协调问题,同时,诗歌“声响学”在新旧诗体的转换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文 《青年科学》2009,(3):18-18
蚂蚁不仅能发出声音警告同伴,还能像人类一样“交谈”。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用微型录音设备录下蚂蚁“聊天”的声音,揭秘蚂蚁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股市不断走低,投资者对未来行情也较为悲观。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听到建设性的声音,我们自己更要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相似文献   

9.
歌唱中的“Legato”是指歌唱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声音的连贯与流动。这是对歌唱声音的一种审美要求。本文从气息的支持,喉头的稳定以及咬吐字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同歌唱中的“Legato”的关系。“Legato”既是歌唱技术娴熟的表现,也是音乐修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韩文敏 《科技信息》2009,(2):219-219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御整个宏大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歌唱者,应具备那种“有人情味”的演唱,要求他们在正确要求其它方面的基础上,更要有正确“字”“情”的结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声音与人类关系甚密。人们每时每刻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凭声音判断所处的环境,用声音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交流。声音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有些声音对某人极为重要,对另外的人却无关紧要;有些声音对某人是该知的内情,对他人则要保密。如果不该某人听到的声音,别人密谈时他听到了,此人便是隔墙之耳,成为窃密的人。后人托名于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君臣下》中有这样的表述:“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说的就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描写能激发起人们的多种联想,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文学具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其中有些十分难听,以至于到了让人闻"声"丧胆的地步。一项针对100万人的调查表明,人呕吐的声音是最让人闻"声"丧胆的声音。对此,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呢?你听过麦克风遇到音箱时发出的那种刺耳的声音吗?那声音简直要  相似文献   

14.
王黎 《科技信息》2009,(28):294-294
歌唱艺术,既是一个技能展现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演绎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以至共鸣、色泽和风格,无不反映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并且从情感意识上打动听众。如果忽视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而一味追求音量和音色,那么再好的声音也不会感染观众,更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声情并茂”是声乐的应有之义,是对歌唱者的最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声情并茂”歌唱呢?我感到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某老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老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  相似文献   

16.
动物们通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告诉同伴"有危险",或者宣布"求偶仪式就要开始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很大,大到能穿透水体,能在遇到  相似文献   

17.
原平 《青年科学》2010,(9):7-11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庆柱、李毓芳的“阿房宫从未建成过”的观点亮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很难接受这个“颠覆性”的观点。于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声音见诸网络、报端。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只能选取其中之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烈 《奇闻怪事》2006,(12):1-1
瞧!他们又在加班加点了,学校里又有人要参加评优课了。研究教材的老师聚在一起翻采覆去地钻研,不断地挖深挖透;做课件者在翻采覆去地装饰,越美越好;书写教案者在翻来覆去地修改,一页又一页:执教者在眉飞色舞地调节面部表情、声音高低,一字一句地在背台词;学生也没空闹,作为,临时演员在一遍一遍地陪练。  相似文献   

19.
向文波 《科技智囊》2009,(2):I0013-I0015
全世界都在讨论经济危机,在分析危机的根本原因,以经济学家的声音最响亮,也最具权威性!但恕我直言,尽管都是对的,但都不全面!账房先生似的分析是算不清这笔大账的。  相似文献   

20.
楼丹 《奇闻怪事》2007,(12):42-44
在教学《我看家乡新变化》这一一单元时,我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萧山的种种好处后,问他们:萧山美不美?“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但从他们的声音中我感受到的是“口是心非”。这让我不免有些失落,或许集体讨论会有效果,于是我让他们小组讨论说说萧山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