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是打开解释不同文化冲突大门的钥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扩张使得冲突变得紧张频繁,但并非像亨廷顿所预言的不可调和。全球化搭建了一个不同文化交流撞击的平台,文化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的相互体认和旧有价值观的扬弃使得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既带来了全球性价值观的冲突,也为价值观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无论是整合还是冲突,都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多面原因。我们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作出价值选择,强化价值认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凌乐祥  张静  王玲 《科技信息》2009,(14):231-23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帝国主义批评话语仍有重要价值。当代好莱坞电影着力表达着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中的普世主义、“天定命运”、白人至上和个人主义。本文将在探讨文化帝国主义内涵和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来剖析当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丽媛 《科技信息》2009,(26):I0138-I0138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在不同文化价值观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及其对家庭生活,尤其是在对婚姻、教育孩子两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恰当定位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正势态发展机制,是实现青少年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视角下对中缅两地泼水节的研究表明,表现形式上都以泼水欢庆为主题,但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价值观上的迥异,使得两地泼水节庆文化发生了不同轨迹的演变,跨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发挥同源节庆的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和深化,文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主导地位,利用各种手段向全世界推销其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产品,借此实施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的研究,探索我国应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基础,并用其理论分析了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对非西方文化的自主权的挑战和挤压。借助于"全球化"的浪潮,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不断地进行商品的文化输出,特别是凭借其发达的文化产业,使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道德观源源不断地渗入到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文化景观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全球性特征体现为"西方性"特征。由于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在生活的常态中进行的,因而有很强的隐蔽性。我们在普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应坚决反对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文化中心主义",提高广大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建设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9.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与全球化发展趋势所造成的文化交融,文化渗透现象同步,文化多元也在我国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多元文化的现象使身处高墙内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同时,多元文化带来的一元与多元的冲突,经典与现代的融合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价值缺席,认知困惑等问题。由于传统文化片面地,单向度地引导学生,阻碍了学生在价值观上的自主性。本文将从多元文化的发展现象入手,探讨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我,自主选择价值取向,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杨丹 《科技资讯》2010,(10):212-212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翻译应发挥其作用,处理好与文化的关系,为文化全球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一种上位性、综合性的哲学概念或文化命题,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尤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价值。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思考高校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清晰、明确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杨萍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8):77-78,89
在我国,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也是一门文化课,因为它牵涉到英语语言所负载的与本国文化相异的另一种文化。文化哲学直接以文化为其研究对象,是一种人类哲学的思维方式。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文化哲学视野下,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必须直面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现实,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禁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 ,往往渗透着人类初民的思维意识 ,同时显示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全面考察土家族饮食禁忌的各种形态及其文化成因 ,认为这些禁忌形态是土家人构建民族性的外化形式之一 ,体现了双重建构的民族文化心理 :表层结构是把饮食本身作为首要生存要素的饮食天命观 ,深层结构是个体融入民族总体之中构建民族性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规定和引导的方向,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为出发点的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肯定、所欢迎的前进方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证明,我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推进先进文化,主要采取了下述措施和途径:坚持对文化工作进行政治指导,将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和科学置于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表彰优秀的文化成果,大胆吸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优秀文化成果,抵制和批评错误的文化倾向,同腐朽反动的文化现象作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区文化,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塑造居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发展繁荣社区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健全各种文化设施,考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建立稳定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思潮影响下,适应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为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继续蔓延,必须从意识形态、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和全民历史意识的增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正确的历史观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杜绝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课程,其教学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在具体教学中应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学习相关文学及文化知识,强化审美实践,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体育系学生特点及思想发展变化规律,制定《体育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细则》,实行阶段目标管理,逐步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现的主线--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论述了其文化渊源、读者满意的宗旨和员工发展,认为以人为本是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实现资源协调发展、服务互动共进、管理科学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集四代领导集体和核心的共同智慧,在不懈的探索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理念,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推进和落实,从而在阴霾未散的世界里升腾起了具有东方智慧的人类文化新曙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文化气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在它的照耀下,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化为光辉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