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无需开颅、缺血时间可控、梗塞部位较明确等优点,被国内外学 者广泛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我们对常用的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介 绍我们对复制该模型的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鼠线栓法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进,探讨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参照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模型成功。结果:模型成功率60%,部分大鼠出现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大脑中动脉破裂、麻醉意外等问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相对提高,制作良好的栓线、熟练的操作和体重合适的大鼠是制作模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多样,改良线栓法在实验过程中选用较多,此法已经被证明有手术创伤小、相对操作简单等特点.即便如此,此法造模成功率仍较低,因此,一篇描述改良线栓法注意事项及细节的文章很有必要,为将来进行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的实验人员提供经验指导,也为更多的实验者交流提供参考.为此,...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闭合型胫骨骨折模型,为探讨骨折生理愈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4 只8 周龄雄性SD 大鼠通过自行设计的大鼠骨折造模支架行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自制外夹板复位固定,并分别于骨折后0,7, 14, 21, 28 d 拍摄X 线观察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X 线显示10 只为横行骨折,3只斜形骨折,1只为粉碎性骨折,并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自行设计的大鼠骨折造模支架及自制夹板外固定制作的大鼠闭合型胫骨骨折模型操作简便,减少了造模过程中人为的软硬组织损伤对骨折的影响,符合闭合性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摘要: 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制约了其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本文将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具体介绍了APP 转基因小鼠模型、APP/PSI 双转基因小鼠模型、Tau /APP/PSI 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三种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Aβ 诱导的AD 动物模型等六种非转基因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就其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是一类高发性常见性疾病,研究其发病原因,阐明其发病机制,建立一种能较好模拟人类病变过程的As 动物模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国内外报道的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其动物模型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7.
摘要: 便秘是临床最常见、也非常复杂的消化道症状,便秘动物模型是进行便秘机理研究和通便药物研发的工具,本文就便秘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和模型特征进行总结,为开展润肠通便药效学实验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正在日益增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以上,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血管闭塞的43%,针对这一情况对MCA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可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模型的成功复制,现就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包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便血等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认为本病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环境和精神等因素。炎症性肠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为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创造了条件,本文旨在对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造模方法及理想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 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AMI) 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组( 900 mg /kg、450 mg /kg、225 mg /kg) 及阳性组( 麝香保心丸, 12. 2 mg /kg·d) ,每组10 只,每日灌胃1 次,连续4 周。分别记录造模前、造模即刻及给药1、3、7、10、14、21、28 d 心电图S-T 段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 IL-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及丙二醛( MDA) 含量; 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能明显抑制心肌梗死模型大鼠S-T 段的升高; 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 05 或0. 01) ,GSH-Px 活性升高( P < 0. 05或0. 01) ,并降低MDA 含量( P < 0. 05 或0. 01) ,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 Apelin-13 侧脑室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侧脑室埋管后,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 2 h 后侧脑室注射给药。再灌注 24 h 后进行 Zea-Longa 神经功 能评分;TTC 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试剂盒测定大鼠脑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的活性;Western blot 法测大鼠脑组织 Bcl-2、Bax 和 Caspase-3 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pelin-13(1. 0 μg·kg - 1 )侧脑室给药能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 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 iNOS 活性,增加 GSH-PX 活性,增加 Bcl-2 的表达,减少 Bax 和 Caspase-3 的表达。结论 Apelin-13 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 NO 水平,加强自由基清除,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的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28 ~ 30 日龄大鼠背部皮肤制成直径约20 mm的皮片,筛选电阻值大于20 kΩ 的皮片用于试验。8 个受试物,每个受试物设3 个平行样,分别取150 μL 样品加至皮片表皮层,作用24 h。然后洗去受试物,测定皮片电阻值,对电阻值≤15 kΩ 的皮片进行罗丹明B 染色、提取、565 nm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皮片染料吸收量,进而判定受试物的腐蚀性。结果与传统动物试验方法结果比较,改良的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83%、准确度88%,均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该方法的要求。结论改良的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在本实验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 RPDP) 对急性胰腺炎( AP) 模型大鼠胰腺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探讨微循环改变在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RPDP 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药物作用4 h 假手术(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 药物作用8 h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每组各10 只。模型组和RPDP 组在距离胆胰管开口0. 3 mm 处的胆管,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针刺,用3. 5%牛磺胆酸钠0. 1 mL/100 g 缓慢注射,建立SD 大鼠AP 模型,治疗组用RPDP 40 g /kg 灌胃1 次。分别与给药后4 h 和8 h,麻醉相应组大鼠抽取血液及腹水,检测各组血清和腹水淀粉酶含量。用荧光显微流速测试方法,观察胰腺微血管在造模后4 h 和8 h 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流速度存在差异,RPDP 治疗组血流速度则比较一致。与SO 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RPDP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降低( P < 0. 01) 。结论AP发病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AP 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发展也与其有关,AP 时胰腺水肿与坏死同时存在。RPDP 有改善AP 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压力负荷型慢性心衰大鼠心电图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 组) 、心衰组( HF 组) 、红景天苷组( SAL 组) ,每组10 只大鼠。HF 组、SAL 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模型,S 组只穿线不缩窄。SAL 组术后12 周给予红景天苷皮下注射, 60 mg /kg·d,共30 d。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 d 后,Ⅱ导联心电图检测肢体导联并统计分析数据。将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抽血离心后取血清,按试剂盒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B 型钠尿肽( BNP) 、丙二醛( MDA) 。结果术后12 周,心电图检测显示几个特点: SAL 组和HF 组比较: 1) 心率和P 波振幅有明显降低( P < 0. 05) ; 2) R 波振幅明显减小( P < 0. 05) ; 3) 心电图的J 点位移明显降低( P < 0. 05) ,而ST 高度则明显抬高( P < 0. 05) 。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发现,和心衰组相比,SAL 组大鼠血清中的SOD 值明显增加( P < 0. 05) ,BNP 值则明显降低( P < 0. 05) 。结论 红景天苷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针对本中心SPF 级实验大鼠易发生的脱毛现象分析其原因,以对实验大鼠的养殖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方法通过观察本单位SPF 实验大鼠脱毛的特点,对生长繁殖群常用大鼠饲料的灭菌效果和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改进饲料配方,进行治疗试验并观察效果。结果饲料高压灭菌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量较大,使用辐照灭菌饲料以及将维生素含量调整后大鼠脱毛改善情况最明显。结论饲料经过高压灭菌后营养中的维生素含量损失可能是造成SPF 大鼠脱毛的重要原因,在日常饲养中使用辐照饲料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海马内注射海人藻酸( Kainic Acid,KA,1 μg /μL, 1. 0 μL) 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注射KA 后的行为学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 Iba-1) 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的表达情况。结果塞来昔布组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最大发作级别明显降低( P < 0. 05) ; 与模型组相比,塞来昔布组的海马组织中Iba-1 和GFAP 的表达减少,胶质细胞活化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癫痫发作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 DM) 对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 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 建立脓毒症模型。留取心脏组织和全血标本,ELISA 检测炎症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观察心脏组织糖原染色。结果( 1) 糖尿病模型: 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和体质量显著升高( P < 0. 001) ; 心肌糖原染色结果显示: 正常大鼠心肌细胞核染色,间质细胞及血管无染色;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和心肌微血管均染色且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细胞核明显深染。( 2) 糖尿病基础上的脓毒症模型,造模后大鼠出现异常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 Normal-CLP 组血清TNF-α 值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 组( P < 0. 01) ,明显高于Normal-Sham 组( P < 0. 05) 。DM-CLP 组血清TNF-α 值显著高于DM-Control 组( P < 0. 01) ,明显高于DM-Sham 组( P < 0. 05) ; Normal-CLP 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 组和Normal-Sham 组( P < 0. 01) ,DM-CLP 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DM-Control 组和DM-Sham 组( P < 0. 01) 。结论正常大鼠和DM 大鼠对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是不一致的,这可能与正常大鼠和DM 大鼠体内免疫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 5-HT) 免疫反应( IR) 细胞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 简称戒断组) 、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西药组) 、穴位埋线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组) 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 。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不同的方法干预后,观察戒断症状,并于干预后7d 和14d 分别取材。观察十二指肠5-HT-IR 细胞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5-HT 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5-HT-IR细胞数和组织匀浆中5-HT 含量均明显增加( P < 0. 01) ; 治疗7d,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效果( P <0. 05) ,并以穴位埋线加西药组改善最为显著( P < 0. 01) ,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 治疗时间延长至14d,除自然戒断组外,各治疗组的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组( P > 0. 05) 。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5-HT 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