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对新西兰白兔肌肉的刺激性和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估生产场地变更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动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两个生产场地各3 批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其对新西兰白兔肌肉刺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将12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 只,雌雄各半。两个生产场地均设佐剂对照组和森脑疫苗试验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分别于左、右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佐剂和森脑疫苗。临床观察至第3 天解剖。大体剖检、常规病理制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显微摄影记录。全身过敏试验取豚鼠6只,每只腹腔注射0. 5 mL,间日一次,连续3 次,每日观察每只豚鼠的行为和特征。首次致敏和激发前称量每只豚鼠的体质量,然后分成两组,每组3 只,分别在第一次注射后第14 日及第21 日静脉注射供试品1 mL,观察30 min。结果注射森脑疫苗后,有与佐剂对照组相似的肌肉刺激性损伤。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注射森脑疫苗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生产场地变更后森脑疫苗与生产场地变更前森脑疫苗效力相同,具有可靠的动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4∶1)制剂的安全性,分别进行豚鼠全身过敏性、家兔局部刺激性和家兔红细胞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动物给药后未见明显溶血反应,家兔耳缘静脉和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反应,豚鼠也无全身过敏反应.表明本品符合肌肉和静脉注射用药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吴胜角 《海峡科学》2005,(12):50-52
用豚鼠和家兔分别进行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全身用药的过敏性、溶血性、血管刺激和肌肉刺激试验,结果表明0.016%的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为临床拟用浓度的2.5倍)对豚鼠无致过敏作用;0.016%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对家兔红细胞无明显体外溶血和凝集作用;0.016%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15ml/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天,对家兔耳缘静脉无明显刺激作用;0.2%(临床肌内注射的拟用浓度)的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肌内单次注射对家兔股四头肌无明显刺激作用.而同一部位连续注射3次有轻度刺激性,但停药后可以恢复.应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注射液( 5 mL: 1. 0 g) 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血管刺激性试验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的方法; 试验用兔红细胞混悬液与供试品温育,观察溶血情况; 用左卡尼汀注射液( 5 mL:1. 0 g) 在190 mg /kg 和95 mg /kg 剂量条件下进行致敏3 次,并用2 倍体积致敏浓度进行激发时均未见过敏反应症状,与平行对照品在相同剂量和浓度下进行比较; 左卡尼汀注射液( 5 mL: 1. 0 g) 在高剂量190 mg /kg 和低剂量95 mg /kg时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左卡尼汀注射液在对家兔红细胞混悬液( 体外试管法) 和血管刺激的情况下结果与平行对照品类似,无溶血作用,也无明显的血管刺激反应; 在主动过敏试验中豚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过敏反应为阴性;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豚鼠均未出现蓝斑过敏反应症状,过敏反应阴性。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 5 mL∶ 1. 0 g) 临床用药符合注射用药的要求,可以做为安全性评价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已上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40.04、138.60、295.56 g生药/kg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大鼠14 d内的体质量、摄食量等毒性变化。28 d给药毒性实验:将12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0.01、32.03、64.06 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恢复期28 d,检测动物的体质量、摄食、眼科检查、临检、大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138.60 g生药/kg剂量组出现药后活动减少、俯卧等,295.56 g生药/kg剂量组7/10例动物死亡,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38.60 g生药/kg。28 d给药毒性实验:除32.03、64.06 g生药/kg组部分动物出现肝细胞肥大外,其余剂量组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28 d给药最大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64.06 g生药/kg。结论 通过SD大鼠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和连续28 d经口灌胃毒性实验,提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临床给药周期内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洋县某猪场生猪体温正常,但食量下降,肌肉震颤,瘫痪和粪便臭味特殊等症状,经观察访问、剖检,诊断为猪阿散酸中毒。通过改喂饲料、充足饮水、注射葡萄糖、VC、肌肝等治疗措施,使症状治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中,皮下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SD 大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阳性模型,积累实验室背景数据。方法取7 ~ 8 周龄健康SD 大鼠176 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 Veh) 、环磷酰胺低( L: 10 mg·kg - 1 ) 、中( M: 20 mg·kg - 1 ) 、高( H: 40 mg·kg - 1 ) 剂量组,每组44 只,雌性各半。雄鼠于交配前28 d 开始给药,每周一次,给药期持续整个交配期直至处死; 雌鼠于交配前14 d 开始给药,交配前每周1 次,交配成功后第0 天给药1 次,总共给药3 次。雄鼠及未交配成功雌鼠于交配结束后处死剖检,雌鼠于受孕后第15 d 剖检,统计各剂量组雄鼠生育率; 雌鼠性周期、妊娠率; 孕鼠死亡率和死胎率。结果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SD 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随给药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结论皮下给予SD 大鼠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高剂量组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较为明显,故选择此剂量作为本实验室的阳性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检测药物安全性的常规方法, 并运用家兔刺激性试验检测了复方龙瞿提取液能否注射给药. 灌胃给予小白鼠不同剂量的复方龙瞿提取液, 常规饲养一周后统计, 结果: MIC=19600mg/BW, LD100= 37800.56mg/BW;镜检小白鼠的内脏器官, 无明显的损坏现象. 给予家兔浓度为30%、60%、90%的复方龙瞿提取液2ml分别于12、24、48h后处死并观察肌肉的反应情况;结果显示家兔肌肉刺激性试验中肌肉平均反应级数为1级. 结论: 复方龙瞿提取液是低毒性的药物, 并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癌症镇痛散”的安全性 ,进行了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豚鼠皮肤过敏试验、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和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 ,“癌症镇痛散”外用对家兔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大剂量 (2g kg ,6g kg)单次应用也只表现皮肤局部轻度刺激反应 ;大剂量 (3g kg ,8g kg)连续应用 2个月 ,表现出用药局部皮肤增厚、真皮浅层结缔组织轻度增生 ,未见全身毒性反应 ;不能引起豚鼠过敏反应。提示“癌症镇痛散”在临床试用剂量下是基本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宋艳丽  王明丽 《科技信息》2010,(19):I0406-I0406
目的:通过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欧洲等国家常用的Z-径路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病人35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病人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肌内注射法(以下简称Z-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常规肌内注射法还是Z-法,都有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Z-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Z-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评价海棠凝胶对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后续毒性试验和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家兔16只,分为4组,即海棠凝胶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赋形剂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各半),给药前24h用电推剪推去背部两侧毛(约150cm2),破损皮肤制作:在脱毛区用9号针头划"#"字状,以划破表皮渗血为度,给药量均为2g/kg凝胶,给药组主药剂量为0.05g/kg,将供试品和赋形剂涂于脱毛区,用一层称样纸覆盖及兔固定衣固定,并用兔脖套将兔固定,24h后用生理盐水洗去受试物及赋形剂,仔细观察和记录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情况,连续观察14d,并记录体重和进食量情况.结果表明:海棠凝胶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无动物死亡,动物体重、进食量与赋形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自主活动等均未见中毒反应,动物处死后经对各组家兔系统剖检,对皮肤给药部位及其它组织脏器进行观察,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海棠凝胶单次皮肤给药2g/kg凝胶(主药剂量为0.05g/kg),家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不同年龄段小儿麻醉中的肌松时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拟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儿,根据年龄将入选患儿分为年龄≤3岁(Ⅰ组)和年龄3岁组(Ⅱ组),每组各36例.以上两组中再按首次给予米库氯铵的剂量(0.2,0.25 mg/kg)随机分为2个亚组,依次为Ⅰ0.2,Ⅰ0.25组和Ⅱ0.2,Ⅱ0.25组,每组各18例.当患儿肌颤搐反应恢复至25%时,间断给予0.1 mg/kg米库氯铵维持肌松状态.连续监测尺神经4个成串刺激的反应,观察肌肉时效指标;同时观察各组患儿的循环功能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患儿Th Dmax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两组患儿中0.25 mg/kg组的起效时间均明显高于0.2 mg/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插管条件均为优或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首次给药和多次追加米库氯铵的作用时间,末次追加米库氯铵患儿的各项恢复指数、TOFR75、TOFR90的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给予米库氯铵后心率、血压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支气管哮喘,有少数患儿出现胸前、颈前皮肤潮红症状,在给药后10 min内均自行消退.结论米库氯铵在婴幼儿中的起效快于年龄3岁的儿童;0.25 mg/kg给药剂量起效快于0.2 mg/kg给药剂量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与小儿的年龄、追加次数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对雌、雄家兔铁的吸收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用新西兰家兔右后腿进行股内肌注射,采用自身空白对照法设置对照组,肉眼观察肌肉着色情况,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吸收度,分别计算出雌雄新西兰家兔未吸收铁的含量;对家兔每日的饮食量进行称量,所有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珋±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雌性新西兰家兔比雄兔对右旋糖酐铁的铁吸收更好,而且注射部位染色能力及在组织中扩散均小,对雌性家兔日均饮食量无显著影响;雄性家兔在第5天、第6天饮食量与雌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性别的家兔对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的铁的吸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雌性新西兰家兔铁吸收优于雄性新西兰家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雌性家兔日均饮食量比较,右旋糖酐铁对雄性家兔饮食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右旋糖酐铁的疗效与动物性别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铁注射液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SMM混悬注射液对靶动物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SMM)混悬注射液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6头健康长×荣杂交猪,随机分成2个不同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剂量组每组6头,深部肌内分点注射给药,对照组4头注射生理盐水,连续观察,记录其对动物的体温、WBC、RBC、HB等影响情况.结果500 mg/kg体重剂量组除产生局部刺激外,无其他明显毒性反应;1000 mg/kg体重剂量组出现中毒表现,其中毒损伤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结论应用磺胺间甲氧嘧啶不超过500mg/kg体重剂量时,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小儿康冲剂的急性及长期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鼠和大鼠灌服小儿康冲剂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以确定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毒性试验要求对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小儿康冲剂急性毒性实验以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 (LD50 )分别为 2 0 .4 9g·kg- 1和 9.78g·kg- 1;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灌胃给药分别为 12g·kg- 1、6g·kg- 1和 3g·kg- 1,连续 6周 ,各组动物无死亡 ,动物一般症状、体重增长、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各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脏器病理组织检查试验期和恢复期未见明显病变 .提示小儿康冲剂临床口服用药毒性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 RPDP) 对急性胰腺炎( AP) 模型大鼠胰腺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探讨微循环改变在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RPDP 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药物作用4 h 假手术(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 药物作用8 h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每组各10 只。模型组和RPDP 组在距离胆胰管开口0. 3 mm 处的胆管,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针刺,用3. 5%牛磺胆酸钠0. 1 mL/100 g 缓慢注射,建立SD 大鼠AP 模型,治疗组用RPDP 40 g /kg 灌胃1 次。分别与给药后4 h 和8 h,麻醉相应组大鼠抽取血液及腹水,检测各组血清和腹水淀粉酶含量。用荧光显微流速测试方法,观察胰腺微血管在造模后4 h 和8 h 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流速度存在差异,RPDP 治疗组血流速度则比较一致。与SO 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RPDP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降低( P < 0. 01) 。结论AP发病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AP 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发展也与其有关,AP 时胰腺水肿与坏死同时存在。RPDP 有改善AP 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对食蟹猴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速眠新Ⅱ(0.1 mL/kg)肌内注射和氯胺酮(0.1 ml/kg)肌内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4例实施肾脏移植手术的食蟹猴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意外死亡;首次麻醉维持时间为(50~70)min,追加麻醉维持时间为(30~35)min,术后苏醒时间为(25~35)min.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呼吸频率(40~55)次/min,心率(60~74)次/min.结论 氯胺酮联用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对食蟹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尿激酶原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单剂量分别经静脉和腹腔注射给药均未侧出小鼠的LD50,因此改作其最大给药量。结果表明,prouk单剂量经静脉及腹腔注射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不低于9,000万IU/kg。(2) prouk 36.0万IU/kg、67.5万IU/kg、135.0万IU/kg和270.0万IU/kg四个剂量组连续给食蟹猴静脉滴注14d,每组4只猴,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prouk36.0万IU/kg剂量组的食蟹猴给药期及恢复期,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行为活动正常,体重、分泌物、食欲及摄食量、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体表观察、尿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等基本正常,无明显变化。给药第14天和恢复期的脏器系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动物的脏器、组织均未见由药物引起的异常病理改变,在生理盐水组或赋形剂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prouk67.5万IU/kg、135.0万IU/kg、270.0万IU/kg剂量组的食蟹猴出现皮下出血、充血、紫癜、尿、粪便隐血反应阳性、贫血以及心率加快等症状。给药期及恢复期,血清中检测出少量prouk抗体。结果表明,prouk的无毒安全剂量不低于36.0万IU/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困难气道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附一名山分院行气管插管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2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单次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应激反应指标、生命...  相似文献   

20.
果糖、甘露醇为高渗性溶液,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高渗性溶液静脉滴注常可导致的局部刺激症状和无菌性静脉炎,出现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及局部坏死.由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造成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高达98%,其中约50%的病人因疼痛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而影响其药物疗效.有10%的病人因无法忍受疼痛而拒绝用药,另有6%的病人出现无菌性静脉炎,治疗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反应越严重[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