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比较本课题组既往研究中建立大鼠骨折模型的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及模型的稳定性,并评价改良后大鼠截骨模型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为骨折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造模方式将大鼠分为闭合性骨折模型组以及开放性骨折模型组,闭合性骨折模型组通过自制闭合性骨折造模仪建立股骨中段骨折,砝码500 g,下落高度分别为22、26、30 cm。开放性骨折模型组通过手术制造大鼠股骨中段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其中单纯克氏针固定组采用不同型号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克氏针加线固定组在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可吸收线将两骨折断端进行牵拉固定。结果 闭合性骨折模型组中砝码下落高度为22、26、30 cm,造模成功率依次为33%、50%、17%。开放性骨折模型组中使用1.2 mm克氏针内固定其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明显优于0.8和1.0 mm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加线固定组相比于单纯克氏针固定组骨折断端更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克氏针加线固定组其固定稳定,骨折愈合良好且未见可吸收线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开放性骨折模型较闭合性骨折模型更容易控制骨折类型,保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克氏针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各类胫腓骨折42例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31例。全身情况平稳后行小切口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4.7月。42例中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处理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有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余39例均一期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小切口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方法 32例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闭合性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32例中胫前皮肤条件较差的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5例,斜形、螺旋形骨折17例。腓骨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结果 32例均达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个月,骨折位置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腓骨固定适合于胫前皮肤条件不好的闭合性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18例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三棵针经皮双夹板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股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35岁。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8例;多数为螺旋型,斜行型骨折。器材及固定方法固定器材:三合或五合胶合板2块,规格40X80。mZ。斯氏外2根,石膏绷带2卷。固定方法:在局部麻醉下,于胜骨结节及跟骨牵引点,各打入一根直径《毫米粗的斯氏针。在X光下复位后,术者把持患肢,保持骨折对位,助手迅速在木夹板两端相应部位,钻直径4毫米的孔。针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在我院选取的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运用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即清创及复位骨折后穿针固定),另28例纳入治疗组,则采用国产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T”型或中线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结果行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效果远远优于采用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其优良率达95.5%(42/44)。且在一定访时间内,其术后断钉现象、钢针松和感染率以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早期有效固定骨折端,从而在创面闭合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且手术简便易行,创伤较小,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小腿GustiloIU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共收治40例严重开放性小腿中下段骨折患者。病例诊断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骨折根据Gusitilo分类,Ⅰ度11例,Ⅱ度43例,Ⅲ度5例。全部患者均在8h内实施清创、骨折复位和外固定支架固定以恢复小腿的力线。局部条件件改善后Ⅱ期采用游离皮瓣或邻近肌皮瓣闭合创面。外固定架视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3—8月拆除,钢板和螺钉于1年后取出。结果:术后1年根据小腿功能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7例,良17例,尚可4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骨不连。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治疗小腿开放性型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避免单纯应用内固定或外固定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针在胫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骨折39肢,开放性骨折17肢,均采用静力型锁定,静力型变为动力型固定9例.结果:56例平均随访17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在下肢长管状骨折中应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 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AMI) 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组( 900 mg /kg、450 mg /kg、225 mg /kg) 及阳性组( 麝香保心丸, 12. 2 mg /kg·d) ,每组10 只,每日灌胃1 次,连续4 周。分别记录造模前、造模即刻及给药1、3、7、10、14、21、28 d 心电图S-T 段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 IL-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及丙二醛( MDA) 含量; 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能明显抑制心肌梗死模型大鼠S-T 段的升高; 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 05 或0. 01) ,GSH-Px 活性升高( P < 0. 05或0. 01) ,并降低MDA 含量( P < 0. 05 或0. 01) ,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中微型钛钢板固定及用带钩铝丝夹板联合应用之优点.方法: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72例下颌骨骨折病人采取下颌骨内微型钛钢板内固定及用带钩锅丝夹板联合应用.结果:骨折线对位对线及咬合关系良好,并损伤牙齿无脱落反而对外伤后松动的牙有固定的作用.结论:微型钛钢板固定及用带钩铝丝夹板联合应用可为病人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骨折线上牙齿愈合,痛苦少,并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O三叶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时机以及疗效。方法:用AO在叶型钢板治疗胫下段粉碎性骨折26例,其中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9例,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见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发生。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AO三叶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牢固,患者可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干段粉碎性骨折的理想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新西兰白兔股骨内植入材料的降解及血液指标的变化验证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治疗骨折的作用。方法根据植入物不同分为实验组( 植入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及钙盐骨水泥) 和对照组( 植入钙盐骨水泥) ,对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血液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并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对植入物降解和骨组织生长匹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指标无明显改变; 在体内无明显免疫反应; 骨组织均可伸入到骨水泥间隙内,取代降解的骨水泥,形成规则的骨小梁结构; 实验组骨小梁较对照组粗大致密、分布规则。结论通过新西兰白兔验证了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对活体无明显免疫反应,并利于骨折的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 5-HT) 免疫反应( IR) 细胞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 简称戒断组) 、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西药组) 、穴位埋线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组) 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 。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不同的方法干预后,观察戒断症状,并于干预后7d 和14d 分别取材。观察十二指肠5-HT-IR 细胞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5-HT 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5-HT-IR细胞数和组织匀浆中5-HT 含量均明显增加( P < 0. 01) ; 治疗7d,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效果( P <0. 05) ,并以穴位埋线加西药组改善最为显著( P < 0. 01) ,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 治疗时间延长至14d,除自然戒断组外,各治疗组的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组( P > 0. 05) 。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5-HT 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实验红鲫对137 Cs 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和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方法实验红鲫分别以0 Gy、1. 94 Gy、3. 88 Gy、7. 76 Gy、15. 53 Gy137Cs 辐照,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 取出肝脏、性腺,按试剂盒方法检测SOD、GSH-PX 活性,于7 d 和14 d 取出肝脏、肾脏、心脏、脑,按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HSP70 含量。结果1. 94 Gy至15. 53 Gy137Cs 辐照能引起实验红鲫氧化应激,SOD、GSH-PX 活性和HSP70 含量发生改变。1. 94 Gy137Cs 辐照诱导实验红鲫肝脏SOD 活性升高, 3. 88 Gy、7. 76 Gy、15. 53 Gy137Cs 辐照诱导实验红鲫肝脏SOD 活性下降,且随辐射剂量升高,其SOD 活性逐渐降低。1. 94 Gy 以上137Cs 辐照诱导实验红鲫性腺SOD 活性下降,并随辐射剂量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各辐照处理组实验红鲫肝脏和性腺的GSH-PX 活性变化不大,表现出随辐射剂量升高则活性降低的变化趋势。137Cs 辐照处理后7 d 和14 d,各辐照处理组实验红鲫肝脏、肾脏、心脏和脑的HSP70 表达量均比对照组的高,且随着137Cs 辐照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均存在着一定的“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实验红鲫性腺对137Cs 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较敏感,性腺SOD 和肝脏或肾脏的HSP70 可作为氧化应激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受精后3 d( 3dpf) 斑马鱼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2 d 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观察斑马鱼肝变性、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壮骨关节丸处理后的斑马鱼肝脏肿大,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延迟; 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脏萎缩,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牛黄解毒片致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致肝脏肿大,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均显著延迟。结论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斑马鱼模型评价中药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中,皮下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SD 大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阳性模型,积累实验室背景数据。方法取7 ~ 8 周龄健康SD 大鼠176 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 Veh) 、环磷酰胺低( L: 10 mg·kg - 1 ) 、中( M: 20 mg·kg - 1 ) 、高( H: 40 mg·kg - 1 ) 剂量组,每组44 只,雌性各半。雄鼠于交配前28 d 开始给药,每周一次,给药期持续整个交配期直至处死; 雌鼠于交配前14 d 开始给药,交配前每周1 次,交配成功后第0 天给药1 次,总共给药3 次。雄鼠及未交配成功雌鼠于交配结束后处死剖检,雌鼠于受孕后第15 d 剖检,统计各剂量组雄鼠生育率; 雌鼠性周期、妊娠率; 孕鼠死亡率和死胎率。结果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SD 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随给药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结论皮下给予SD 大鼠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高剂量组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较为明显,故选择此剂量作为本实验室的阳性模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当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良好的饲养、高效的转基因构建和规范化的品系保存是顺利开展果蝇实验的三大基石。清华大学果蝇中心作为国内最大的果蝇资源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果蝇操作和维护经验。本文综合介绍了清华大学果蝇中心在日常饲养、品系开发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建立的标准化操作体系,旨在为广大科研同仁提供经验参考,加快我国在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研究生物医学重大问题等领域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制约了其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本文将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具体介绍了APP 转基因小鼠模型、APP/PSI 双转基因小鼠模型、Tau /APP/PSI 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三种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Aβ 诱导的AD 动物模型等六种非转基因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就其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情况,为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等级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和小肠,经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 染色、PAS 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 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虽然被检测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遗传学等指标都能达到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是病理学监测中都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伤,主要出现在肝脏、肺脏和肾脏,有时也发生在心脏、消化道和淋巴器官等。结论该结果说明,虽然啮齿类实验动物符合国家微生物学等标准,但仍有部分实验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病理学监测在实验动物质量评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在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动物室氨浓度检测时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取十份样品分别用氨标准样品与实验室配置的氨溶液进行平行实验,同时绘制氨标准曲线进行比对。结果实验室配置的氨溶液标准曲线与氨标准样品标准曲线的偏差为- 1. 79%。结论氨浓度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得以保证,应进行实验室验证、校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