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一词很早见于我国古籍。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过;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西晋文学家束《补亡诗》说:“文化内辑,武动外悠。”考察它的含义,前者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后者是与“武功”相对应的词汇,包含着“文治”的意义。古代语言中的“文化”概念均与现代文化学所运用的“文化”一词有区别。在现代科学上,“文化”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尤其是在人类学上,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科学术语。在欧洲,1420年时“文化”一词尚系指“农耕”。1865年,英国人类学派的创始人E·B·泰勒在…  相似文献   

2.
杭州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兰苑》,是笔者常年订阅的兰文化期刊。兴趣相投,有时也投寄兰文化稿件。时光流逝,至2004年底,已出至第11辑,记得当时一收到邮件,立即拆封,按习惯先得闻闻油墨的香味,然后快速浏览该辑目录。当目光一扫瞄到《漫话兰文化的夭  相似文献   

3.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4.
《文选》注所引小学书,录之於下,其现存之书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不录。吕忱《字林》,清任大椿辑《字林考逸》,近李增杰先生又著《字林考逸续补》,二家书余未见。今余所录,不去《字林》,它日将参校焉。《字林》有音切,音有但有音切而无释义之文者。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6.
“法”、“经”二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应广泛,并各有其通行含义;主张“法后王”、“法要明白易知”,。是法家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因此,法家李悝所的《法经》,其名称不可能是任何其他字的借字或借义,而应该是它们在当时的通行含义。  相似文献   

7.
陶西坤 《科技信息》2009,(9):131-131
今天我们提起“东、西、南、北”四个字.都知道是表方位词,但“东、西、南、北”表方位义并非全为其本义,其蕴含的语言含义、文化含义非常丰富。我们就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参照一些古文字研究成果来探究一下“东、西、南、北”表方位义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对行步方式的描写,现代汉语有常见的动词走、跑,古代汉语知有三个常用的动词:步、趋、走。古代汉语的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走相当于跑。“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孙父死,且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平?贯不能及时疾至也。”来表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柳杰 《世界博览》2010,(1):87-88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自助旅行?”因为时间有限,我三言两语说了几句旅行或者不旅行的人都知道的陈词滥调。其实,我要说的很多。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中孚”卦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日:“靡,共也。”王弼注:“……故日我有好爵,与物散之。”孙星衍《周易集解》引干宝日:“靡,散也。”其中虞翻释“靡”为“共”,属随文注释之类,不可取,因为从“靡”的词义系统中无由引申出“共”  相似文献   

11.
影射     
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缘何陪着你吃茶!”影射义为暗指。姚灵犀引述《湘舟漫录》“仲实问风流二字究作何解?予曰:此君子无入而不得之象也,被有文无行人影射坏了。”说的是本是好词儿的风流却被“影射”成了贬词儿。究其是实是因为影射的暗指,暗指风流为淫荡。暗指,造成了由褒而贬的转化。也导致了“影射”的迷惑。影射,源自“射影”。陆佃《埠雅》“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言无形。而蜮性阴害,射人之影,则莫可究矣。”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五行传》云:“南越淫女之气生蜮,蜮,犹言惑也。字说曰:蜮不得也…  相似文献   

12.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得"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我的教学体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1999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比起“8”字,我更喜欢这个“9”字,含义更多,更有人情味。作为编辑,我希望我们的刊物有永久的朋友、永存的读者、长久的记忆。记得我当《竞争与谋略》编辑的时候,有一位读者写信给我,说这个刊物登载的《中国,你认识 MBA 吗?》一文,让他知道了什么是 MBA,他要报考 MBA,做一名中国的工商管理精英,我们的文章终于有了知音,使我们很兴奋。当时MBA 在中国并不为人们所知,第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 MBA 境况很糟,我们做了报道,影响很好。现在 MBA 已经广为人  相似文献   

16.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绪言 读一点自热科学书刊,屡被“等”字所困感。一九七八年六安师专《学报》发表我的《说“等”》。嗣后又遇若干“等”字,总是猜不定作者所取何义,因此也就不能作适当的理解。又因为读到傅懋勣先生的关于“等”字的文章,所以写此副篇,连同《说“等”》,就正于语言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就正于傅先生。一九八三年元月写。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在《荒原》的开始,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希腊神话故事。被阿波罗赐予手中沙粒一样多生命的西比尔,因为忘记请求不老的青春,而在700年后衰老不堪。孩子们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  相似文献   

19.
在200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陈宝森教授新著《剖析美国“新经济”》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拿到这本书,不禁想起几天前,偶遇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问起他以前谈到的一本关于“新经济”的外版书版权谈判的情况,谁知他竟不屑一顾地说:“我早就放弃了。‘新经济’衰退得一塌糊涂,而且,有没有‘新经济’还得另说,这时出这类书,还不等着赔?!”一想到这儿,不免有点担心:陈教授这本书的发行会不会“遭遇冬天”?人们大都喜欢看涨潮:惊涛拍岸,气势磅礴;而退潮,多少会让人感到有些“灰溜溜”。然而,正是这一涨一退,才构成了…  相似文献   

20.
初次见“愤悱”二字是在读大学时,《论语·述而》一文中孔子提到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当时甚不明了其中的意思。今又从由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编著的《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见到“愤”“悱”二字,在这里,白教授把孔子提到的这句话解释得非常清楚。“愤”是指心求通而不得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维情况,意即教师若不唤起总是“愤”与“悱”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而教师也不去创设这方面的条件,就不可能有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就会产生盲目教学,启而不发,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对此,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