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共同的经历,记忆中我们研究过星座、幸运数字、幸运色,后来喜欢研究心理学。因此,有关心理学的书总是很受欢迎,研究12星座的同道大叔在微博上也是异常受欢迎。诸如此类,都反映了我们对自我认知的渴望以及对人的秘密的研究有着无可抗拒的本能。今天小编要说的《数字心理学》,便是从数字出发,探索人性的秘密。"破解生命的密码,遇见最好的自己",《数字心理学》从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生命数字开始,结合数字分析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简单实用,复制性、可操作性强的理论,解释了激发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2.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当你的孩子步入少年期,会觉得他们有时会躲着你干些什么,如果被你发现,又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实地告诉父母和老师?这说明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正如电视剧《小龙人》主师歌词所说:“心中的小秘密,不愿告诉你,不愿告诉你。”孩子心中的小秘密分为积极健康的秘密和消极不健康的秘密。积极健康的秘密,诸如模仿一位英雄,想做一件好事,要和什么人建立一种友谊,要追求一种理想的目标等;消极不健康的秘密,如要准备对什么人进行一次报复,要从事一种长辈反对的游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7):56-57
潜入梦境盗取别人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这是电影《盗梦空间》中的桥段,梦境和催眠被描述得神乎其神。现实生活中的催眠到底是怎样的,银行卡密码、商业机密、感情经历,这些深藏心中的秘密,被催眠时会说出来吗?记者近日亲身体验,为你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智囊读书会     
《隐私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密码大战》本书首次全方位地描述了震撼数字时代的密码大战,大胆地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那些大无畏的“加密技术的反叛者”栩栩如生,他们的英雄壮举简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本讨论电子前沿的热点问题、颇具开拓性的著作,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时代之下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实后面的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5.
大脑转转转     
正数独天下请你根据已知数字,往空格填入1至4中的数字,使1至4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中都只出现一次。日子的秘密如果我在一张每行7天的月历表中圈出一个3×3的方块,这9格中的数字总和是135,那么方块中的最后一天是几号?  相似文献   

6.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3,(8):7-7
1.失控的监听【美】《国家》7月8日 自从斯诺登爆料美国政府在监听公民的通讯以来,美国政府表示,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监听要由相关的法院发出许可,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官方的历程一言以蔽之,就是"信任"我们。但美国人有充分的理由不相信,这不仅因为在历史上政府曾经以反间谍的名义来监控持不同意见者,更因为此次事件中政府的滥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是否要监控某人是在政府内部黑箱操作、秘密运行的,官员是否滥权、开支是否合理等重要问题,公众不得而知,也无法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正《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从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技术层面,解读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在技术层面解释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并且你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基本知识,这本书应该很适合你。"本书回答了一系列关于比特币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运作的问题,并且着重讲述了各种技术功能,以及未来会形成的网络。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它因何而与众不同?你的比特币安全吗?比特币用户如何匿名?区块链如何帮助比特币实现没有身份的共识?我们可以在比特币这一平台上创建什么应用程序?加密数字货币可以被监管吗?创建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8.
密码已死     
栗月静 《世界博览》2011,(15):57-58
黑客集团已经有能力破解每一个人的密码密码保护曾是IT业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计算机科学家察觉到,密码系统已遭破坏。只属你个人的生物标识是密码的下一个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9.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3,(9):7-7
1.无孩时代【美】《时代》8月12日 目前,美国的出生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仅仅从2007年到2011年,出生率就下降了9%。2010年皮尤中心的民调显示,美国的所有种族的出生率都在下降,平均5个妇女中就有一个从未生育过,而在1970年代,这一数字是10个妇女才有1个。  相似文献   

10.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2,(10):7
1.《时代》2012.9.3罗姆尼的思想2012年8月28日,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米特罗姆尼为总统候选人,在11月的总统选举中挑战现任总统奥巴马。罗姆尼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贝恩投资公司的领头人,他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成功地把一次次危机转化为应对风险的能力。在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罗  相似文献   

11.
名刊摘要     
柏林的"数字流亡者"曾因泄露英国安全部门的监控细节而逃亡17年的英国间谍安妮·玛臣决定定居在柏林,作为这个城市逐渐增长的数字流亡者的一份子。这一群体由声言捍卫隐私的人所组成,如维基解密的阿桑奇、披露美国监听秘密的斯诺登一样,他们运用高科技手段泄密或者开发工具,以示对国家监视公民行为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娱乐之页     
如果把本栏目中任意一个游戏的正确答案寄至本刊编辑部,您将有机会获得2008年《科技导报》一套。本栏目欢迎投稿。随便取一个数,如果它是偶数,就用2去除它;如果它是奇数,将它乘3之后再加1,这样反复运算,你会发现,最终必然得1。这个过程就像生活中剥蒜,我们不妨叫它“数字大蒜”。数字大蒜  相似文献   

13.
刊中刊     
1.《经济学人》7月16日在过去的一年里,欧元危机在不同国家轮番上演,先是希腊,接着是爱尔兰,其后是葡萄牙。刚刚过去的一周,危机开始向意大利蔓延。7月8日,作为欧洲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遭遇市场打压,米兰股市下跌3.5%,为两年来最低点。欧盟统  相似文献   

14.
对很多秘密密钥密码系统和公钥密码系统进行错误攻击时,很多秘密信息有可能被显示出来,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讨论了错误攻击的方法,并且设计了一个系统来防止错误攻击的发生。论证了这个系统可以有效的抵抗错误攻击。  相似文献   

15.
纳米就是未来,对于这点,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不妨阅读我们这期的封面故事——《纳米创世纪》。在这组封面故事中,我们向你介绍了纳米的由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和纳米产业的现状。说来有趣的是,随着纳米热的升温,一本以未来学角度写的纳米书——《纳米世纪》也成为传媒的宠儿,有消息称这本书的中外版权卖了1300万,不过,这本风头正健的书却让人疑问多多,本期刊登的——“《纳米世纪》:一本1300万的猫腻书?”也许能给你另一个视角。 一本书不是不可以赚上个千万,《赚够百万的畅销书》就把图书市场这些年由策划人包装出来的畅销书都做了采访,其中几乎本本都为你熟知:《中国可以说不》、《绝对隐私》、《黑镜头》……发掘了不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新的《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已是必然.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一位导师在谈到中学教学改革时,讲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例子:现在你是一位教师,教“3+2=?”,如果你告诉学生,“3+2=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告诉学生为什么“3+2=5”,这是入门;如果你告诉学生“3+2=4”,要学生证明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要坚持这样的理念.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要树立如下观念: 1数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借名人的声望作广告,这在目前的报刊、广播电视中逐渐多了起来。其实这种情况早已有之。例如早年开明书店出了一册少年读物《木偶奇遇记》,此书的广告写得非常妙:“如果哪一位先生或太太嫌你的小孩子在家里胡闹,我们介绍你买一本《木偶奇遇记》给他,他看了这本书,我们敢写一张保证书,他不会再吵了。因为这书却有这样的能力,凡是小孩子  相似文献   

18.
管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潮》1999,(4)
在澳大利亚学习管理的时候,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的小组讨论一句名言: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条鱼,你仅供养他一天;如果你教会他捕鱼,那么你将是供养他一生。——斯蒂芬看到这句话,马上想起一句很有名的中国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很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人讲过和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的话。我读中学的时候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接下去并没有按老师的本意讨论这句话的含意,而成了一场"版权"之争,在颇重视知识产权的西方社会,我为我们的先人讨回了公道,古老的中国文化像久已沉寂的神奇的声音,使只有200多年历史的澳洲人目瞪口呆。西方管理理论中的 X 理论、Y 理论是美国的麦戈雷格(D.Micgregor)1964年在《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来的。稍加比较,我们就会认定:这两种关于人性的假定就是我国两千  相似文献   

19.
大脑转转转     
正日子的秘密已经11月初了,浩浩卧室墙上的日历却还显示10月的日期。浩浩连续撕掉5张,日历才显示正确的日期,这5张上面的数字加起来是93,你能猜到浩浩撕日历这一天是11月几日吗?数独天下请你根据已知数字,往空格填入1~6中的数字,使1~6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中都只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20.
正门仓多仁亚的生活理念在日式的禅学传统之上又添加了德国的理性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好理解。如果你在乡野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可能一个月内会回去住几天,那么在这既是桃源,也是秘密基地的小屋,你需要哪些物品相伴?这是生活家门仓多仁亚面对的问题,她的答案就在这本《德国式简单生活》中。经历丰富的门仓多仁亚在日本很有名,她与多家电视台和杂志社合作介绍带有德式风尚的生活方式和美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