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斌 《科学之友》2007,(2):87-88
本文通过叙述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原则及适用范围,指出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今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保护较多的现象,文章分析并提出建议:建设精神损害赔偿应逐步修改并完善,以适应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叙述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原则及适用范围,指出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要求侵权人进行金钱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新《婚姻法》的规定,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承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飞天 《科学之友》2010,(3):6-10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泛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7.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中国作为一项新的婚姻法律制度,将为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婚姻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能使我国婚姻家庭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带来我国婚姻法律体系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魏顺枝 《科学之友》2009,(3):149-150
文章就童话对当代儿童的教育作用进行初步探讨,通过童话的艺术特征与儿童的审美情趣的一致性说明童话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可行性,并详细论述了童话对当代儿童教育作用的4个具体表现:道德精神的培养;勇敢、坚韧、乐观、机智精神的培养;审美创造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书贤 《科学之友》2009,(12):126-127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形成具有自主、探究、合作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并带来其他方面的改革,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冯国才 《科学之友》2009,(12):125-125,128
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决定语文教学首先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读的训练,学生通过读书理解课文,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道理,并进行体验,进而转化为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刘国平 《科学之友》2007,(7):80-80,82
论述了中国网通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方面分别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铁道部在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精神,在南太焦线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数个战略装车点,作者亲身组织并经历了南太焦线战略装车点的设计、施工、运输组织,通过对这些点的运输分析,提出了对进一步发挥战略装车点优势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太行精神的内涵入手,考察太行精神的由来,从源与流、面与线、经与纬、内与外、行与知、进与出、形与质的关系方面,着重研究弘扬太行精神的路径探索,最后对弘扬太行精神的效果作出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牛艳华 《科学之友》2009,(10):108-108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它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意义下的复杂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扼地介绍了非线性动力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社会经济和精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质和量,绝对性和相对性,存在和演化,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对复杂性进行了多角度描述,并加以整合概括。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同时,它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精神负荷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基于绩效的测定方法、主观评定法及生理测定法等。重点评述了各个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企业精神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物质生产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企业精神的内涵,详细论述了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培育企业精神,并不断巩固、提高企业精神,使得企业管理和企业精神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上的创新需要深厚扎实的学识基础.需要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一点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这样的想法显然并没有什么错,但除了以上这些要素之外,我认为真要在科学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自信和勇气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艳平 《科学之友》2010,(1):119-121
文章力主从传统创作经验与当代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说明生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自然精神的实质,继承民族艺术优秀的传统精神,彰显时代风采和反映人们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