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33年来,彼得·A·罗纳(Peter A.Rona)一直在寻找一种难以捕捉的古老生物,并一次次潜入距北大西洋海底两英里多的深海中寻找这种生物.就像亚哈船长(美国作家麦尔维尔长篇小说<白鲸>中的悲剧性主人公,最后船覆人亡--译者注)一样,他一次次的失败.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险设备,他却总是空手而归,这种生物一再逃出他的手心.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些深海潜水爱好者在南非东北附近的大海里亲眼看见了古老的腔棘鱼,在潜水界引起了极大的兴奋。为了进一步跟踪探索腔棘鱼,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稀有生物,一批勇敢的南非深海潜水爱好者决定在最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海探险活动,并通过因特网“世界流“网站(www.world-stream.com)直播潜水实况,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分享海底生物的神秘生态,也以此记录腔棘鱼的海底生活。 腔棘鱼早在4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长久以来一直被生物学家认为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然而1938年一个在南非外海捕鱼的…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深海里生物的长相跟水深有关,距离海面越深,相貌越丑陋,因为太黑所以不用看长相。这种说法可靠吗?对于深海生物,其实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下面小编带你来揭晓。身怀绝技才能获得食物深海中大多数是海盆、海山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中生物相对稀少,因此有人将深海称为"海洋中的沙漠",这里的动物虽然个体比较少,但种类却不少。由于可获取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能够在深海生活的动物大都身怀绝技,在寻找食物时各显神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2,(7):8-8
历史学家新发现的一张银行贷款单显示,由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授权寻找“新土地”的威尼斯商人约翰·卡波特从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出航,于1497年到达北美洲。他当时进行了两次航程,一次在1496年夏天,另一次在1497年。在第二次航程中,他到达了纽芬兰(加拿大东部岛,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6,(3):8-8
2005年9月,一组科学家在墨西哥湾深海540米处发现了大量会发荧光的生物,这些美丽而奇怪的生物在没有阳光的海底能够接收探测头所发射出的紫外线,并在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闪烁荧荧光芒。在如此深海发现了大量会产生荧光的生物,真可谓是一个奇迹。科学家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海底540米处不可能有紫外线的。如果这些生物可以产  相似文献   

6.
深海是地球上条件最为恶劣的栖息地——寒冷、漆黑、缺少氧气、压力超常.然而,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聚集地。深海中众多构造奇特的生物向我们展示了深海世界的玄机和奥妙。  相似文献   

7.
在深邃、漆黑、冰冷、压力巨大的海底,至今还有很多地方无人涉足,科学家一次次冒险进入深海,以前所未有的手段对深海底进行勘察,以期最终揭开深海神秘的面纱。本文以广阔视野展示最新重大深海科考成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探索未知的深海世界,科学家需要边做边找答案。有时候水手们的神话并不遥远:深海里真的充满了宝藏和最奇怪的生物。几十年来,一种富含贵重金属、土豆般大小的结核沉积在黑暗的深海海底,吸引着颇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同时又使工程师们面临着挑战。但不久,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  相似文献   

9.
正最新研究可能揭示了板块构造孕育生命的秘密,也启发人类在宇宙中寻找生命。2012年3月26日,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经过2小时36分下潜,到达约11千米深的"挑战者海渊"。这让他成为第一个独自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卡梅隆原本打算在海沟底部停留6小时,最后实际只停留了3小时。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包括一种最大的单细胞生物在内的68个新物种,并带回了一些海沟底部的微生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8,43(17):1888-189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中石炭统出露2300m厚的火山碎屑岩段,沉积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深水环境的沉积产物,本层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遗迹相。即:(1)Deep-sea遗迹相;(2)Nereites遗迹相,(3)Zoophycos遗迹相。通过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和遗迹相在垂向上的演化研究认为,中石炭世本区为半远洋性质的深海盆地逐渐向半深海盆地演化的海退沉型积,它代表着一个海平面下降旋回中的沉积作用特  相似文献   

11.
一次科研活动中的点滴发现,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深海世界的高压,还知道了深海动物的生存秘诀。  相似文献   

12.
献给1997-国际珊瑚礁年──目前,世界上的珊瑚生态系统已遭受到毁灭性的灾难,许多珊瑚开始衰败,甚至死亡。这场悲剧不仅殃及海洋鱼类,而且最终会祸害到人类自身。(一)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曾经有过闪光的岁月。成群的多彩多姿的鳃状鱼穿梭在珊瑚丛中,多脚爪的龙虾潜伏在珊瑚的隙缝里,而鱿鱼则神奇般地出没于礁石的隐蔽处,不一会就消失在乌云似的深海里了。但是,现在许多这样热热闹闹的水下生物栖息地正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并不是来自最近几周刮过整个地区的热带风暴,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珊瑚礁正面临危机。”澳大利亚海…  相似文献   

13.
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下图),得克萨斯大学天体物理系JoseyRegental教授。1979年,由于对亚原子粒子的弱电统一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与A.萨拉姆(A.Salam)、S·格拉肖(S.G1aShow)一起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他的新书《透过湖水看世界:这个世界与宇宙》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美国科学家》杂志采访了温伯格。通过访谈,读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除了工作,温伯格还是一位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之人。  相似文献   

14.
深海旅行记     
20世纪60年代,人类探索深海和外太空几乎同时起步,时至今日,外太空的谜底相继揭开:可我们对深海世界的情形仍知之甚少,不了解冰冷幽暗中生命的存活与进化。 静谧深邃的海底景观与外太空惊人地相似,不同发光生物绽放的绮丽光彩.将深海点缀得如璀璨怡人的夜空—— 美国佛罗里达哈博布朗奇海洋学院教授伊迪丝·维特是世界最顶尖的深海生物研究专家.是探测到发光生物数量最多的科学家。尤其在探测手段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维特教授还是动物保护和科学普及热衷者,除了必须的授课任务外,她还经常给对她事业感兴趣的支持者播放并讲解自己的探险经历,让人和她一起分享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物种知多少?KimA.Mcdonald著葛建一译戴维·韦克(DavidB.Wake)对与生物灭绝有关的物种减少态势总显得胸有成竹。1969年,他在美国中部着手研究蝾螈,他所收集的种类,约有一半是以前从未发现的。然而,他的发现仅令人激奋了一阵子。在...  相似文献   

17.
大乌贼之谜     
"这是海洋动物最后的秘密之一。"罗伯侃侃而谈,58岁的罗伯是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学家,现在,他正在那儿举办一个名为"寻找大乌贼"的公开展览。多少年来,罗伯一直迷恋于这种海洋生物,甚至于有人称他为"大乌贼狂"。他渴望寻找大乌贼,不是用钩子或单网,而是乘着深水潜艇接近它们,去观察研究它们。从来没有人能在大乌贼的自然栖息地见到它,罗伯认为它们生活在200米~1000米的深海里,当然它们也有浮出海面的时候。许多年过去了,在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1,(9):5-5
一种五彩毒蟾蜍最近在东南亚山林中被发现(下图),人们上一次见到这种蟾蜍是在87年以前(1924年)。这种两栖动物名为三发溪蟾蜍或婆罗洲彩虹蟾蜍。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09,(2):F0002-F0002
两个世纪前,出生于英格兰的现代生物学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破译了从生物灭绝到生物生存的生物史纪录,从而阐明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而被视为他那个时代最知名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超越双螺旋     
王润 《世界科学》2009,(7):26-26
自1950年代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首次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描绘这种复杂分子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