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 “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中国现代新文化的诞生和繁荣,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新兴和发展,出现了美学的新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从事美学研究的人员激增,美学论著的大量发表与出版,是前所未有的。仅就我目前所查阅封的“五四”时期前后的部分报刊目录及专著来  相似文献   

2.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谈鲁迅作品的教学刘宗涛吴丽芳鲁迅有不少作品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本文就其中的部分作品,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鲁迅所处的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当时的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彻底的反封建是“五四”时期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蒋风同志长期潜心于儿童文学研究,是我省一位颇有成就的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本文拟对蒋风同志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作一个概括性的评述,难免以偏概全、抑扬失当,敬请蒋风同志以及儿童文学的爱好者、研究者指教。 (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除了少量的儿歌(包括童谣)以外,只有作为教学需要的一些儿童诗和历史故事,并未出现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因此很难说已形成独成一支的儿童文学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惊天动地的第一声呐喊。随着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解体,中国存五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意义危机,五四知识分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新文化建设方案以解决这种危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是五四新文化建设的方案之一,它是梁启超在汲取东西方优秀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与创造,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美学建构。它把传统儒家文化解体之后所导致的道德、知识和审美三个分离的领域重新融合在一起,使梁启超的人格理想建均得以实现,新文化建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已经历百年之路,每一个阶段都对应地出现了儿童文学的思潮或潮流。现实主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潮,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并非全是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反而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温情主义相结合的那一部分。温情主义萌芽于五四时期,显现于新时期,它与对童心的自觉呵护、与童心的友善对话、对儿童生活的温情注视及对童年的诗情想象与构建密切相关,也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方法对现代文学乃至建国后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文学创作兴盛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从创作主题到作品语言似乎也都与《讲话》的精神相一致,但若追根溯源,他的思想和实际的创作理念其实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的,而且也始终是以自己的方式沿着五四的道路前进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固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是指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整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即民主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强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拓前进;牢固树立现代国家观念、民主法治观念、环境观念和道德观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 、固 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 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 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 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忧患意识、性爱意识、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婚恋小说表现的主要心理内容。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家认识的不同,二者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刚刚起步的“五四”时期的婚恋小说,自然是成功的喜悦中伴随着失误的苦痛;而沿着“五四”时期留下的轨迹,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新时期的婚恋小说,在超越历史的同时,也有偏差与迷失。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新诗产生于“五四”运动的前夕,它是“五四”文化革命的信号;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又给新诗以直接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使它成为时代的号角。把新诗运动,同时也把新文化带到温州来的代表人物是郑振铎与朱自清。郑振铎1898年出生于温州,幼时曾与夏承焘一起在县城隍潭一家私塾里读书,1916年毕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各种新出版的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形成了报刊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我国现代新闻事业史的第一次高潮。在这一时期,报刊的传播者有强烈的“欲被人知”的愿望,接受者有强烈的“欲知”需求,这两种需求在五四时期达成高度一致,导致了五四报刊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革命以席卷一切的气势揭起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学的旗帜,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新文化意识在中国大地上搅起了轩然大波。象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五四”文学创作,无论是写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各种流派,都极大程度显示出个性解放、追求人格独立的基调。然而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激昂过一阵的一大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沙滩上搁浅了,颓唐、哀叹、悲观、虚空成了一时代病。人的生命的价值到底何在,则成了许多作家进一步探索的一重大社会问题。冰心给何彬(《超人》)开出的是“爱的…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求学经历使赵树理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冲击 ,也确立了他自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意识 ,面对纷繁复杂的五四新文化 ,赵树理逐渐承载了五四的社会启蒙意识 ,不是自觉走向对个体的精神探索 ,而是走向知识分子对社会革命的责任承载 ,不是强调“人的解放”,而是强调社会实践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创作母题."五四"时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痛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他们张扬着个性主义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治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与刻画:从食人者"吃人"到被食者"吃人"再到残酷的"自食",一层比一层残酷,一层比一层令人发指.五四先驱者所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无异于"吃人的筵宴".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与性爱描写的艺术选择中文系921班骆晓荣五四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道德礼教为己任,喊出了“追求自由,要求人性解放”的口号。在这个“人”的觉醒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最先把“性爱”作为文学的突破口,性爱文学遂...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妇女解放运动高潮。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重大突破。本文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独特背景出发,就这一时期妇女运动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新文化,在一些著名的大报上开辟了内容充实的副刊。其中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小京报》、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最有名的,文献学家称之为“四大副刊”。四大副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在五四运动前后,着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宣传十月革命的影响,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促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走上与劳工相结合的道路。今日我们回顾与总结早期报刊文献史,以史为镜,积极担负起历史责任,充分发挥舆论作用,“以优秀的文化教育人民”,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时期,面对文化激进主义者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地位的理论观点。尽管其中有偏颇之处,但其"中西互补"等观点,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