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主要论述河南省鹤形目鸟类的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研究。河南省鹤形目鸟类共计16种,主要分布在豫北黄河故道、黄河滩区、信阳等地,灰鹤数量最多,达千只以上,每年在河南越冬停留168d左右,大鸨在河南越冬停留150d左右。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73-1984年对辽宁蛇岛上的蝮蛇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蛇岛蝮蛇的活动规律、捕食特点、繁殖习性等都适应了蛇岛的特定环境,因而得以生存至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鸿雁的迁徙、繁殖、食性等习性的观察和研究,以期对鸿雁的生态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间在广西的贺县,南宁、隆林等地进行。作者对红耳鹎在金钟山北坡四种林型中的分布数量作了调查,夏季在桂西金种山北坡的四种林型中,红耳鹎的分布数量以河谷农田稀树灌丛林最高,密度为1.13%ha。繁殖期为2~8月,雌鸟筑巢,窝卵数在2~4枚,以3枚居多,卵均重2.8(2.4~3.4)g平均大小为:15.7(15.2—16.0)mm×21.9(20.6~24.7)mm。仅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0~11天。卵孵化率为86.9%,巢中育雏期10~12天,双亲共同育雏,对其食性作了分析。植物性食物占64.8%,动物性食物占27.8%。 相似文献
5.
断翅圈养白枕鹤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翅白枕鹤通过选定配偶、隔离圈养,于1986年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动物园繁殖成功,至今已形成较大种群,并初步掌握了白枕鹤的繁殖规律.配对多年的白枕鹤繁殖季节逐年提早,二月底即可产卵.亲鹤自孵自育情况下,年产1窝,窝卵数为2枚,产卵间隔日为2~3d,孵卵期为28~30d.采取人工孵化或人工育雏的方法可缩短窝间隔时间,年产2~3窝,甚至4窝.人工孵化的关键是温度控制,人工育雏的关键是雏舍温度、卫生,雏鹤开食,饲料质量,日食量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73-1984年对辽宁蛇岛上的蝮蛇(Agkistrodonqianshanensisshedaoensis)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蛇岛蝮蛇的活动规律、捕食特点、繁殖习性等都适应了蛇岛的特定环境,因而得以生存至今。 相似文献
7.
断翅白枕鹤通过选定配偶、隔离圈养,于1986年在无锡市公园动物园繁殖成功,至今已形成较大种群,并初步掌握了白枕鹤的繁殖规律。配对多年的白枕鹤繁殖季节农年提早,二月底即可产狼,亲鹤自孵自育情况下,年产1窝,窝卵数为2格言,产卵间隔日为2-3d,孵卵期为28-30d。采取人工孵化或人工育雏珠方法可缩短窝间隔时间,年产2-3窝,甚至40窝。人工孵化的关键是温湿度控制,人工育雏的羝是雏舍温度、卫生、雏鹤开 相似文献
8.
豫北大天鹅越冬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扩区天鹅越冬情况,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和研究,基本弄清了该保护区大天鹅的越冬生态习性、食性及数量分布,并提出了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湖产太湖新银鱼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太湖新银鱼生物生产以及有机偿还速度等,说明太湖新银鱼对太湖生态系统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应;通过对太湖新银鱼在太湖渔业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对饵料生物的转换及其自身的渔业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太湖新银鱼显著的生物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大鸨(Otis tarda)的一系列野外研究数据,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鸨的濒危机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大鸨的濒危内因主要体现为繁殖力低下、变通性差和行为表现上的神经质;外因主要体现在人为干扰和破坏上,人为无节制的活动导致大鸨繁殖成功率下降、生境片断化和生境质量退化.因此提出保护对策如下:严格控制并约束草原上的人为活动,尽可能保证大鸨栖息生境的优质化和完整化;加强人工繁殖及野化实验,壮大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2.
大鸨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大鸨(Otis tarda)6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共筛选出有效随机引物14条,利用所得的随机引物对每只大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27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150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6只大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栖息在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的大鸨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鸨每年3月初4月底迁来图牧吉,10月下旬离去,停留期长达7个月,繁殖期4-7月;窝卵数2~5枚,孵化期30 d左右,10日龄幼鸨成活率29%.大鸨喜栖息在原草开阔地,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繁殖期取食一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牛蛙迟缓爱德华氏菌变异株K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H5.8~6.0的普通培养基从厦门同安某牛蛙养殖场患病的牛蛙肝脏分离到细菌K,但在pH7.2~7.4的普通培养基中几乎分离不出.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等一系列试验,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接触酶、硝酸盐还原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甲基红阴性,确认该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siella tarda)甲基红阴性变异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PVP-I、高锰酸钾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吴斌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148-151
用灭活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AL60306NA1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McAb,获得3株可持续分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A7、4F11和4C9;腹水效价分别达到1.0×10-6、1.0×10-6和1.0×10-5;细胞亚型分别为IgG1、IgG2b、IgM.交叉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6.
波纹巴非蛤生物学性状及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福建增殖海区采捕的波纹巴非蛤,共取样271颗个体,对其壳长、壳宽、壳高、体重、软组织湿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在人控环境条件下,对其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波纹巴非蛤外型为平扁椭圆形,长度约为高度的2.9倍,长度约为宽度的1.7倍,其壳长、壳宽、壳高、体重、鲜肉重间都存在着线性相关;波纹巴非蛤适栖养于泥砂介质,其干露、湿露状态下的半致死时间分别出现在36~40 h和52~58 h,该蛤对酸碱度的变化不敏感,其盐度适应范围是24~36,其中以30~32为最适。 相似文献
17.
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管铸型方法对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大鸨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先分出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主干分为旋支和前降支.旋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分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区域;前降支有两支,前支由左冠状动脉主干根部分出,依次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动脉圆锥支,主干延续至心尖,其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壁面和右心室隔面.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前降支后支分出左缘支后,主干沿锥旁室间沟下行,沿途发出4,5支平行型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左缘支沿心左缘走行,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右冠状动脉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出右缘支沿心右缘走行,分布于右心室侧壁,右室后支主干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主动脉支分布于升主动脉,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右室前支向前向下延伸,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和右心室下缘壁.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木里齿突蟾的主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繁殖习性以及越冬初期的情况 可供研究此蟾的个体生态学 ,齿突蟾类的比较生物学 ,以及物种多样性、野生动物、自然环境等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和清音是一种生存和繁衍于皖西北阜阳、太和及河南的沈丘、上蔡等地的民间戏曲音乐形式,现与中国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面临着后继乏人,濒临绝迹的局面。本文将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其自然、历史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安徽太和清音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清音音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