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温家宝指出,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进行地震和地质构造的现场调查和评估,协助国家地震部门做好地震预报和次生灾害防治工作;第二,通过调查研究,为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研究,总结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2.
朱建民 《科技馆》2006,(4):11-13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地震科普宣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适度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各级政府和地震科技工作极为关心的。近年来,全球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后果看,预防为主方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并讨论了众多的防震减灾重大科学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御,地震预报研究和应用等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强调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指出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预防放在防震减灾工作之首,没有将土木工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对于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之一的地震预报主要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工作,还远没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非工程性防御科普宣传,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法赋予政府的法定职责,其目的在于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借助多种机会和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推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等。科普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地震基本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如何正确对待、识别地震谣言的常识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地震发生时,农村地区往往遭受的破坏与损失较大,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这与农村民居的修建结构和质量紧密相关,也和村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紧密相关。为了解攀枝花市农村房屋震害防御能力,对攀枝花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攀枝花市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现状;了解了防震减灾知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得出结论是,攀枝花市农村目前抵御地震灾害能力依然低下,提出了提高攀枝花市农村震害防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振宁 《甘肃科技》2009,25(7):109-111
汶川5.12地震后,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和检测鉴定标准,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结构构件强度检测、房屋倾斜测量、裂缝损伤调查、结构布置、抗震验算和构造等方面的分析,考虑各种鉴定及设计规范进行抗震及安全性能鉴定,提出鉴定结论和建议,并编写鉴定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正确及时地做出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对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地震预报等现行防震减灾技术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着重指出,不论在眼前或者在将来,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开展灾害评估工作,组织地震科学考察和研究,为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专家委员会由跨部门、多学科、  相似文献   

9.
过建洪 《科技资讯》2014,12(25):214-215
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区,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所做的一些尝试以及在防震减灾职能的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对汉中市受损严重的部分村镇房屋的结构形式、受损比例、破坏形式及损害程度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震害原因,就普遍破坏现象提出抗震和加固建议,以期为村镇房屋防震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强烈地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破坏性,常常给人类带来灾难。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普及群众防震抗震常识,对于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可怕、最具破坏性的。众所周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对地震孕育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况且一次大地震往往孕育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的平静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导致社会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面对突然其来的大地震不得不付出沉痛的代价。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是续唐山地震以来伤亡最大、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正>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提升地震防范应对能力,推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2013年9月中旬,在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4.
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造就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是中学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联合国关于 2 0世纪的最后十年为国际减灾十年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是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和各自学校的现有条件 ,把防震减灾教育与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教育 ,使学生掌握防震应急、自救互救常识 ,掌握防震减灾法律知识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依法防震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质 ,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人们对综合防御,防震减灾的期望也更加迫切。该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科普馆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增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用,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新城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的能力,创新求实,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郭媛 《科技资讯》2013,(34):217-219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固定阵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展馆在防震减灾科普资源的开发、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地震科普馆的吸引力,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汶川地震中公路桥梁遭受重创,大量桥梁破坏甚至垮塌,难以修复.这些桥梁震害体现出山区桥梁震害的典型特征,为山区桥梁抗震设防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资料.在汶川地震现场桥梁震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桥梁震害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该地震中桥梁震害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继续深入探讨汶川地震桥梁震害形成机理和结构破坏过程,以及山区桥梁抗震设防对策与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地震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时,地震应急社会服务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发生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之后,还有最近国外尼泊尔地震,社会公众、团体对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和关注。地震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好与坏,也是直接关系减灾成效的重要因素。对此,该研究者在提升地震部门应急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