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覆盖内业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一道重要工序。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内业解译现存图斑平面位置精度不足、分类错误多种多样等普遍问题,问题突出典型。文中针对这些问题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的进行了说明,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对技术指标和采集原则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内业与外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解译样本的作用等建议,以有效提高内业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雅思 《科技资讯》2014,(30):26-27
该文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制定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等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天津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以天津市北闸口镇为实例,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1∶2000系统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实际情况,对于内业影像解译时易混淆地物的区分方法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的开展,促使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以西藏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用2011年11月空间分辨率为0.5 m的WorldView_2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解译、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3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土地覆盖信息提取;通过实验对比分析,3种解译各具优势与不足,分类结果精度与遥感影像质量与解译区地形复杂程度和目标地物种类息息相关,在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需要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潘志卫 《科技资讯》2013,(34):44-45
本文简要论述了项目的技术路线,针对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生产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地表覆盖作为能够反映土地覆盖类型、物质种类、及其自然特点等重要信息的重要方法,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理国情普查体系中重要内容。重要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或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或其属性。基于此,该文对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和要素信息的提取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士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反映着地物信息遥感图像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解译者识别影像上的目标地物,不同种类、不同地区的遥感像片所建立的解译标志虽然可以借鉴其经验,但由于地域、季节等差异并不能生搬硬套,文章针对我国干旱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地表辐射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区地表辐射特征、地表反照率的年季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全年太阳总辐射较强,年平均值为204.2 W/m2,受地表状况和天气过程等因素影响,年变化表现出不规则或区域性特征.大气和地表对太阳辐射加热的响应需2个月,它们对地表辐射年变化的相对变幅达44.6%和38.9%,比干旱区的(100%)小,这说明该区云量年变化比干旱区的小,且大气和土壤对地表辐射变化的"缓冲"作用更强.反照率的年平均值为0.2432,比荒漠区小;其高值正好对应降雪过程和偏干旱时段,而低值则与降水、连绵阴雨的天气吻合.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干旱区叶城县2000、2005、2010、2015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中提取2000—2015年的叶城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借助RS与GIS,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得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域的总面积为13032.88 km~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主要表现为交通用地、建设用地与绿地的面积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而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缩小趋势。(2)利用转移矩阵可知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主要来自于绿地和未利用地。(3)从破碎度来讲,未利用地、水域和绿地相较于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程度要低,斑块密度减少,伴随景观异质性也降低。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该区域15年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9.
地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研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资源合理利用、人地关系协调提供参考。基于Globeland 30数据,通过年变化率、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耕地、林地、草地为城市群主要地表覆盖类型,期间以耕地、林地、草地收缩,灌木地、水体、人造地表扩张为总体趋势;2)地表覆盖转移面积呈先小后大的特点,转移方向为草地转林地、人造地表、耕地、水体,林地转耕地、人造地表、水体,耕地转人造地表、水体;3)耕地为东南角扩张其余各地收缩,林地为北部扩张南部收缩,草地为整体收缩、局部扩张,水体为整体扩张、局部收缩,人造地表为全域扩张;4)黔中城市群地表覆盖变化受地形、气候、人口、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总体呈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11.
该文是针对北京市海淀区TM影像进行图像处理方面的工作,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体系对海淀区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在确定分类模板之后对地物进行分类和分类后处理工作,最后给出精度评价,从而可针对北京市海淀区的地表覆盖类型和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向宇  宋磊 《科技资讯》2015,13(4):203-204
该文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制定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等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河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以河南省某镇为实例,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1:2000系统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实际情况,对于内业影像解译时易混淆地物的区分方法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时序InSAR技术在测量点选取过程中多采用全局单一阈值,在受时空失相干影响严重和短时间内形变梯度较大的矿区容易出现测量点稀疏且空间采样不足,因而无法获取矿区地面沉降完整信息的问题,以覆盖大同矿区的22景ALOS-1数据为例,利用结合土地覆盖类型的自适应DS-InSAR方法(ADSI-CLC)获取该区域长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ADSI-CLC方法形变测量结果的时空分布模式与StaMPS-SBAS方法具有相似性,且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上的采矿设施保持良好的空间相关性。ADSI-CLC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测量点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在研究区识别出的DS点数量约是StaMPS-SBAS方法的4倍。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在无形变和小形变区域吻合程度较高;在大形变区域,StaMPS-SBAS方法无法有效地获取形变结果,而ADSI-CLC方法由于测量点数量的增加,反演得到的形变测量结果基本上符合由采矿活动造成的漏斗状的空间分布特征,间接地验证了该方法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证明ADSI-CLC方法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时空形变细节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矿区地表稳定性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开发战略迅速西移,造成西北矿区严重的地表沉陷,该研究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S技术对25景ALOS PALSAR数据进行处理,监测了该地区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的地面沉降情况,获取了平均沉降速率和时间序列累积沉降量,沉降结果表明,乌海矿区沉陷多个沉降中心,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内的北部、西南部、东南部,沉降速率在空间上呈不均一分布,最大年沉降速率在52~57mm/a;研究区域最大沉降量高达56cm,且沉降中心在不同时间段的形变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纳林河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属于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沉陷。本文利用13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SBAS(小基线集)技术监测了该地区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的地面沉降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最大沉降量高达33.99cm,最大沉降速率为-76cm/a,最大形变时间为2016年12月18日至2017年1月23日,且沉降中心不断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深入研究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普查总体设计》等相关技术要求,结合陕西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以陕西省某镇为实例,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1:2000系统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实际情况,对于内业影像解译时易混淆地物的区分方法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试图根据我国地理内容特点研究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做到科学监测。论文首先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框架,将地理国情监测分为基础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地理国情监测,进而分别论述了不同的地理国情监测对象所采取的方法,相信能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Landsat TM影像,以合肥市区为研究区,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合肥市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同时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然后计算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差异裸土指数)4种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合肥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植被和水体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逆编译中数据类型分析及恢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参考指令操作数长度、用定值引用链构造变量的“环境信息”、以及函数间类型传播等手段将机器语言程序中已经完全消失的变量类型恢复成高级语言形式的类型表示。由于采用多种途径,该方法所恢复的变量类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很好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全球5个典型区域1980年、1990年、2013年的30m 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集,对其进行了几何纠正、图像增强等基本处理;收集了典型区域的野外考察资料和参考数据;利用马尔科夫随机场融合空间上下文信息、降尺度NDVI时序数据生成技术发展了一套基于遥感信息变化自动检测与一级类更新技术;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光谱、时相和纹理信息以及生态、气候地理分区等辅助信息,发展多源遥感信息与地学知识复合应用的地表覆盖二级类信息分类技术方法;面向地表覆盖精细化制图的网络化检核和验证需求,研究了异质数据的服务化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