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探秘     
作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地球,本是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本命星。人类生在地球,活在地球,对本星球的情况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事实却不尽然。由于人类的产生与地球的年龄相比实在太晚,且寿命短暂、更替频繁,人们不可能对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因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相对于其表层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对地球深部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地质学/地球化学方法通过研究地表出露的来自地球深部的岩石矿物和来自外太空宇宙的陨石等样品,来推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地球物理方法则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兴起的高温高压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中模拟地球内部的极端压力和温度环境,同时结合各种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对岩石和矿物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性质状态进行原位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认识。因此,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地球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明灯”。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2,(6):35-37
人类为对抗气候变化开展的"地球工程",对于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是否安全?科学家和决策者就此展开了讨论。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我们是否打算这么做,事实上,在有意无意中,人类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球工程"——从将地球上可用淡水的1/3用以灌溉农田,到将地球2/5的陆地用以放牧,人类一直都在改造大自然。人类干预地球物理过程的后果,我们尚无法确定,但有科学家认为,诞生了人类文明的更新世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了,反之,人类更应该了解地球,且应倍加爱护.  相似文献   

5.
<正>地球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哪里?如果这些威胁真的发生,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又会多大?当人类意识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本星系群都不能与宇宙之间划上等号时,就已经意识到,在茫茫空间中,地球就如同一粒尘埃。对人类来说,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家园,虽然地球极其珍贵,但对于宇宙来说,谁会关心一粒尘埃的死活呢?人生有时就是如此的艰难,觊觎地球的杀手并不少,无论哪一个,都能轻易结果了地球的生命,当然也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这是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节日,其普及面比春节和圣诞更广泛,更普遍;尽管有些人对这个节日还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凸显它的意义和重要,受到整个人类的关注。宇宙只有一个地球,有地球才有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共同的家园。她以健美的身躯、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养育了数以百亿计的子孙(包括  相似文献   

7.
<正>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地球的"近邻"。从20世纪开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火星人"一说曾风靡一时,它暗示着人类坚信地外生命的存在。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与地球最相似、最容易探测和研究的行星,通过研究火星大气的演化过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从而在宇宙中永久生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9.
杨东 《科学通报》1975,20(3):120-120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更精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人类对于他们居住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作了不断的研究。如今,这种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立已有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始终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地球这个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宗旨。在今后第二个一百年中,我们在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妥善地管理好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错过了许多主动和地球协调好关系的机会,以至使如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印迹。人类现在已处于被动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地球上拥有67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  相似文献   

12.
瓶装水:健康与环境之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瓶装纯净水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但是"纯净水"真的对地球、对人类安全无污染吗?当我们饮用瓶装水的时候.也许应该三思一下地球和人类因此而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无脊椎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无脊椎动物从授粉、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旅游等,为人类提供了多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服务。 几乎所有成为人类食物来源的海洋鱼类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期都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人类或直接食用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副产品。无脊椎动物为农作物授粉,处理各种废物,为人类提供众多的其他服务,但我们却很少意识甚至完全忽略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下是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所作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环境变化报告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报告,有人给出了一张令人震惊的时间表,对未来100多年中地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大胆预测。的确,现在地球拥有65亿人口,这是地球上人类十分拥挤的时候,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日益恶化。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更加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地球可能发生灾难性变化。当众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时,有科学家却另辟蹊径地探讨另一个问题:没有人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他们预测,如果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的变化几乎马上可见:照亮夜空的人造灯光开始熄灭,一周内全世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之后,各种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大气和水摆脱污染困扰,城市和道路坍塌成为废墟,最终化为乌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涉及的并非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并未对人类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进行严密阐释,只是简单假定了"人类突然消失"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15.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就要认识地球,认识有关地球的各类事物的发生、发展及演化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了解地球上的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因而产生了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各种不同学科。尽管人类很早就想很好地了解地球,但是正如真正地形成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  相似文献   

17.
火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比地球小,比地球离太阳远,它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来说远远比地球差,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有类似之处。人类用望远镜观测火星已有上百年,近30多年来人类发往火星的飞船探测器已不下一二十次,最早是1976年“海盗”号无人飞船降落在火星上。最近又有好几个探测器发往火星。主要的目的就是去探测火星上有没有水?以及其他自然情  相似文献   

18.
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始终在寻找一颗能够代替地球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然而,不管是火星、月球或是木卫二,似乎都满足不了人类的生存条件。迄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众所周知,半径十光年以内的行星中唯有地球存在生命。地球是一颗十分幸运的行星,要知道在银河系中孕育生命行星的几率只有数百亿分之一。地球缘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孕育生命的幸运行星呢?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全球变暖、核战争和病毒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毁灭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人类探险的范围需要远远超过地球,以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霍金说:“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是,一旦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