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重点的关注、事项研究和一般文化研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说明研究要聚焦于科学技术又不拘泥于纯粹的科学技术,无论是机构研究还是事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都有再聚集的过程.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人和人群,一般说来是和研究对象直接关联的工作班子,但是也会涉及其他,不同的人群和工作班子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在传统科学技术文化事项的研究中世家研究有重要价值.事项研究要能够和一般文化研究相联系,在其中象征和符号的解释特别有价值,但不是唯一的解释柜架.最后说明人类学方法对于从事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意义,强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接近中国人民和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2.
结合村落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把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划分为村落生态系统研究、村落生物环境研究和村落系统生态研究三个部分,并对乡村生态学在现阶段的研究趋向做了深入探讨,把乡村生态学研究分为八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村落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把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划分为村落生态系统研究、村落生物环境研究和村落系统生态研究三个部分,并对乡村生态学在现阶段的研究趋向做了深入探讨,把乡村生态学研究分为八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近20年英美在目录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其他研究3部分,其中理论研究包括目录学的概念研究、分析目录学研究和系统目录学研究,应用研究包括书目数字化网络化研究、编目研究、书目控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古都旅游是古都城市融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现代旅游元素的特殊名片,与古都旅游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广泛开展,学术成果层出不穷.检索1980—2012年期间发表的古都旅游研究文献,综合运用定性描述和定量统计的研究方法,以筛选后的有效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据来源、研究城市和研究用途或属性等方面做统计分析.梳理总结古都旅游研究文献,认为国内古都旅游研究文献主要历经基础发展、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等阶段.结合具体研究内容,绘制古都旅游文献研究内容的总体脉络图,分类别阐述古都旅游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古都文化内涵是整个古都旅游文献的研究核心,古都旅游资源项目的宣传推广和古都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是古都旅游文献的研究重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古都旅游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总结当前古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探讨古都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古都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母语损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母语损耗相关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对于应用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研究旨在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并分析年龄、非流利性产出和再学习这三大研究热点,以期对我国今后母语损耗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幽默理论对幽默的社会功能较为看重,而对幽默产生的机理缺乏系统的阐述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从语言学角度所作的探讨和研究则应该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前后的幽默研究主要分别集中于修辞学研究方面。随着国外语用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持续升温和深入,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开始出现。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幽默语言学研究还非常薄弱,就其总体而言,无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与西方的幽默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成为当今描述翻译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理论、描写和应用等层面对翻译研究和翻译产品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的现状,介绍语料库翻译研究在翻译普遍性、译者风格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并对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其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已有一定积累,取得了一些共同认识和经验,但也存在研究数量较少、水平低,创新不够,成果形式单一等问题。要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关系,须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性研究,增强创新意识,优化研究行为,积极应用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水平和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实证研究为取向的心理学和以人文研究为取向的心理学,以实证研究为取向的心理学拥护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以人文研究为取向的心理学拥护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的研究范式,二者应该进行统一和协调,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健辉  缪绅裕  王厚麟  钟文越 《广西科学》2008,15(4):431-435,440
运用石蜡切片法,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种皮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用PAS反应显示细胞内淀粉粒分布,研究细胞内淀粉粒的含量.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的种皮的发育开始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的时期,开始时在雌配子体的周围形成比较薄而且致密,颜色较深的几层;随着种子的不断发育,从种子的横切面可见,种皮可以明显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三部分.这三部分种皮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外种皮是几层扁平状硬化薄壁细胞;中种皮细胞较多,细胞层较厚,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壁厚;内种皮细胞受到发育的胚的挤压,比较扁小,排列紧密.另外,PAS反应显示出,中种皮与内种皮所含的淀粉粒比较丰富,特别是在种子发育的初期,形成了一层富含淀粉粒的细胞层,这层细胞所含的淀粉粒随着种子的发育越来越少,这与种子发育过程需要分解淀粉粒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紫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细胞内含物的变化,对不同成熟期紫荆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紫荆种子发育初期,种皮表面出现孔状结构; 随着种子的逐渐成熟,种皮表面气孔消失,蜡质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种孔和种脐也逐渐开裂。从种皮的纵切面可以看出,种脐部位栅栏层形成较早,为单层细胞结构。花后105 d可观察到由种脐沿种子表面延伸的输水管道,花后135 d时,输水管道内出现由种脐沿种皮延伸至种子另一端的管胞群。种子发育成熟时,种子中间部位的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角质层主要由蜡质及其他覆盖物组成,栅栏层则由单层紧密排列的长柱状厚壁的大石细胞构成。角质层和栅栏层的这种结构可能是影响紫荆种子种皮透性进而引起休眠的原因之一。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紫荆种子发育初期,胚乳细胞内存在大液泡,但脂滴与高电子致密物质数量较少。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形成,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代谢速度较快,之后这些细胞器又逐渐降解消融,脂滴和高电子致密物质则不断增加,说明随着种子的发育,胚乳内大分子贮藏物质不断积累,物质代谢活动降低,种子逐渐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13.
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内部营养物质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该种子休眠形成的机制,以不同采收期的乌桕种子为材料,分别对种皮和胚乳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 同一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的厚度不相同,胚根处、子叶端的种皮较其他部位厚,这可能是种子萌发时胚根难以突破种皮的主要原因。乌桕种皮坚硬革质化,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及薄壁组织层,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这不仅增加了种皮的坚硬度,还可对种子与外界水、气交换造成影响; 乌桕种皮表面和内部均含有蜡质,其含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增多,提高了种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种子成熟前期,胚乳细胞中存在较多大液泡,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细胞中散布着一些较小的高电子致密物质。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降低,部分细胞器消融,细胞核因失水而缩小变形,脂滴逐渐消融,变成透明状,高电子致密物质大量累积、聚集,脂蛋白含量增加,同时淀粉转化成糖类物质,表明乌桕种子已完全成熟,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14.
水塔花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水塔花人工种子制作的研究,以筛选适合浓度Alginate包埋基质作水塔花的人工种子胚乳,结果表明,用2.0%的Alginatel包埋基质作水塔花人工种子的胚乳较合适,同时,提出在人工种子的“种皮”上添加防腐剂以提高人工种子在带菌的基质上发芽率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德祥  邓志龙 《江西科学》1992,10(3):187-194
本文就培养物、人工胚乳、人工种皮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人工种子的进展状况。统计了进行人工种子研究的植物种类,指出不定芽作为人工种子培养物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硬实性,研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方法及吸水特性,揭示其种皮结构和吸水的关系可为种子休眠及种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温度梯度(70~90 ℃)的热水处理加拿大紫荆种子,探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最适条件,采用凡士林密封法与苯胺蓝染色法分析种子的吸水特性,同时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加拿大紫荆种子的吸胀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80 ℃和90 ℃处理均能有效解除种子硬实性,但90 ℃处理的种子生活力显著下降。种子的种脐处有明显的裂缝,热水处理后,裂缝中的胶状物质消失,裂缝更加明显。经观察种皮纵切面发现,大多数部位的种皮由3层结构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角质层、栅栏层和厚壁细胞层。种脐区域除了上述3层结构,还具有明线、反栅栏层和维管束。热水处理后,种孔处的栅栏层和厚壁细胞层分离,形成一个小凸起。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浸种12 h后,种脐端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密封另外2个部位的处理;浸种96 h后,种子中间部位开始缓慢吸水;浸种120 h时,子叶末端仍未吸水。苯胺蓝染色发现:种孔部位的凸起最先着色(2 h),之后种脐的裂缝(3 h)以及维管束通道也被染成蓝色(9 h);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厚壁细胞层与栅栏层的分离区域扩大,角质层和栅栏层着色面积也相应扩大,但厚壁细胞等组织仍未被染色。染色36 h时,整个种皮以及胚乳被染成蓝色。【结论】采用80 ℃热水处理5 min是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硬实性的最适条件,可使种子维持较高的生活力;种脐区域是早期吸水的主要部位;种孔是加拿大紫荆种子的最初吸水位点,随后水分沿厚壁细胞层与栅栏层的分离处以及维管束向子叶末端迁移。厚壁细胞等组织对种子的早期吸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锦鸡儿种子的休眠机制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条件与方法,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进行破除休眠研究。结果表明:种皮厚度是影响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物理与化学方法中,热水处理、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有效破除2种锦鸡儿种子种皮的阻碍性功能,显著提高锦鸡儿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浓硫酸处理萌发率可达100%,热水处理萌发率最高值为96%。热水处理、浓硫酸处理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锦鸡儿属植物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小花木兰的种子,发现它的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种子在自然状态下难于萌发;用四唑染色法检测了保存方法不同的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种子的生活力,冷湿适宜能使它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种子萌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沙藏冷湿处理翌年春播萌发率良好;调查了自然条件下的种子库动态后显示: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散布后损失大;加上种子质量差,自身的结构让它萌发困难,造成了自然条件下小花木兰林下幼苗极其稀少,天然更新不足,使它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青钱柳种子的种皮构造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青钱柳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皮的透水性等试验,对青钱柳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青钱柳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青钱柳种子种皮有3层,外种皮表面角质化,中种皮木栓质,内种皮木质而坚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胚与外界的水汽交换,影响种子的吸胀和萌发。种皮的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后,种子能很快吸水膨胀。种子各部分的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青钱柳完整种皮种子的胚能吸收到部分水分,因此,种皮的透水性可能不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青钱柳种子的这种种皮结构可能对胚的萌发特别是胚根的生长和伸长会产生严重的机械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 ℃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需在5 ℃下低温层积较长时间以解除其休眠;层积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不断增强,贮藏物质逐渐被分解,为种子的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粗脂肪的分解与转化是此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种胚形态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