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针对纳粹德国出现的“科学政治化”运动对科学自主性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四条“科学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理性的怀疑主义,意在防止和抑制特定的社会因素对科学活动的干扰和侵蚀,“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促进科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科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科学行政化”对科学自主性的负面影响,强烈要求变革科技体制、重建学术规范、重振科学的“精神气质”、“以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交叉科学日趋繁荣,新兴交叉学科大量涌现,这不仅改变了现代科学的总体结构,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正如古代自然哲学运用天才的直觉,近代科学推崇经验的归纳,现代科学则注重复杂性的交叉综合。学科移植、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科联结已成为当代科学的主导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学术乃民族之魂,以理性方式针砭流弊,是医治民族之疾、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等讨论的意义在于:一、唤起学术界之良知,肩负起重铸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二、探寻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辟学术塑造社会生活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强学术生命力,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逻辑经验主义有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经验还原论。它强调任何理论或命题都必须最终还原为经验,并接受经验的检验。凡是能被经验证实的,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凡是不能被经验证实的,那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这个理论不仅为实证主义定下了基调,而且也为“科学”主义定下了基调,影响极大。它不仅影响人们对科学的理解,而且也影响人们对整个学术的理解。关键是,它不仅蕴含着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知识竞争力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它又主要受制于教育文化的创新水平。因此,建设一流大学成为国内不少大学全力追求的宏伟目标。然而,如果对一流大学的核心标志或本质特征缺少本真把握,将会出现战略导向上的认知误区与行为实践上的操作偏向。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项不仅有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还有人文奖(文学奖、和平奖及后设的经济学奖),表达出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更完美地体现在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演讲辞和身体力行中,如爱因斯坦对于真理的渴望、和平的追求,居里夫人对于功利、虚荣的鄙视,李政道、杨振宁对于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力促进及其爱国情怀。从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的科研管理似乎正在越来越朝着实证化模式迈进。这种管理模式常常被冠以“科学”的名义,其目标是力求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应当肯定,这种管理模式的确具有某种科学性,它主要以实证化(特别是定量化)的方式来激励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做到实证意义上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因而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大锅饭”的管理模式。这不能不说是关于科研管理的一种巨大进步。但是,应当看到,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并非是完全科学的,甚至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是有背于科学精神的,当然离人文精神的距离则更远。实证化科研管理模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培根的“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读解为“知识就是权力”,如同读解为“知识就是力量”一样,它也就立刻获得了对于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现状的强大解释力。如果再加上福柯的视角,则更可以将这一理解引向深入,甚至于打开历史的纵深。也就是说对于培根、福柯们表述为西方现代性的知识权力,对于我们而言却同时是关于前现代与现代的双重描述。  相似文献   

10.
大凡学术圈内的人都知道,要申请课题,就得按基金会的申请指南和有关要求填写一大堆表格。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要详尽地写明研究计划,特别要把预期成果、前景和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否则很难在竞争中胜出。为此,申请者得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实施步骤罗列得严丝合缝,把宏伟蓝图描绘得绘影绘声,以便打动基金会的掌门人,顺利地把金钱收入囊中。更有甚者,不惜昧着良心,把自己的“能耐’和“构想”吹得天花乱坠,把调子唱得响彻云霄——这样做达到目的几率往往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知识分子”概念是西方社会理论特别是现代性研究理论中一个学理性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知识分子,但二者之间无疑又有许多共通之处。从历史角度看,有知识分子倾向与…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知识竞争力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它又主要受制于教育文化的创新水平。因此,建设一流大学成为国内不少大学全力追求的宏伟目标。然而,如果对一流大学的核心标志或本质特征缺少本真把握,将会出现战略导向上的认知误区与行为实践上的操作偏向。一、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标志?学术标志是一流大学之所以形成的内功与原动力,文化标志是外在保障与支撑硬件,产品效益之价值标志则是其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1·学术标志:学科创新、知识创新、一流教授。由于学科框架既是专家学者进行知识创新的思想操作平台,也是体现教育创新、传播新…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交叉科学日趋繁荣,新兴交叉学科大量涌现,这不仅改变了现代科学的总体结构,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正如古代自然哲学运用天才的直觉,近代科学推崇经验的归纳,现代科学则注重复杂性的交叉综合。学科移植、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科联结已成为当代科学的主导思想方法。积极进行跨学科教育,大力培养交叉科学人才,是当代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是时代的潮流。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居然在高中就文理分科,要学生作非此即彼的抉择,这无异是开历史的倒车。现代社会从一颗种子的培育到神舟登月的工程,无…  相似文献   

17.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我曾经应台北《中国论坛》之邀,撰写专文“一九七八年以来的大陆科学哲学”(发表在该刊第23期,1992年9月,第12—20页)。后来在收入我的论文集《中国现代科学思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时,这篇文章被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更名为“1978年以来的中国内地科学哲学”。在该文中,我从专业刊物、翻译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科学哲学十余年间(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的再生(与五四的传统和余韵对接)、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尽管拙作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毕竟也能察觉到已逝岁月的一些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20.
1990年,《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名誉主编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出,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中间存在着一个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学派,但又不是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学派,因为它比一般辩证唯物主义者更加注意对自然的研究,更加关心并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新成就,更加关心并重视世界自然哲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