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中有能发光的细菌、昆虫和鱼类,但能发光的植物却不多见.现美国生物学家正致力将发光细菌的发光基因导入树木细胞中.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桔霉素的理化性质、其在食品中的存在及危害、酶联免疫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食品中桔霉素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桔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抗桔霉素抗体的制备原理,以及桔霉素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日本钟纺生化研究所与东京帝大理工学部共同研制成一种具有医疗价值的小西红柿.这种小西红柿是将能降低血压的生理基因通过植物病毒导入小西红柿细胞中育成的.通过人为方式,制造出这种含有医用价值的植物果实,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创.  相似文献   

4.
据《波士顿环球报》和《香港虎报》报道,日本科学家培养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发光的哺乳动物——一种能够在黑暗中发光的老鼠。这种发光的老鼠的培养成功是生物学上一项重大突破,它将在癌症治疗和器官移植方面有重要的用途。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学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在光线照射下会发光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荧光植物     
将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移植到花草树木上,就可以培育出新型的荧光植物。这种植物白天与普通的植物没有什么两样,不过  相似文献   

6.
植物细胞脱壁酶 Cellulase ZA-P研制成功植物细胞脱壁酶是一类高纯度的纤维素酶,属高技术产品。它主要用于制备植物原生质体、提取遗传物质DNA和植物病毒等方面。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国内对植物细胞脱壁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由于它主要靠进口,不仅价格高,而且时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08,15(1):96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藻类体内发现了6个生物钟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的进化。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给单细胞生物衣藻注入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培养出的衣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会根据生物钟的活动而发光,还发现了多个衣藻的发光周期,他们分析后确定衣藻体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夜间大树也能发光,那将是多么奇妙的事。科研人员近日成功培育出夜间发光植物。科学家通过重新设计DNA序列制造出与萤火虫类似的发光基因,然后将这些基因应用到植物上,使植物在夜间发光。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一些较小的发光植物,预计不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细胞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细胞学、植物病理学等领域.但由于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此技术的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本文在自己工作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过氧化物酶电镜定位的原理、实验程序进行了探讨和改良.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桔青霉气升式反应器生产核酸酶P1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孢子,再用质量分数为1.5%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g/L,蛋白胨浓度为1g/L,采用气升式反应器,产酶发酵周期为50h,发酵液中核酸P1的活力高达8.43mmol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我国云南的科学家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培育了夜光植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海洋发光微生物的基因导入到了本氏烟草植物细胞中,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筛选后,获得了该夜光植物,填补了我国有关技术的空白,为该技术在国内的进一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动漫》2009,(10):26-27
黑暗中会发光的蘑菇 在日本的雨季,黑暗中会发光的蘑菇开始在歌山县“发芽”。这种蘑菇从倒下的粟树上长出来,然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色素,使它们焕发幽灵般的绿色。  相似文献   

13.
正深海生物发光,照亮了海底;萤火虫发光,点缀了夜空。但是,从未听说哪种植物能自己发光。三十年前,科学家们曾尝试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插入植物体内,结果真的得到了会发光的植物,只可惜效果不太稳定,发光时间非常短暂。一项于2020年4月27日发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为我们介绍了最新款的人造发光植物,发光效果可持续终生。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桔青霉发酵核酸酶P1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rum)孢子,再用1.5%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g/L,蛋白胨浓度为1g/L,摇瓶转速为180r/min,产酶发酵周期为50h,发酵液中核酸P1的活力高达503U/ml。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经30批次连续重复发酵产酶稳定在较高水平,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强度高。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关西大学最近研制出能抑制造成植物霜害的冰核活性细菌繁殖和作用的药液。 通常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在-15℃时才能冻结,但感染上冰核活性细胞后,细菌分泌的蛋白质在-4℃时就会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形成冰晶,植物因此受到霜害。  相似文献   

16.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抵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逆境使植物细胞代谢不协调,导致细胞内过氧化物过度积累,对植物造成氧化胁迫.植物体内过氧化物清除系统包括酶促清除系统和非酶系统两大类.本文介绍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在清除过氧化氢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及类囊体膜的两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物抗氧化胁迫之间的关系.并对植物缺乏两种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时用于解毒过氧化氢的可能替代途径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日本岛根大学中村守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在光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这种氧化锌纳米粒子直径约10纳米,并通过特殊处理使微粒具备荧光物质的特性。这种氧化锌纳米粒子发光比较稳定,发光时间可持续24h以上,但是生产成本不到绿色荧光蛋白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涂料工业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涂料层出不穷。 新型发光涂料 日本研制。这种涂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镍和荧光体。把这3种物质的粉末混合,并高速搅拌即成发光涂料。  相似文献   

19.
谭茂玉  沈法富  王峰翔 《山东科学》2007,20(2):17-23,28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普遍存在于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植物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植物PCD在植物发育、环境胁迫、超敏反应中的存在,并就植物PCD的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以及植物PCD的基因、酶和信号分子的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工种子     
日本种子研究企业正在组织研制人工种子。方法是在直径几毫米的密封容器内,放入人工胚,再加营养素、荷尔蒙等几十种成份。人工胚是把从植物体内取出的细胞放在试管内大量培养,再进行特殊培育而得。这种人工种子的优点是,在一棵植物上可获得几百万个种子,而且可以得到不同品种杂交的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