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科技强国是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强国的特征,有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聚焦发展的重点。科技强国是“科技能力(潜力)与科技成果”“科技硬实力与科技软实力(影响力)”“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多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只有从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范式、科技产品及工程的水平、科技标准制定、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相对科学地把握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环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以团队合作模式的实施为主线,依托于“理论课堂”“双语渗透”和“科研实践”三个平台,逐步形成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大批科研新兵的到来。面对科学研究的塔尖,研究生新生攀爬态度的选择,蕴藏着“科研选择焦虑症”的身影。所谓“科研选择焦虑症”,是指面对科学研究的召唤,科研新兵由其摇摆不定以及患得患失的犹疑态度所产生的焦虑情绪。焦虑往往源自个人期望和现实成就之间的冲突。倘若科研新兵长期遭受“选择焦虑”的折磨,轻则无心向学,重则抑郁寡欢,甚至酿成极端悲剧。  相似文献   

4.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户开展用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实地走访,获得目前国际用户在日常科研和业务中应用风云气象卫星的现状。结合国际用户的内在需求和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身动力,提出进一步扩展卫星全球监测能力、提高“一带一路”国家获取卫星数据的能力、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遥感应用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和人员往来4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立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18):112-112
 在中国, 科研合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科技界有所谓“四同”说法, 即申请课题时同心协力;做课题时“同床异梦”;荣誉分配时“同室操戈”;最后落个“同归于尽”。这种说法虽有戏噱之嫌, 却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教育在“应试”,中国的科研也在“应试”。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个性特长,应试科研扼杀了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马臻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23):147-147
 2011年,“70后”青年教师冯老师(化名)成为研究生导师。在接下来带教“90后”研究生的过程中,他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使他明白:带课题组并不同于做博士后,也不仅仅是带学生做科研,还需要花时间协调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藉由“自白书”,我并不是想“唱”科研的高调,只是借此真实反映我的科研生活,希望大家通过我的感悟与思考,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带研究生是科研工作者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上两期分别介绍了“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理念”和“如何指导研究生撰写科研论文”。内容源于我2016年12月15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沙龙”上作的报告。本期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我如何与研究生打交道,内容取自于当时和听众的现场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来想写“ 博士生缺乏创新该赖谁?”,因为觉得有些博士生在担忧自己能否通过答辩时,“杠杆”通常是“创新”,导师总是拿“创新”要求博士生和他的博士论文,博士生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论文穿上“创新”这件外衣,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中间有些博士生其实还不明白什么叫“创新”。  相似文献   

11.
 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具备强大的全频谱电子攻击和防空压制能力,以在2009年的演习中“击落”F-22“猛禽”战斗机而闻名,开创了“火力+电子攻击”全新空战模式。介绍了EA-18G电子战任务系统,分析了EA-18G的作战能力,从作战任务和作战方式上解析了EA-18G的作战使用模式,提出了防空体系应对EA-18G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构建课改教改协同、师生间科研协同、学生间科研协同、学生社团间科研协同、校内外科研协同以及三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协同等"多元协同"机制,切实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前教育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求,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科研意识缺失、研究能力弱化的一种普遍困境。鉴于此,构建多元化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建立健全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成为改变这一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在新教师的引进中,存在技术与学历、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专才”与“通才”等两难选择.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明确本校办学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应扩大有培养体育研究生资格高校招生自主权,改进现行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调整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85岁高龄的袁隆平在水稻田边,给外国学生们讲解最新的科研进展;93岁高龄的吴孟超走下手术台,讲述刚结束的一台肝癌手术;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张彦仲回忆几代航空人的中国梦……过去一年中,这些画面在朋友圈、视频网站广为传播,光明网承接的“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项目催生了一件件在网络空间“爆红”的微视频,广大网友追捧著名科学家不凡的人生故事,科普节目主持人成为新“网红”……光明+网络科普,产生了“化学反应”,成为媒体在科普领域“三贴近”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当“原初引力波”、“量子力学突破”等也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时,科学事业就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发展、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相长理论都要求高校“两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等具体措施,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立国和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同时,他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因此,如何培养、引进以及用好人才,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能力发挥的科研环境和氛围,事关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而人才资助计划是其中一根主要的“指挥棒”。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科研之法,在持之以恒,承先而创新。从研一到研二,我完成了从知识学习到学术科研的转变,对如何做好科研也有简单体会。正如朱熹的“读书之法”和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所述,总结归纳是基础,破旧创新是手段,持之以恒是态度,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