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有限(窄)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裂缝预测技术中,如何克服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反演预测裂缝中的难题。通过对Rüger公式的近似、简化与改进,有效分离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号和噪音的效果。在地震反演中,结合成像测井解释裂缝成果,选定最合理的压噪因子参与反演计算。采用该计算方法预测裂缝密度与方位分布,不仅与成像测井吻合率较高,而且为井间裂缝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塔里木盆地YB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中应用效果较好,成功预测出该区裂缝主要在断层附近较发育,在构造隆起的东北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是该区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
探讨川西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优质储层预测、裂缝发育带预测及含气性检测方法。针对川西新场气田须家河组气藏,在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和有利沉积相带预测的基础上,利用AVO叠前同时反演预测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采用纵横波资料联合的裂缝检测方法,进行地震属性裂缝预测、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横波分裂裂缝检测及离散裂缝网络建模的裂缝表征等多方法、多尺度的裂缝综合预测;利用纵波和横波联合反演进行储层的含气性预测,并形成了须家河组气藏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系列可以较好地预测须家河组气藏相对高孔隙储层、裂缝发育带及含气有利区,钻井成功率从15%提高到89%。  相似文献   

3.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利用宽方位地震反演预测裂缝储层,传统方法是采用分扇区或分方位进行地震数据处理,但其无法得到地下真实角度域信息,精度和分辨率较低。应用全方位角度域分解与成像,将地震成像转移到地下,得到共倾角道集和共反射角道集。将共倾角道集,进行镜像成像和离散成像,不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精度,而且对断层、裂缝和溶洞等地质现象也能较清楚的识别。将共反射道集进行反演,通过计算截距、斜率和各向异性梯度等的参数,完成对裂缝密度和方向分布的预测,进而实现裂缝储层的识别和有利区预测。在塔里木盆地YB1井区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成功预测出该区裂缝主要在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发育。在构造隆起的东北部,裂缝和构造叠合关系好,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也是该区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叠前振幅随角度变化反演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模型入手,首先研究流体参数变化对地震弹性参数及地震记录的影响,然后用胜利油田某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叠前振幅随角度变化(AVA)弹性反演.在反演基础上,以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分析为基础,提取反映流体特征的不同属性,在剖面与平面上指示出储层流体的特征.反演结果与实际钻井资料吻合率较高,说明叠前反演与AVO属性分析结合是预测储层流体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海LH油田珠江组礁灰岩储层是重要勘探开发层位,储层下方的隔挡层b2裂缝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生产井含水的上升速度。为了探索隔挡层裂缝发育情况,结合研究区成岩及构造特征,针对海上窄方位采集地震资料,运用地球物理裂缝检测技术,预测裂缝发育特征;同时对采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裂缝预测方法、叠前应力场预测方法分别进行适用性分析。叠前应力场检测裂缝的方向以平行于断裂的北西西向、垂直于断裂的北北东向为主;方位属性差异裂缝预测,对非平行于构造走向(北西西向)、非垂直于构造走向(北北东向)的裂缝敏感,对平行或垂直于构造走向的裂缝检测能力较弱;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裂缝检测对非平行于构造走向(北西西向)的裂缝敏感,尤其对于垂直于构造走向(北北东向)的裂缝敏感。这3种裂缝检测方法既有重合也有互补,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裂缝发育分布规律,成功预测隔挡层b2层及目的层裂缝分布特征。裂缝预测结果得到了生产井开发动态验证,主要隔挡层b2层预测的裂缝发育区,也是生产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的区域;裂缝相对不发育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慢,产量比较稳定。研究区域生产井验证预测裂缝吻合率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茅口组主力产层段茅三段高产井地震反射特征及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通过对研究区多口高产井的储层精细标定,总结出高产井储层段的地震波形特征为低频强振幅的波谷响应,横向上波谷呈现较强的扭曲错动现象,包括波谷反射不连续,并伴有波形分叉、合并或呈楔形、复波等,为茅口组顶部古风化壳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低速缝洞系统的特征响应。以此为基础,利用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AVAZ)技术对茅三段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刻画,经与钻井、前期叠后裂缝预测结果反复比对,最终认为利用AVAZ技术进行裂缝预测,结果更加可靠,更加适用于蜀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裂缝预测。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地震响应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52001,2016ZX05047-002-05)、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专项编号:2016E-0604)、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16D-5007-0107)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吴仕虎(1981—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E-mail:shihuwu@petrochina.com.cn  相似文献   

8.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 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 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 在分频、振幅、相干、波阻抗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试验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进后的基于线性图像增强的本征值相干预测方法, 预测出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潜山缝洞储层发育带和下一步井位部署主要潜力区。指出Z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裂缝, 缝洞发育区主要分布在Z9井区、Z37井区、Z21井区和Z13井区。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牛东潜山带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的特征,该区碳酸盐岩地层以缝洞储层为主。受裂缝的影响,振幅、频率、速度等地震属性的衰减现象明显,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对裂缝的预测精度较低。准确识别裂缝储层是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为此在该区开展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工作。成像测井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高陡裂缝,符合HTI介质的特征。基于Ruger的HTI介质纵波反射系数公式进行正演模拟,确定偏移距范围并划分4个方位角范围,得到方位角道集数据体。利用该数据体提取纵波的方位地震属性,求取裂缝方位和裂缝密度,并结合裂缝密度圈定了裂缝发育带,确定研究区裂缝的主方位为北东向。利用实际钻井的成像测井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匹配,证实AVAz技术对碳酸盐岩储层高陡裂缝的储层预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没有考虑地震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的情况,反演结果只有声波阻抗一种参数,信息单一,很难进行储层预测。基于AVO原理发展起来的叠前反演技术可以同时预测地层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虽然这些与岩性和流体有关的岩石物理信息比波阻抗更为丰富,但其他一些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如拉梅系数和剪切模量)只能由这3个参数间接计算得到,这样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额外的计算误差,并且降低了信噪比。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利用Zoeppritz方程的Gray近似公式来拟合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采用直接反演出拉梅系数、剪切模量和密度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大大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某地区的含气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用于储层含气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形成的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强烈的超晚期断褶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昭化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带;而天井山古隆起西南倾伏端的绵阳-江油-安县地区,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深断裂交叉复合区,是寻找中、浅层次生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由于纵波不能在流体中传播,叠后地震反演得到纵波波阻抗是无法识别储层中的流体。基于横波在流体中传播特点,利用叠前数据丰富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信息获得弹性参数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是可行的,但受到地震反问题固有的“病态解”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进行叠前地震反演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后续的储层岩性与流体识别的精度。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储层埋藏较深、钻井资料较少的D2地区为研究目标,采用测井岩石物理敏感分析、敏感流体因子反演和频散AVO反演三种技术综合来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来进行储层的流体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范兴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1):7644-7649
利比亚LP区块位于Sirte盆地,该区储层多样,礁体发育,横向相变快,储层展布状况难于预测。通过地震分形技术建立了该区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叠前反演技术准确预测了礁体发育的范围。同时针对该区开发历史长、油气水关系变化快等特点,通过敏感因子分析,优选叠前参数,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区实际叠前反演技术。结合区块的开发历史,对油气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跟踪,利用叠前反演技术实时监控油气的产油气情况以及对下步勘探目标进行优选。该方法在利比亚LP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裂隙发育带是油气运移的基本通道之一。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裂隙发育带可以应用以下 3种技术 :①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 ;②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构造属性分析技术 ;③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AVO及AVA分析技术。实践表明 ,利用多波多分量资料、叠前的AVO或AVA资料预测裂隙发育带效果会更好。尽管利用叠后资料研究裂隙发育带有较大的难度 ,但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包含着丰富地质信息的三维数据体 ,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明 《河南科学》2014,(6):1069-1072
最近几年里,页岩气已经进入商业勘探开发阶段,但是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需要利用水平井及大规模压裂,获得较高产量.为了对页岩气藏的可改造性进行评价,从单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优选拉梅常数*密度参数指示页岩层脆性矿物含量,开展叠前AVO同步反演,预测页岩层脆性矿物含量,进而优选页岩气藏工程"甜点区".  相似文献   

17.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气藏具有超深、超低孔渗、超高压、超致密等特征.有效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成为须家河组地震勘探面临的三大主要难题.近年来,以宽方位、大偏移、三分量三维地震资料为主,多学科协同,深入研究多波属性含气地震响应特征等,通过P波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PP波和PS波叠后联合反演、P波方位各向异性检测、横波分裂裂缝检测等方法技术的应用,较好解决了须家河组超致密裂缝性储层预测和裂缝检测等问题,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信息,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安邦涛 《科技资讯》2009,(25):99-100
本文根据纳绕逆冲断裂带的分布及特征,从构造线的几何学、运动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浅析纳绕裂逆冲断裂帝的形成机制,这一系列北西向构造是倾向北东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其在逆冲系统前面形成推挤带,后面形成牵引背斜。同时这些北西-南东向叠瓦状逆冲断层为紫云-水城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证实紫云-水城断裂带在区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罗盘测试节理分布特征,利用赤平投影方法对大宁—吉县地区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大宁—吉县地区主要经历了燕山、喜山两期古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在研究区内最发育,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平均产状为127∠13°,最小主应力轴产状为35∠8°。喜山期应力场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最大主应力轴平均方位为43∠8°,最小主应力轴产状为131∠7°。研究区内的背斜和向斜轴向主要为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  相似文献   

20.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