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偶之家》:谁是“玩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的出走宣告了一个女性同剥夺了做人的自由权的家庭的决裂,那怦然震动整个世界的关门声一直回荡在大地之上,不仅使每一个身处非自由状态的心灵震动,就是海尔茂这样的人物,其原有的道德基础也随之动摇,先前平衡的玩偶演出丧失了和谐,不期然显示出被悬空的海尔茂也是一只被控制于丝弦之上的一个玩偶。  相似文献   

2.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以往对玩偶的身份界定都是定格在娜拉这一人物形象之上。本文试图重新解读《玩偶之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新的诠释。在反观娜拉家庭玩偶这一形象时,海尔茂却成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也是玩偶的另类表现,从而揭示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所独有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认为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产生失落感 ,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与娜拉相比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离家出走 ,并不是去寻找自我 ,而是为追求至爱而放弃了自我。然而后者内心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比前者具有更多的艺术真实性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子君与娜拉悲剧形象之比较,探讨了子君与娜拉形象的同和异,从而确定了子君形象是娜拉的影响性再现.  相似文献   

6.
叶子为了追求爱情,自己掌握命运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一个心高气傲的女王变成了爱情的奴隶。她应该能算上是比较典型的觉醒女性。然而,她的觉醒尚嫌其浅,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阴影,不知如何去走脚下的路,难以称之为新女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娃娃屋是女孩子们对未来的幻想,幻想完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所以娃娃屋的生活是遥不可及的。艾米·迈尔斯在19世纪90年代制作了自己的娃娃屋,她复活了在一栋维多利亚式建筑中度过的童年生活。当时的艾米已经不是一个小女孩,她30多岁,与同样未婚的姐姐在肯辛顿一起生活。在这栋娃娃屋中,她重建她的婴儿房和她妈妈的优雅客厅。艾米深情沉浸在对19世纪60年代的回忆中,当时她作为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住在伦敦北部的一栋维多利亚式的大房子里。  相似文献   

8.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简洁 《科技信息》2011,(13):220-222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相似文献   

10.
《玩偶之家》树立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形象。在漫长的妇女解放的过程中,社会对性别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本文从五四时期、"十七年"、八九十年代到当下四个时段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察看妇女解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妇女的社会问题.娜拉走后到底怎样?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思考.为此,鲁迅于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娜拉走后怎能样?》为题发表演讲,指出在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但实质上娜拉出走前已潜藏着独立意识和具有战胜生活困难的坚强意志,因而娜拉走后既不会"回来",也不会"堕落";而将以一个独立的人的形象傲立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2.
1923年12月26日晚,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以《娜拉出走之后》为题做过一个演讲,后人把这个演讲的标题做了延伸,泛指一些跨过了某些历史与人生门槛之后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和《伤逝》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一脉相承的内容:都反映了妇女解放这个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前者反映了妇女个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后者则表现了妇女在争得自由的婚姻以后,在经济上无自主权,仍未摆脱悲剧命运。从这点看:前者提出的问题正是后者探索的问题。从而表明:妇女只有取得经济自主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在《白鹿原》这部可以称得上是史诗的大作品中,作者陈忠实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个族长——白嘉轩形象,同时作者也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 那个在丈夫刚死两个月,就给儿子白嘉轩娶回第五房媳妇的白赵氏,在第五房媳妇死后,又以二十石麦子和十捆棉花的高价娶回第六房媳妇。在第六房死后,又急于娶第七房,她在娶媳妇问题上表现的固执超过丈夫。连儿子嘉轩都惊奇地发现,母亲办事的干练和果决实际上已超过父亲,更少一些瞻前顾后的忧虑,表现出认定一条路只顾往前走而不左顾右盼的专注和果断。这样,赶在父亲的头周年祭礼到之前一个月,正当桃花三月的宜人季节,第六个媳妇在呜哇呜哇的唢呐喇叭的欢悦的喜庆曲调里走进门楼来了。……  相似文献   

15.
运用女性主义文论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位典型的女性进行分析,反映了不同职业妇女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况,以及她们自我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是她呼唤中产阶级女性挣脱男权社会制度的束缚,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扛鼎之作。小说主人公埃德娜不屈不挠的探求自我,实现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自我转变过程,反映了美国转型时期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鲍迎迎 《科技信息》2010,(20):155-155,158
《觉醒》和《欢乐之家》这两部作品分别再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和境遇,顺应了女性解放和追求自我的潮流.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探寻了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9,(5):58-61
印度电影《护垫侠》表达了印度女性群体的自我规训和抗争诉求,以期揭示印度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女性身心的形塑。电影通过解析特定场域下女性的自我规训,深入阐述了女性群体自我觉醒和内在外在的抗争。当然,女性的觉醒被男主角个人英雄主义的形式激发出来,本身依然包含一定的男性中心意识。故此,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与反抗救赎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历史典籍。它不仅形象地记载了战国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而且还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类型形象,为后世所叹赏和传颂。据笔者统计,在这部历史巨著中,作者所描写的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人。其中有君王将相,也有谋臣说客;有高才俊杰,也有游侠义士,乃至“鸡鸣狗盗之徒”,“引车卖浆者流”。研究和欣赏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了解作者“腾褒裁贬”(《文心雕龙·史传》)历史人物的价值标准,探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学思想,都是很有意义的。1.在《战国策》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一类形象是那些政治开明,目光远大,而且能富国  相似文献   

20.
《妇女杂志》是中国现代妇女报刊史上历时最长、发行面最广的刊物。“五四”期间,《妇女杂志》中经常出现对娜拉的介绍和评论。对于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最突出的地方,在“第四阶级女子问题”的提出上。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着眼点逐渐由性别差异转向了阶级差异维度。这不单独是《妇女杂志》的变化,也表示了“五四”后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共同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