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话语体系、意义内涵等三个维度重新对“礼是郑学”的命题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和义理化阐发;在诸经互释与相互证印中发明新意。故而对此相关问题的历史还原与反思勾勒,不仅是我们理解贾公彦个人经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更是管窥汉唐经学流变文脉中一个不可阙如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的思想界,兴起了一场“孟子升格运动”,孟子在孔门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孟子》一书也由子书上升为经书,但与之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不容忽视的疑孟、辩孟乃至黜孟的“非孟”思潮。本文对“孟子升格运动”过程中的“非孟”思潮进行论析,认为“非盂”思潮出现的原因极为复杂,与当时学人的疑古思潮、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经学史上,张之洞是位重要的人物。他以经学入仕,其治经学先倾向古文经学,崇尚汉学,后主调和汉宋之学。在"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亦有其经学思想的体现。他的经学思想在晚清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权德舆二题     
第一则对《唐才子传校笺》有关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生年的辨证提出质疑,认为史籍及文集记载确凿,勿用他辨以致误。第二则对权氏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共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权氏在古文运动前期人物与韩柳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推动唐代古文运动中权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泓峻 《中州大学学报》2014,(5):38-42,90
经学研究是影响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汉大赋的写作,建立在经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唐代古文家的古文写作,受到当时以《春秋学》为代表的经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后世儒家学者《诗经》研究对汉语诗歌的发展的影响,远比《诗经》文本本身更大,文人诗歌中爱情诗的缺失,与经学家将《诗经》中大量爱情诗故意进行曲解,掩盖有关;古体诗、格律诗、词、曲等文体的价值,则是根据它们与《诗经》相似相近的程度进行判断的。宋代理学家喜谈性理、以白话说经的传统,与说理诗的大量出现以及白话小说的兴起之间,存在相互呼应的关系。经学研究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发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新文体的发明,"传体"这一在后世十分重要与活跃的文体,与"经传"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的私塾讲义,体现了吕氏基本的经学思想。他持《书序》为孔子作观点,反映其"信古"的经学思想。吕祖谦解《书》于形式上的问答方式和内容上"一字褒贬"、"正君臣名分"、"发扬圣人理想人格"申发《书》的微言大义,是典型"春秋笔法"。对此的探析是研究吕氏思想体系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孟子》语言精练、形象,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说事论理,产生了明白晓畅的艺术效果。由于《孟子》篇幅较长,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意境、词语以及章句这四个方面的辞格来窥探《孟子》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9.
东汉大儒郑玄引《九章算术》注解儒家经典,奠定了算学与经学的紧密联系;魏刘徽注《九章算术》则使传统算学打上了魏晋玄风的烙印。南北算学之分途与南学重魏晋经学、北学重两汉经学相关。在刘徽注的基础上,何承天、祖冲之、祖暅之等述其算理未尽之处,取得了高度理论化的成就;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补其基础知识、算题类型之不足,开启了筹算文本化之历程。南北朝后期,祖暅之滞北授信都芳天文历算,甄鸾适北撰注算书。隋唐设立国子监算学馆、李淳风等注释十部算经之后,传统算学获得了合流。然而,皇侃延续魏晋玄风,在经学研究中创设算法,与传统算学不同。随着后期两边交流频繁,皇氏算法北传获得诸儒之认同,导致算学之再分途。信都芳撰注《五经宗》,甄鸾撰、李淳风等注释《五经算术》,以传统算学解儒家经典,并将之纳入十部算经。但是,唐初孔颖达、贾公彦等注疏儒经都采经算方法。两家算法传统在唐代国子监获得了制度保障,并立至清末现代数学传入为止。因此,中国数学具有多样性和混杂性,数学的基础或其本质深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诗经学专著《诗本义》是北宋诗经学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诗本义》一书提出了诸多解《诗》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解诗方法上,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方法纳入经学研究轨道,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探讨《诗本义》如何从《诗》的艺术形式入手研究《诗》,并以此体现出《诗本义》在诗经学逐渐摆脱经学的桎梏,从而走向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2,(6):91+94-91,94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论汉代今古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培是晚清很有影响的经学大家,在经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他对汉代经学的出现及其内部的分野有独到的认识.刘认为古今文之争实为利益之争,并不存冰炭不相融,从汉初今文家不废古文、今古文同出一源、今古文学兴衰的内在理路三个层面分析汉代经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封建论》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文章立论有据,驳斥有力,凸显了严谨的文法及见识。《封建论》被宋代古文家苏轼接受及被选文学家高步瀛再接受的过程中,体现了高步瀛对苏轼评析柳文经典论断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有唐一代,曾经发生过两次文学革命运动。一次是以白居易、元稹为领袖的新乐府运动,出现在诗歌领域内;另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古文运动,出现在散文的复兴方面。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古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上接先秦两汉,下开唐宋古文八大家,经明代的归有光、唐顺之,清代的桐城、阳湖诸家,直至“五四”以前的严复、林纾等翻译大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极为深广的古文传统,支配着中国文坛达千年之久,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现代白话散文所代替。  相似文献   

15.
两汉的经今古文与训诂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今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公羊传》、《穀梁传》训释经书牵强附会,任意解说;而古文经学的重要著作的《左传》、《毛传》训释经书则偏重名物,言简意赅。此训诂的文风直接影响到清代的"朴学"。  相似文献   

16.
唐代古文运动,不仅在于变骈为散,恢复了古文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一次反复之后,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评判标准,即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变骈为散,是文学史上散文观念确立之际由失败而成功的历程表现。二者在散文文体自觉的母体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孪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孟子字义疏证》的体例和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的方法及其在训诂学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义。《疏证》中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抉摘宋明理学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的儒法斗争谬说风行之时,韩愈曾遭贬抑。近几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重新评价韩愈的文章,这是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拨乱反正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有些文章把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仅仅看作或主要看作是一次“文从字顺”的散文通俗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这种看法主要着眼于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内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以为,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之所以要解决文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复兴儒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唐代古文运动是在特定的哲学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虽继承两汉  相似文献   

19.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古文观止》是清初科举政策影响下产生的蒙学教材,《古文辞类纂》则是在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下为提倡古文“正统”而产生的。基于两书选文情况判断,《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的文体分类相似,但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分类上比《古文观止》更为详细。就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古文观止》为迎合统治者需要,选文的文风偏向于典雅醇正,选入少量骈文,为八股文写作服务;《古文辞类纂》则是姚鼐用来宣扬自己的文统、道统,借古文彰显自己的主张的。基于吴楚材、吴调侯与姚鼐对道统的不同理解,《古文观止》以选文体现纲常伦理,而《古文辞类纂》则不对六经文章妄加评议,实际上均是推崇程朱理学的体现。二书的成书时代影响编者的编选目的,这是导致两种古文选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春秋左传》学是两汉经学的重要部分和命题,这不仅因为春秋学在两汉,尤其是西汉政治文化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也由于《左传》文本本身所包含的经学、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层次的学术意义.在重视经典,尤其是经学经典学以致用的汉代学术、政治语境中,文本层级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两汉《左传》学展现形态的多层次性.这些形态及层次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学实践、经学体系建构和史学认同三个方面,它们分别表现于诏令奏议征引、章句义理阐发和主流学术话语之外对于《左传》一书史学特质的认同与运用.准确认识两汉《左传》学的理论形态及接受层次,对于深入地认识《左传》乃至整个汉代经学的理论形态,以及经学对汉代学术的整体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