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地转偏差方法估算农田林网的区域性防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转偏差方法估算在田林网的区域性防风效应,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并实际计算了苏北沿海防护林网1H(树高)高度上的防风效应值,得出:①林网的防风效率为15%~45%,且对不同风力防风的能力不同,风力越大,被削弱的程度也越大;②不仅林网内部扰动增强,在林网外侧一定范围内也存在一个扰动增强区;③林网对风向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沿海林网10种模式的区域性防风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朱廷曜等提出的区域性防风效应评价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农田林网10种模式的防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栽树种和辅助树种复合结构或立体配置的林网,与相同主栽树种的单一林网相比,防风效果无差异,但不同主栽树种的林网之间,防风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以I-69杨林网的防风效果最优,水杉林网次之,苦楝,刺槐,桃,梨等林网较差。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建湖县林带生长模型拟合与优化结构指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三级配置方案,并应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完成了研究区的林带、林网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在优化配置的条件约束下,森林覆盖率有明显的提高。利用GIS技术对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的研究,可为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更为直观、科学的依据,为管理者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防护林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防护林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与小气候相比,防护林对区域性气候影响较小,但可显降低风速和沙尘暴发生频率。笔还对防护林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在该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度地营造各种形式的防护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其防护、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福建东山木麻黄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1月在东山岛用WHM5型温度湿度表调查了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外各测点的温度和湿度,对木麻黄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带后1~10H范围内,1.5m高处的气温平均比对照点低1.68℃,0.5m处平均比对照点低0.84℃.林带可以明显地提高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湿度,林网内空气湿度平均比对照点高6.6%,空气湿度最大值出现在林网内3H~5H处.  相似文献   

6.
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有效降低作物风沙灾害的重要屏障,而目前防护林研究多围绕单个林带及林网,缺少对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整体认识,故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行数林带配置(4、6和8行林)3层林网,在3种风速下(8、10和14m/s)进行风洞模拟,研究多层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及防风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差异主要表现在林带以上高度,近地面风速差异相对较小。另外,随水平距离增加风速恢复方式不同,林网上下同步恢复,呈平行状;而单林带自上向下逐步恢复,呈阶梯状;2)随着风速增加,单林带防风效应变化较小,林网后略减小,较单林带的效应增量呈减小趋势,在8、10和14 m/s风速下分别为7.99%、3.05%和2.38%。3)4行林林网配置综合防风效应最佳。随着林带行数增加,单林带和林网防风效应均先增大后不变,且林网后多出的效应增量变化趋势也相同,在林带为4、6和8行条件下分别为6.29%、7.99%和7.65%。因此,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化农业推进,在进行防护林配置时,应从农田林网的整体效应进一步定量,减少林带冗余,实现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农田防护林网在全年的时间尺度上对不同方向有害风的综合防护效能,在野外实地观测不同风向(与主林带夹角分别为90.0°,67.5°,45.0°,22.5°和0°)和风速(5.2和7.3m/s)条件下的林网内防风效能,根据各风向有害风发生频率计算数学期望值,利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进行模拟,并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防护林网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防护林对不同风向的风均有较强的防护作用,随着风向与主林带夹角的减小,平均风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防风效能分别达到69.5%,66.2%,60.4%,59.8%和50.1%;不同风速条件下防风效能均达到50%以上,低风速和高风速时平均有效防护面积分别为90.1%和44.0%;不同风速条件下林网内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与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相拟合,林带内风速块金值较低,变程较大,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样本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野外考察、气候常规分析、地学相关分析和定点防护林小气候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研究.指出自然环境的变化—防护林建成后,气候资源的生态效益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文中并给出了生态效益估算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校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万福绪副教授主持的国家林业局重点研究项目“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建与调控增益技术研究”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以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经济对林业生态和产业的新需求进行研究,立题新颖,研究起点高,针对性强;在新沂市和铜山县建立试验示范区2个,面积0.42万hm2,同时在大丰、赣榆等市县建立试验推广点6个,林木保存率和试验示范区林网化率均达98%。该项目健全了农田防护林体系重建和调控增益技术、农田防护林主伐年龄和抚育间伐技术、农田防护林体系胁地机制及对…  相似文献   

10.
江苏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对区域性蒸发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具有湿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江苏北部沿海,从蒸发过程的物理机理出发选用适宜的蒸发量计算方法,获得防护林区域1974~1991年月蒸发量的连续序列资料。通过有林区与无林区月蒸发量的时、空对比分析,得到随着林木的生长成林对蒸发影响的变化,肯定了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调节气候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农田林网内棉花受(强)热带风暴侵害的程度,应用近代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棉花倒伏程度X与产量Y的数学模型:列举了模型中建模指标的选择效果,模型的生态学意义,实用价值及限制条件等,为测定风灾条件下农田林网的防护效果提供了经验公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防护林区岩土系统研究,从物质、能量、信息流角度论证了岩土演化对防护林植物群落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风化岩体是岩土系统物能流信源体,主要反映为物源始态差异;土壤容库系统起中转筛检作用,反映地下馈供信息流与植被需求信息流的匹配程度不同;防护林植物群落是岩土系统的信宿终端,岩土系统物能流复映射特征对植物群落优劣态势起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大气臭氧(O3)天然分布、人为活动对O3变化的影响(臭氧层空洞和O3生成潜势)O3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O3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气O3的研究进展,其中在O3生成潜势方面重点介绍了O3生成效率、光化学O3生成潜势和增量O3活性3种主要模型。通过了解本区域O3污染形成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过程,引起人们对于O3污染的重视,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控制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从计算机检测系统出发,分析了构成测量系统的机械部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误差因素,指出了具体误差因素对检测公差项目的影响及补偿方式,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机械部分误差是影响测量精度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防护工程综合防护多目标优化的进化算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全方位的各类毁伤因素威胁,防护工程必须采取“综合防护”。从软科学的角度建立了一个防护工程综合防护研究体系。为了体现功能防护,防护工程综合防护研究体系引入攻防对策分析,全面考虑多种武器、多种毁伤因素和多种防护措施,建立了综合防护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联系度偏好的Pareto存档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用于对模型求解。根据防护工程口部综合防护研究体系对一个防护工程口部想定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状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体系不符合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也与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从提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着想,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和“加强方法论教学”是区域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对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归纳出“区域比较优势”、“面向问题、具体分析”、“独特性(个性)”等3条指导原则,最后做出区域地理3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概略设计,为《区域地理》教学改革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密 《科技与经济》2010,23(1):16-19
我国作为非均质后发大国,需要在国际技术扩散基础上,同步建立以区际技术扩散为主的内向型区域创新体系。基于创新极的区际扩散跨期模型显示,影响区际技术扩散的地缘因素与非地缘因素应被差别对待。空间距离对区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后,当综合考虑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时,区际技术扩散不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由技术发展速率水平所决定的技术承接能力是决定区际技术扩散强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区域能源-工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灰色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能源、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系统GM(1,1)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发展系数作为系统要素发展特征的定量表征,从发展的角度,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旨在促进系统协调发展的灰色发展决策方法,从而为区域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并对山西介休市作了实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企业活力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企业活力的要素体系,指出了企业活力系统结构优化的条件及转换方程,文章通过对企业活力内外部因素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重点分析了各类要素对企业活力作用的机理,并指出要间相互作用对企业活力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