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几何分析的方法,导出外啮合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中心距略变大时,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分析了对法向齿侧间隙的影响程度,导出了法向齿侧隙与啮合角及变位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供齿轮传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数学解析法系统地论证了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设计中,在保证径向间隙不改变和实现无侧隙传动的条件下,齿项必需缩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对于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心距略变大时非工作齿面法向齿侧间隙(以下简称法隙)的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几何研究。给出了变位和标准两种传动型式此条件下的法隙计算公式,指出了此公式与贝洛格斯特雷塞公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啮合传动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一个算例,为进一步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啮合传动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一个算例,为进一步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已有的端面谐波齿轮传动机构采用切向变位,不符合实际加工情况等问题,运用板壳理论的分析结果,对端面谐波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结构特点和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柔轮在波发生器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结合实际,采用高度变位,导出刚轮和柔轮共轭齿廓的相对运动方程及侧隙方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端面谐波齿轮传动的啮合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对端面谐波齿轮传动进行啮合分析,能够为确定最佳传动方案提供合理的啮合参数和结构参数,经实验证实,采用20°齿形角,柔轮最大变形量在2.1~2.3 mm范围内,啮合性能理想.  相似文献   

7.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齿轮的传动能力,研究少齿非对称渐开线直齿轮的设计方法.采用齿条刀具的切向变位,设计非对称双圆角齿条刀具,推导包括变位的非对称齿轮全齿廓直角坐标方程和无侧隙啮合条件.分析非对称渐开线少齿数齿轮的根切现象,求解不同齿数的齿轮根切点压力角.采用基于少齿数的非对称渐开线直齿轮主动设计方法计算不同齿数齿轮副啮合的参数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传动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动设计方法,齿轮能达到最大的传动重合度;当小齿轮齿数为4时,大齿轮的最小齿数为7.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日本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测绘结果,分析、计算了插齿加工中插齿刀的变位系数对行星齿轮传动,特别是内啮合副中的“过渡曲线干涉”的影响,以及对被切齿轮齿顶圆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中采用标准齿轮传动时,只要适当控制插齿刀的变位系数,即使不减小内齿轮的齿高,也不会发生内齿轮齿顶与行星轮齿根的“过渡曲线干涉”;插齿刀的变位系数对被切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3.
零齿差内齿轮齿形系数,不但与它的齿数和径向、切向变位系数有关,而且与插刀齿数和刀具的变位量相关,故在计算零齿差内齿轮齿形系数时,必须同时考虑两者的因素.本文根据55°切线法,用上述观点推导了齿形系数公式,可供机械设计人员在设计零齿差传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移距系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根据齿侧间隙分布对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较一般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高,故以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作为输出机构的短筒谐波齿轮传动装置,其承载能力可以达到相同参数简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基于路面谱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综合实验台复现能力,设计齿轮齿条传动的加载系统,建立考虑齿侧间隙的齿轮齿条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完成对齿轮齿条传动系统的动态建模,对系统包含齿侧间隙时的工况及复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搭建的齿轮齿条加载系统稳定、可控、可观测,能够较好复现路面谱曲线;齿侧间隙为正时对路面谱的复现呈现微量正向偏移,齿侧间隙为负时对路面谱的复现呈现微量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16.
内平动齿轮传动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平动齿轮传动设计中几何参数,特别是变位系数确定困难、计算过程繁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等问题,探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运用CAD建立了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优化求解数学模型,在优化软件LING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几何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一齿差和二齿差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最优值,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一齿差内齿轮副最小啮合角为53.2°,二齿差最小啮合角为39.3°;一齿差内齿轮副的外齿轮最好采用标准齿轮,内齿轮采用变位系数为0.577的正变位,二齿差内齿轮副的内、外齿轮均须采用正变位,有时变位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面齿轮副啮合性能,采用变位插齿刀对面齿轮进行变位,建立了包含齿根过渡曲面在内的变位面齿轮全齿面理论三维几何模型,进行了承载接触分析(LTCA)和应力场分析,并以齿根弯曲应力、齿面接触应力为两个优化目标,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优化了变位系数.结果表明:面齿轮副变位对承载传动误差、齿间载荷分配、齿面载荷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对变位系数并不敏感;负变位可增加重合度,并减小大轮齿根弯曲应力峰值,但齿面接触应力、小轮齿根弯曲应力峰值增大;正变位可减小齿面接触应力、小轮齿根弯曲应力峰值,但大轮齿根弯曲应力峰值增大;优化后的变位系数既提高了齿面接触强度,又使大、小轮弯曲强度趋于接近,有利于提高面齿轮副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普通蜗杆机构磨损后产生的齿侧间隙难以调整,要求调整齿侧间隙则必然使机构的结构复杂化。采用双导程蜗杆机构,可以通过改变双导程蜗杆的轴向位置来达到调整蜗杆机构齿侧间隙的目的。本文指出双导程机构不是两个不同模数的蜗杆机构的简单组合,其实质是一种复合的相对变位蜗杆机构。这种传动的问题应当用蜗杆传动的变位理论去解决。本文指出了传动中啮合区的偏移和计算啮合区的方法。分析了两种齿形角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的范围,不同的齿形角会得到不同的啮合特性,这是生产中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两齿面在接触点处无曲率干涉才能正确啮合,由此提出一种面齿轮传动整个啮合过程的相对法曲率极值曲线曲率干涉检验的方法.建立两实体曲面干涉检验的物理模型,通过欧拉(Eurler)公式和Bertrand公式,导出曲面相对法曲率的数学解析式,对相对法曲率极值进行求解,分析两曲面在接触点无曲率干涉时相对法曲率极值的范围;建立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由插齿刀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导出被展成面齿轮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面齿轮齿面的啮合印痕及各啮合位置相对法曲率的极值曲线,并对面齿轮传动在啮合点的曲率干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行星齿轮传动与普通定轴轮系齿轮传动相比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行星齿轮传动一般均为变位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工作量十分浩繁,其中尤以几何参数的计算为最,这也是行星齿轮传动不易推广应用的一个原因。本文对NGW型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分析,就以下三个计算问题列出了它们的简捷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一、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配齿数方法; 二、用查曲线圈方法计算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 三、在内啮合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中,引入了“齿顶延长系数”的概念,并在分析插齿加工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了包括内、外啮合、滚切、插切齿轮的统一的设计用几何尺寸计算公式。最后还附有设计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