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个体大小、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和群落演替关系先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五裂槭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有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和五裂槭;组成该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6种;个体高度呈金字塔增长趋势,径级结构也有类似结果;在水平分布上,优势种为集群分布,常见种则为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在群落中的作用,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重要值最大,是群落优势种,却是一个处于衰退的种群,1500-1700m是该地区最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各指标在三个土层深度间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壤指标1500m、1600m和1700m三个海拔显著高于1800m和1850m两个海拔;沉积层和母质层两层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珙桐重要值与速效磷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幼树重要值与pH值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而成树重要值与含水量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A层土壤指标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珙桐重要值相关性最强,它们可能是珙桐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临时样地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了百里杜鹃光叶珙桐群落的层次结构、种类组成和区系等;群落中只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乔木层中光叶珙桐的重要值为43.76,群落中的种类少,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9-03—2001-0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鸟类84种,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6个集团.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地面取食集团的物种数、种群密度与灌木丛的高度和盖度成正比.影响鸟类密度的栖息地参数对于不同物种存在较大差别.对地面营巢集团鸟类而言,随着灌木高度和盖度的增加,鸟类数量明显上升;而林冠营巢集团鸟类的数量却随着灌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鸟类种群密度和均匀度受到灌丛高度异质性和乔木高度的显著影响,而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与灌木高度异质性以及乔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11):1830-1834
庙台槭为我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原记载仅零星分布于秦岭西段的个别地区.近年在河南伏牛山区首次发现庙台槭野生种群,完善和修正了我国半个多世纪关于该树种分布范围的界定,对其起源、资源保护和栽培技术研究意义重大.对庙台槭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该树种野生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庙台槭种群对生境要求严苛,种群在该调查群落中虽是优势树种之一,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极不完整,从演替趋势来看,该种群具有逐步衰退下降的动态特征.本文还对庙台槭的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左家地区典型森林群落中,对四种常见树种的生长适应性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树种种群中,落叶松是稳定型种群;槭树和蒙古栎是处于增长型的种群;水曲柳是处于强增长型的种群.落叶松和蒙古栎种群在样地内是呈均匀分布的格局;槭树种群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水曲柳种群在样地内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山西蟒河南方红豆杉群落和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内南方红豆衫(Taxus mairei)群落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在l2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0科、5l属、6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属、5种;裸子植物l科、1属、1种;被子植物36科、46属、54种;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南方红豆杉为该群落的显优势种群.从年龄结构来看,该种群的幼龄个体十分匮乏,已处于退化的早期阶段,应对该物种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黄刺玫群落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黄刺玫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群落结构以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低,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只有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优势种大部分为集群分布,非优势种则多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是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之一.本文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样地资料为基础,编制了九寨沟不同群落类型中油松种群以径级代替年龄级的生命表来阐明油松种群的结构动态特点.结果表明:①油松林中,油松种群的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存在着波动起伏的特点.生存率与积累死亡率单调下降与上升,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是前、后期大,中期平缓.表示种群幼树幼苗死亡率高,老树稀少.种群动态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②由于种间竞争,青木千林与落叶阔叶林中,油松种群衰退,幼树幼苗死亡率极高,生存率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生态特征研究,为保护该保护区珙桐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数、群落构成物种的地理成分、群落外貌特征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等。结果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群落内优势种分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层明显,已达到演替顶级阶段;保护区植物的热带分布型属所占比例较大;珙桐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结论构成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为东亚-中国区域性;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为稳定型,以无性生殖为主。  相似文献   

11.
桂西南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对(?)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岩溶植被进行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Margalef’s指数(E)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分析桂西南岩溶植被各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行、草本层由种类较少的阳性草种发展到种类丰富的耐荫草种,物种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在灌草丛阶段存在一个较小的峰值。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随后到先锋阶段明显下降,至亚顶极、顶极阶段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又略有回升,但不及藤刺灌丛阶段,亚顶极阶段与顶极阶段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乔木层由于亚顶极阶段既存活有阳性树种,又存活有阴性树种,物种多样性基本上是先锋群落阶段〈亚顶极群落阶段、亚顶极群落阶段〉顶极群落阶段。桂西南岩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并非随着演替发展而增大,而是在亚顶极阶段达到最大值;不同群落演替阶段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灌小层〉乔木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样地法,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分析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乔木和草本种类丰富,但灌木种类较少.调查区域内乔木共28种,灌木26种,草本91种,分属58科107属,各种类主要以阔叶落叶种为主;2)群落水平结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在垂直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草本层结构相对复杂稳定,灌木层结构单一;3)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明显,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都由3~4个优势种组成,群落Ⅳ乔木层只有1种优势种,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短时间不会改变这种状况;4)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各群落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远小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即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呈正相关.整体来看,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趋势为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Ⅳ.  相似文献   

13.
修文石灰岩山地篦子三尖杉灌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名慧  张佰军  刘正华 《贵州科学》2011,29(2):56-59,64
根据样方调查,对分布在黔中地区修文县六桶乡的篦子三尖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800m2的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2种,隶属52科79属.群落中乔木的个体数量很少,主要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篦子三尖杉、火棘等.群落外貌常绿,结构简单.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5.
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生活型谱以及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和17个典型群系,其群落结构复杂,生活型谱以乔、灌木为主体,为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高度、乔灌木层以及植被类型呈现规律性变化,其多样性变动主要是由人为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亚热带3个地点青钱柳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亚热带3个区域青钱柳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种群结构以及更新状况,探究影响青钱柳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为青钱柳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的方法,对3个青钱柳群落[四川沐川(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H)]进行样方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区系特征,并评价群落间的相似性。以径级代替年龄的方式分析种群结构和更新情况。【结果】四川沐川群落(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群落H)分别有维管植物32科50属70种、50科79属96种和59科100属126种;3个群落区系特征差异不显著,均以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总体表现为群落H>群落J>群落M;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相似度表现为群落M与群落J的较高,群落M与群落H的次之,群落J与群落H的较小。【结论】整体来看,不同地理分布的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相似性水平低,但其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乔木层树种优势显著,导致林分郁闭,林下光照减少,影响种群更新;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均匀;草本层占据较少空间,以蕨类植物为主;青钱柳种群天然更新在径级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导致更新不连续。从天然更新的角度看,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促进林下青钱柳幼苗幼树的生长及均匀分布,完成种群更新,使群落向着长久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乔木层树种重要值为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为测度距离,运用SPSS软件对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工林类型进行聚类划分,并分析了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根据聚类结果,按优势种命名原则,将双峰山森林群落划分为马尾松群落、杉木群落和柳杉 杉木群落,其中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出灌木层较高,草本层次之,乔木层较低的变化规律.但总体上,这些群落植物种类较少,物种多样性水平尤其是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低,应采用人工间伐、引入观赏价值高的乡土花卉及树种等方式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同时丰富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样方调查法对德江沙溪楠木Phoebe zhennan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27科32属35种,其中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蔷薇科等;群落中以楠木和杉木为优势种;群落结构简单,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其多样性复杂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孔林植物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多样性、径级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与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了孔林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与趋势。结果表明,经50多年的演替,孔林植物群落类型有所增加。除了原有的侧柏林、麻栎林和黄连木林外,新出现了刺槐林、皂荚林等阔叶林及侧柏-黄连木、侧柏-栾树、麻栎-侧柏等针阔混交林。孔林植物群落中阔叶乔木种类增加,正向顶极的落叶阔叶林演替。与50年前相比,孔林植物群落灌木层盖度有所降低,草本层盖度明显升高,外来植物种类增加,50年间灌木及草本物种组成差异明显。孔林中侧柏和刺槐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黄连种群处于良好增长阶段,而麻栎种群发展有衰退趋势。孔林典型植物群落中侧柏-牛繁缕群丛的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较低,孔林植物多样性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远高于自然生境的影响。孔林定期的灌草管理、引种栽培及旅游等活动对孔林植物群落造成了一定影响,建议在必要的人工造林、保育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对孔林的人为干扰,促进孔林植物群落向近自然林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