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学者们引介到中国以后,一直在诸多方面存在争论.由于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很难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把握,对于一些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还难以厘清.主要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称谓、"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界研究"马克思学"著作时,一定要有阶级立场和政治觉悟.因为西方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是有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政治需要服务的.我们只有本着扬弃的态度,才能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防止掉进"马克思学"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围绕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争论已成为当代学术的重要论域。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思路做一综合梳理、评价颇具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西方学术界关于这两者的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看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东方列宁学"论"列宁主义"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产生的关于"列宁主义"的几种定义,存在着种种不当和不足之处.应该确认,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俄国以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通过"中间环节"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是他们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杨娟  冷屹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33-3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哲学基本问题具有硬性的规范性作用,它是划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影响着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方式或方法,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哲学基本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近30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它与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关系,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研究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真谛与真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论述?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一直还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恩格斯是否把哲学基本问题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恩格斯是否肯定回答了思维和存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法学方法论,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界对其定位与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论。回顾了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界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探讨,这些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法哲学界所兴起的法律论证理论,为中国法律逻辑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中国的法律逻辑应定位为法律论证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逻辑学界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为中国法律逻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文学自觉"起于何时,具体内涵如何,进行了广泛讨论,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对主要分歧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导致分歧的原因,认为要解决这些分歧需要注意两点:一、要处理好当代文学观与古代文学观的关系问题;二、要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功利主义与艺术审美浑融的特质.最后,本文不主张取消"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西方的生态学思想、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在后现代思想平台上内在整合起来,试图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苏联的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作为"世界性的大学问"而被夸耀一时。对我们来说,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别样想象与理论设计,究竟是对它的积极捍卫、全面开敞抑或"跪着造反"、严重遮蔽,是对它的替代选择、创新超越抑或改旗易帜、根本拒斥?现代全球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源性的制度关联抑或只是现代性思想的必然结果,通过多元文化嵌入和广泛的智慧联盟而确立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能有机地矫正马克思主义的"反生态性"而获得重构与新生吗?"有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纯粹性的生态体系,而是蕴含着多种复杂性语义的政治图谋,它究竟是否算得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还悬而未决,更遑论能指望它见重于时代并开辟未来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三种错误观点:"无用论"、"过时论"和"速胜论"。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总结党的80年历程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跨越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它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伟大思想武器。可谓是“卓越的理论创新,伟大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时,提出要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我党的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使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由于革命斗争紧迫,他没有来得及从理论上清算自己过去的信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唯心到唯物转变不彻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准备不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晚年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的影响,应是具有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主题"与"生产力问题"的相互提升与深化,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和"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社会主义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是“三基本”、“五当代”重要问题之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深刻地、精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