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全球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嬗变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大学生价值观由一元向多元价值取向的嬗变,化价值观嬗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嬗变三个方面论述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构新的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应对价值观的嬗变。从继承中华民族讲诚信,以人为本,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格、人格,“天人合一”的优良价值传统,摒弃不正当竞争,只见物不见人,“全盘西化”,污染破坏环境的错误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了建构科学价值观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问卷”对8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在性别、专业和年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是趋于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各构成因素的平均分大小依次是:进取性、个人美德、公德、协调性、集体性、利己性;(2)不同亚群体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逆反心理”危害着大学生道德、人生观的培养和树立,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的影响和渗透力,其形成有其心理特征、认知发展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高校、教育者的客观因素。应努力改善社会和校园环境,允许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碰撞,进行教育方法的根本变换,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要进行“心”治、“理”治和“法”治。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无私奉献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无私奉献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变革和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形势下,高校应大力弘扬井冈山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权利义务、诚实守信、艰苦创业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无私奉献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变革和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形势下,高校应大力弘扬井冈山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权利义务、诚实守信、艰苦创业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郭静 《科技资讯》2007,(29):193-193
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生活在多元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嬗变,实用主义流行于校园并占据主导主导地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本文就实用主义在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价值实现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根据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利弊,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金春姬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0):70-70,75
本文通过分析延边大学朝鲜族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特点,提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当代大学生的一次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出发,就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所形成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道德叙事是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道德故事的叙述、交流,有效突破僵硬、死板的“基础”理论阐述,切实帮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道德叙事的实证运用值得创新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发展的新趋势、根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现出主体的自我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强烈的功利色彩和利己主义、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等新趋势,其根源是大学班级德育功能弱化、社会价值观流变、社会风气的滑坡和大学生德育考评变异等因素所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价值教育观、注重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和树立超前导向原则等是应对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道德水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及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能否统一,存有“分裂论”、“伪善论”和“统一论”之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表现为“目的”与“手段”、“动机”与“行为”、“表象”与“内质”的分裂。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是道德实践。“知行统一”、“教评结合”和“校社共建”是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用一定的数据资料说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嬗变的原因及趋势,探索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风貌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市场经济,而是要从国际、国内、历史、高校内部等多视角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负面影响将随着二者的结合和发展而不断减弱。大学生道德修养不仅要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一体,还要从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两个十分现实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既广袤恢宏又连绵不断的巨系统,它由诸如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团体道德等子系统组成。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7岁——21岁),是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团体道德的接受期和“实习”期。由于教育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上存在着不少“盲点”,这里主要试析几点。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具有时代性特点,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归因主要在于西方各种思潮理论的冲击、现实教育"异化"的困窘及社会的嬗变,因此,必须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机制、实施综合化教育策略等方面深入探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向。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成为我们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都要依法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行品质和德行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守住清白     
在这个价值观嬗变的时代,如果说“老老实实做事”在生存的压力、制度的规范等外界或内在因素的驱动下还可以身体力行,那么能达到“清清白白做人”的境界就不容易了,这已不是简单的激情所至,而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对抗世俗的诱惑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高校是各种新思潮汇集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复杂嬗变,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为防止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和毒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使校园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