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又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风险。为了避免在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作出合理估计。  相似文献   

2.
陈朝 《科技资讯》2008,(12):194-194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又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风险。为了避免在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作出合理估计。为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可以采取后进先出法,对应收账款要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应采用加速折旧法等,这就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  相似文献   

6.
许娜 《科技资讯》2006,(18):224-224
1.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企业成为风险的直接承担,章从谨慎性原则的角度出发,在会计处理上必须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孔翎  李敏  康建英 《科技信息》2007,(21):273-273
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而是在具体资产项目减值损失的内容当中做出不同资产减值损失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崔青春 《科技资讯》2006,(12):249-249
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存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而是在具体资产项目减值损失计量的内容当中作出不同资产减值损失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西方企业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到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和实施是对原会计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陈昶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197-197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新制度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本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当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为210亿元之多,我们在庆幸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却不得不注意到这项巨大的减值准备正是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成为上市公司以后经营状况不佳年度的利润来源。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以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为借口,为达到自身目的而进行随意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愈演愈烈。故笔者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是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在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既要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只确认损失。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笔者为此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沈蓉 《甘肃科技》2012,28(3):122-124,149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资产减值准则探析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面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在会计的具体工作中,谨慎性原则已经在会计工作中根深蒂固。在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该文首先论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其次简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和如何正确应用,最后对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解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