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崇拜是白族宗教信仰的特有形式。本主神祗所在场所本主庙,是白族村民祈祷保佑的圣地和村社节日聚会的场所。本主神,白族话称为“武憎”(vxzex)。白族村落几乎每一个自然村就有自己的一位本主,有的则因水域、地域关系,数村有一位。在众多的本主神中,他们的来源可以说是等级不分,贵贱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少长不分,只要是有功于民而受人尊敬的都可以成本主。以历史角度来考察,在丰富的白  相似文献   

2.
在大理地区,由南诏、大理国及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寺庙(观)、浮图(塔)的分布很广。从著名的崇圣寺三塔、鸡足山的寺院,到各个村寨,都有各种类型的寺庙和塔的建筑。佛教信仰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被世人称为“妙香国”。但是在白族地区流行的佛教当中,又与中原等地的佛教有不同之点,即白族的佛教信仰中,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的遗痕,如图腾崇拜的仪式和本主崇拜。本文就对白族佛教信仰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与南诏、大理国的政治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主庙是白族宗教文化最典型的物质形态,内容丰富、雕饰精美,集中体现了白族建筑中高度成熟的建筑、雕刻、彩绘、书画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原始宗教文化、汉文化、周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交融与叠合。本主庙借助建筑外观形式、装饰、色彩等要素,用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而深邃的文化信息,主要表现在敬神礼人,以人为本;求吉祈福,乐天安命;文化整合,雅俗共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提起大理,人们就会想起电影《五朵金花》,想起雄奇秀丽的苍山洱海,想起优美动听的白族民歌,以及蝴蝶泉、三塔寺、三月街、绕三灵等等。大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山、洱海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这样具有多种身份的地区全国尚不多见。因此,研究大理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是促进大理地区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富裕边疆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在择善而从,不断完善自己。白族在与各民族长期交往中,特别在与汉民族交往中不断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元人郭松年在其《大理行记》中说“大理之民……其宫室、楼观、言语、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  相似文献   

7.
王铁 《科技潮》2000,(8):152-152
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滇南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大理风光,处处皆景.其中尤以"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鸡足山、石宝山"四处胜景最为著名,可谓有说不尽的风花雪月,看不完的人文天巧,于今年4月19日发行的特种邮票《大理风光》.将上述四处景观浓缩于四枚方寸之中,拈来胜迹.使观者于山光水色中.享其自然韵味与物语胸襟.心游纸上而观瞻寄情,此当可谓集邮者的一桩乐事。  相似文献   

8.
大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白族主要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从远古到近现代,白、汉、彝、回等民族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洱海地区成了云南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地之一,尤其是滇西的交通要地。大理地区新闻报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丰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三月亍的起源 三月街,座落在点苍山中和峰的下面,大理名城的西边。街期一般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到二十五日结束,是我省最大的一个民族物资交流市场。 三月街物资交流盛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属于佛教的庙会。 远在相当于唐、宋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由于受到印度和唐朝佛教的影响,佛教曾是当时的主要宗教,连国王也崇奉佛教,当时曾大造佛殿,建筑佛塔,俗称“仙都”的中和寺和“佛都”的崇圣寺和大理三塔都是紧靠着三月街兴建的。当时的大理既是南诏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在这种佛教的活动中心地带,必然有盛大的庙会举行。  相似文献   

10.
古代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严重,巫教、道教、佛教都加以信奉,本主则熔巫、道、释于一炉而崇拜之。然而,白族也并非天生的有神论者,和兄弟民族的先民一样,他们的先民也经历了没有宗教观念的漫长岁月,即便在后来宗教弥漫于整个民族的时期,在白族的部分群众中,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也有无神论思想在闪光。本文试图借助白族民间文学资料和地方历史文献,对古代白族的无神论思想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原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诏史研究室”,已有20多年的学术历史。南诏史研究室取得的一些成果,如张树芳《大理丛书·金石录》;周祜《大理古碑研究》、《大理历史文化论集》;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南诏大理白族史论集》;段伶《白族词曲格律通论》、《白族勒墨人原始宗教实录》等均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剑川石窟在内容上分为南诏国王造像与佛教造像两类;结构上既有巨像深窟,也有浅刻浮雕、线雕;工艺上有精雕细制,也有粗制滥造;雕刻时间有南诏时期,也有大理时期;有的有题记,有的无题记。剑川石窟主体应完成于南诏中后期,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大理国时期。石窟的精华部分为南诏王室所造,其余为大理王室及南诏、大理时期的善男信女个人捐造。石窟中有南诏王形象的三窟是南诏王族乌蛮民族祖先崇拜的遗迹,而非本主。南诏王室所造的石窟精华部分应为技艺成熟的四川工匠所为,而非本地的白族工匠。  相似文献   

13.
白语琐谭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即居于洱海地区。《史论·西南夷列传》中说:“古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说白语,彝族人民说彝语,汉族人民说汉语。汉语和白语彝语都属汉藏语系的有声调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除本民族语言外,在广大的白族、彝族和部分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汉语方言,它的特色主要是保留了中古入声的五声调语,可以称之为“土著汉话”。 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主要流行于下关、大理、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它的声调调类有五:  相似文献   

15.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遐迩闻名的大理,不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而且得天独厚,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因而被誉为“东方瑞士”。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无人为之赞叹不已。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理被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无数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大理观光旅游,无不以能饱览大理秀丽妩媚的风光为快事。但在大理的风景名胜旅游点中,洱海的小普陀真可谓是个别具一格的风景胜地。近年来,在反映大理风光的图片和电视中,人们都常见到风景如画的洱海小普陀的图影,给人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小普陀位于洱海东岸的挖色海湾。它是一个高出海面约二至四米的石灰岩小岛屿。岛上建有一座四角飞檐叠起的两层楼阁,非常精巧别致。从远处望去,楼阁碧海四环,飘然屹立在洱海水面上,有人说它就象一颗镶嵌在洱海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有人说它酷似一座天然生成的盆景;有人又说它犹如一颗加盖在洱海水面上玲珑剔透的印章。乘船登临小普  相似文献   

17.
歌谣是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是反映一个民旋社会历史演变的活化石,要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足迹和社会生活,歌谣是最好的标本。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但白族歌谣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到现在为止,收集整理多,理论研究少;社会学研究多,立体研究少。有鉴于此,大理学院与日本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4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共同举办“中日白族歌谣文化学术研讨会”,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国内外学界同仁的研究目光,共同关注以歌谣为代表的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0日至2009年5月15日,利用样线法对大理洱海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洱海公园鸟类有18种,隶属于5目10科14属。就居留类型而言,留鸟14种,候鸟4种;从分布类型来看,古北型8种,东洋型6种,南中国型2种,季风型1种,不易归类型1种。该地的优势种为黑头金翅雀、树麻雀、小鹀和黄腰柳莺。洱海公园鸟类多样性指数为H=2.09,次生乔木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建筑区域的鸟类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提出撰写《大理上下四千年》教材及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构想,受到学院重视,2004年由科技处列为院级重点项目公开招标,民族文化研究所中标,于2005年初开始实施。经反复酝酿讨论并听取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初定20集:《远古遗踪》《庄开滇》《南诏崛起》《天宝干戈》《思平故里》《妙香佛国》《世祖平南》《马嘶花放》《帅府义旗》《辛亥风云》《白州辉煌》;《观音崇拜》《本主信仰》《高僧大德》《骚人墨客》《古道沧桑》《白族商帮》《科技精英》《白族乡音》《南天瑰宝》,由课题组分头撰写,作为向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典的献礼。现先将其中《观音崇拜》一集刊出,就教于方家学者,以便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生活着近百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民族的后裔。每年5月7日到12日,他们都要穿上民族服装,走上街头,吹奏本民族的乐器,表演本民族的歌舞,出售民族的传统食品,并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