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证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中网侧变换器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及功率因数可调,以TMS320F2812 DSP为控制核心,利用智能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直流电容等器件建立交-直-交双PWM变换器.通过对网侧PWM变换器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数学模型的分析,确定基于电网电压定向及前馈解耦的控制策略,并详细给出了PI参数具体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功率因数可调及变换器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及调节器参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应用于恒频变速风力发电系统的三相电压源型PWM变换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针对三相电压源型PWM变换器输出电压响应慢的缺点,本文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网侧变换器及空间电压矢量SVPWM调制方式,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快速调节直流侧电压达到稳定,能够控制输入电流波形及相位,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双馈异步风电机组并网高性能控制,系统研究了双馈式异步风力发电机交直交电压定向控制,通过双PWM变换器对风力发电机转子进行励磁控制。依据电压定向控制原理,在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网侧并网系统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电压定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励磁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交流励磁电源的控制方案.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基础上,分别对转子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馈电机数学模型,并对空载并网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系统在变风速条件下无冲击电流并网.采用直接电流控制对网侧变换器进行控制,并实现了能量双向流动,功率因数可调,使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运行在次同步和超同步两种状态下.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单相PWM整流器直流侧含有2倍基波频率的纹波电能,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周期波动.传统方法采用无源滤波的方式,通过在直流侧添加大电容滤除低频谐波电流.但这种电容体积较大,不利于设计高能量密度的变换器.本文利用有功功率解耦的方法,利用直流电容存储纹波电能.可稳定输出电压,减小电容值.然后对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使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系统快速响应和稳定特性.该方法通过仿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双PWM变频器系统的控制策略.在PWM整流侧采用空间矢量的无电压传感器的虚拟磁链的直接功率控制和在PWM逆变侧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这些控制策略使系统保持了很好的动态响应和静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有良好性能.从PWM逆变侧到PWM整流侧增加的功率环提高了功率能量流动的动态特性,使输入和输出能量匹配从而减小直流侧电容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传统PWM整流器中存在的严重谐波污染,以及电流相位滞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加入了交流侧电压前馈环节。为了实现交流侧电流正弦化,虚构了一个与交流侧电压相差90°的电压,通过锁相环技术实现交流电压相位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交流侧能够以近似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直流侧电压超调量小且输出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双馈式风力发电机(DFIG)为主体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快速提高,为了确保风电接入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系统对并网风力发电机在电网故障,特别是电网电压骤降故障下的低压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电网对称故障时DFIG的暂态特性,通过对转子电流与定子磁链的关系分析得出优化转子侧变换器控制策略的方案,通过配合改进网侧变流器控制方法为DFIG在电网电压跌落期间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从而使电网对称故障时的定转子过电流和直流母线侧过电压的情况得到解决。在研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转子侧和网侧变换器控制策略的Matlab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于对称电压跌落故障时的LVRT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逆变器输出电压为谐波含量很小的正弦波,并获得较高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在控制策略上选择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并利用空间矢量对称性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单优化。为了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波形,本文应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PWM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分别通过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实现稳定控制。这种控制方法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响应。MATLAB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保持输出直流电压的快速稳定,减小电容容量,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扰动性能,本文主要根据变换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平衡关系,分析了网侧PWM变换器前馈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抗负载扰动和电网电压波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交流伺服电机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理论以及模糊控制理论,实现了以DSP为控制器,淡主回路,以模糊控制器为速度环,以矢量控制滞环比较器为电流环的交流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2.
提出通过开发控制冗余提高舰艇操纵系统可靠性的思想,给出了控制冗余的严格定义和分类;讨论了控制冗余开发问题及可重构舰艇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研究了控制冗余的配置问题和控制可重构舰艇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潜艇系统进行了具体讨论,提出了一种控制可重构潜艇布局方案,并与常规布局进行了可靠性对比。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非线性智能控制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问题,介绍了稳定性控制的设计和实现技术,并给出了实验结果与结论.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部分,也是控制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它在加强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控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从更高的层次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确定与非线性H^∞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局部鲁棒镇定,提出了不确定系统的Lyapunov型可镇定的鲁棒性概念。在不确定项满足模有界结构条件下,对控制矩阵的不确定性分2种情况,分别从H^∞控制和微分几何角度,给出了非线性H^∞控制与非线性系统Lyapunov型可镇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内模控制与PI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分析和比较了内模控制器 (IMC)和PI控制器在克服时间滞后方面原理的不同 ;并在分析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仿真实现了两者在绝对误差积分 (IAE)方面的比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模控制器比PI控制器优越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并根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PC的一种新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重点论述了基于PC的控制解决方案的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基于PC的控制解决方案将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控制系统由于低成本、高可靠性、节约连接线、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工业自动化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介绍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基本问题,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进展,最后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控制的自动发电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更好地跟踪电力系统负荷变化,将模糊技术引入自动发电控制(AGC),区别于传统的AGC中的比例积分(PI)控制,从已有的运行经验中提取归纳出经验规则,并用相关的模糊逻辑构建一个AGC的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用模糊控制器实现的AGC,其控制性能优于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控制方式—I—PD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I-PD控制方式,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