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迎接第二次绿色革命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与平台的形成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农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把握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时代机遇,在比较分析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与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体系"超农业"发展观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新的经济时代,农业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产业。本文通过对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和中国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生物经济时代新型农业体系的框架内容与当前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易相发展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1.生物经济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最先由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弗·迈耶(Stan Davisand Christopher Meyer)于2000年5月正式提出。上海的《经济展望》杂志几乎同时甚至稍早正式提出了"生物经济"这一新名词。但他们均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关于"生物经济"的正式定义较早出现的有:  相似文献   

4.
杨景萍 《科技资讯》2011,(27):160-160
农业现代化发展应该认清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先进技术、发展"以工带农"的市场经济模式,全面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当前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迫切性,总结了现代化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为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04,(5):21-22
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发展从追求吃饱饭到追求吃好饭,吃的健康。绿色安全且富有营养物质的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大量提升。加强功能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中国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作为功能农业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具有使农作物定量含有某种或某几种矿物质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我国“隐性饥饿”问题。本文综述了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发展成因及创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发展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改善“隐性饥饿”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所遇到的能源危机问题,提出我国在能源危机时代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路是在农业机械上使用和推广生物柴油。本文还分析了目前我国开发和推广生物柴油的有利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研究生物柴油在农业和其它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没有农业就没有世界。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农业产品的人均消费量远比经济落后地区多得多,对农产品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菜篮子工程”成了“农业”的代名词,它已成为社会流行的通俗名称,这个名称的独到之处- 就是把“农业”与人们餐桌上的生活连在了一起。事实上农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重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农业建设是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重要一环。作为一个国家没有农业,它是一个跛腿的国家,作为一个城市没有农业它是一个干枯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张林鹤 《甘肃科技》2010,26(20):179-180,173
针对当前世界能源短缺问题,介绍了生物柴油发展前景,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可行性和意义,从而为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和汽车工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试论"精细农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康钱 《科技资讯》2005,(22):122-122
本文从世界高速发展的农业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后得出发展“精细农业”的必然性,同时就“精细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实践作了论述,提出了“精细农业”在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的重要影响,及其研究、发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部地区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充分利用西部广阔的生物质能开发空间,相当丰富的生物资源,初具规模的生物产业以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优势资源,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发展农业生物经济,医药生物经济,工业生物经济,能源生物经济,环境生物经济为战略内容,以精神生态,人才团队,物质平台,制度环境为战略关键,以管理体制,投融资与财税,知识产权,生物资源为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怎样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议题,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及西部高校十分重视该问题。社会学方法中的“弱干预”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高水平社会的小力度干预,“强干预”则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低水平社会的大力度干预。迁移到高等教育领域,该概念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为标准,认为没有达到缩小两者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弱干预”;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强干预”。从现实的数据分析,从1999年到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在绝对数量上有所缩小,但在反映质的排名上的差距却在加大。从历史的事件分析,中央政府出于战略转移与国防建设需要所实行的东部高等教育向西部的迁移改变了东西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为了实现新时期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强干预”的主导作用,鼓励东部地区优质高校到西部办分校;西部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强干预”的辅助工作,制定更加开放、灵活与优质的政策吸引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向西部迁移;西部地方高校需要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强干预”对策,落实“强干预”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创业”热潮的时代背景下,能否从现有的教育理念中发现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理论因子,拓宽创业教育理论视野,提升创业教育实践层次,是关乎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一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现代“新自由主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概念“理智的探究者”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强调了“拥有知识即能够做事”的知识观,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市民化、如何实现市民化,是当今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剖析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回流”、“融城”双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市民化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凸显“领头羊”角色,在理念上、制度上、服务上进行创新,由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事物,“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慕课和反转课堂就是当前和未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商丘师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例,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在高校散打专选教学中的应用,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特点,并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可作为工具为其他自然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形成新学科。生命科学也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用它去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可产生“社会基因学”和 “经济基因学”。“社会基因学”即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定律”可称为 “经济基因学第一定律”。经济和资产的数学重组、物理重组、化学重组和生物重组是经济基因学的表现形式。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因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应开始实施“社会基因组计划”和“经济基因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大大促进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一项制度的安排或者政策的推行,其中必有利.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明显的“农进渔退”,其利就是一定时空条件下鄱阳湖区“农进渔退”的正向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