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明秋水仙素诱导杜梨四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本次试验以杜梨萌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处理对杜梨种子的诱变效应,对诱变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0.5%秋水仙素处理48 h的杜梨种子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为26.67%。四倍体诱变株染色体数4n=68条,是二倍体植株(2n=34)的2倍;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测表明,四倍体诱变株叶片细胞DNA数量是二倍体植株的2倍。杜梨四倍体呈现有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变大等表型特征,还表现出叶绿素质量分数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大等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因多倍体器官巨型性、抗逆性强及代谢产物含量升高等特性,多倍体诱导常被用于药用植物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在体外诱导椒样薄荷含芽的茎段,以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植株。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g/L)的秋水仙素对椒样薄荷茎段处理不同时间,从茎段的死亡率、再生苗的诱导和生长情况以及变异植株诱导率综合考虑,筛选出最适的秋水仙素处理组合为150 mg/L处理48 h。并对变异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气孔大小和密度以及染色体数目等进行观察统计,成功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椒样薄荷植株,为椒样薄荷的品种改良和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秋水仙素活体滴液法及离体浸渍法对南高丛越橘无菌苗"V3"进行四倍体诱导,筛选诱变处理的最佳组合,并采用茎尖染色体计数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诱变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和形态检测.结果表明:浸渍法诱变效果优于滴液法,能获得更多的嵌合体变异株.浸渍法中以0.10%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浸泡越橘茎尖24h的效果最好,获得变异植株5株,茎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8,二倍体对照为2n=2x=24.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茎杆变粗,叶片变厚,颜色加深,表皮毛增加.石蜡切片法表明:变异株主脉直径、上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4.
以秋花独蒜兰(Pleione maculata Lindl.)拟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及时间条件下,对秋水仙素诱导秋花独蒜兰多倍化的诱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60 h时,诱导结果最佳,变异率为25.64%;细胞学鉴定表明,该方法诱导培育的植株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多为2n=76~80条,而对照2n=38~40条.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金线莲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48h诱变效果最佳,其诱变率可达48%.变异植株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植株高大,茎段粗壮,节间长,叶大而厚,叶色深,根粗壮.叶片气孔及保卫细胞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增多.对变异株进行根尖染色体观察发现,其根尖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6.
阳桃四倍体植株诱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秋水仙素对阳桃茎尖进行四倍体植株诱导.结果表明,浸泡法处理的效果最好,诱导频率最高可达29.6%,而混培法和点滴法较差.浸泡法以质量分数为0.002的秋水仙素处理25h为最适宜,混培法以质量分数为0.002的秋水仙素处理20d效果最好.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变异植株经染色体倍性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4,属四倍体植株类型.同时,对阳桃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进行形态观察发现,四倍体植株叶色浓绿,叶面积增大,但叶长与叶宽的比值却减小,保卫细胞的长度、宽度.以及叶绿体含量也增大,气孔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7.
同源四倍体芦荟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 .)的茎段、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 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 ,将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分别用浓度为 0 .0 1% ,0 .0 2 % ,0 .0 5 %的秋水仙素以不同的方法和时间处理 ,丛生芽和微块茎能较好地诱出变异体 ,其中以 0 .0 2 %的秋水仙素棉球覆盖处理丛生芽 4 8h诱变效果最好 .变异体叶片肥厚、根粗壮 .筛选稳定的变异体继代 ,经染色体数目观察 ,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 n=2×x=14 ,x=7,不同变异体染色体数目不同 ,其中 80 %以上的变异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4×x=2 8,x=7,为同源四倍体 .四倍体气孔器明显大于二倍体 .四倍体试管苗在 MS BA4 mg/l NAA0 .2 mg/l可以大量增殖 ,并于 1/2 MS NAA0 .3mg/l IAA0 .3mg/l培养基上诱大量根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素诱导越橘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秋水仙素浸渍法及培养基添加法对南高丛越橘组培苗"3#"进行了四倍体诱导,结果表明:浸渍法诱变效果优于培养基添加法,获得的变异株系多为嵌合体,0.1%的秋水仙素茎尖浸泡24h为最佳诱变组合,存活率为70%,变异率为13.33%,四倍体植株率为6.67%.通过对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数目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生理指标的检测,证明四倍体较二倍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刚展开子叶的甜瓜植株为材料,采用低温-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全部成活,通过检测气孔-叶绿体的变化情况,选出4株定植于营养箱内,采收全部植株所结果实,保留种子并测量.采收期过后,用嫩芽叶尖为材料,对3株甜瓜进行染色体计数检测,检出1个四倍体.结果表明:低温-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秋水仙素的毒害作用,提高植株成活率.植株后期,有由四倍体回复到二倍体的现象,说明在植株生长后期倍性稳定性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EMS诱变南高丛越橘及抗旱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越橘品种V5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分别以0.1%,0.2%,0.3%,0.4%,0.5%的浓度进行诱变处理,统计试管苗的平均增殖率,待其出瓶生根,长至15 cm高时筛选形态变异植株,统计变异率,并对M0代植株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抗性指标,从生理方面对抗旱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从形态上,存在4种变异类型:叶片明显变大、花叶类型、分枝能力明显增强、叶片皱缩;综合各个生理指标,0.4%和0.5%的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苗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1.
以黄芪种子和带子叶的上胚为处理对象,用在培养基里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黄芪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对象的诱导效果受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两方面的影响.以成熟种子为处理对象,各种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均可诱导出多倍体植株,但以秋水仙素浓度100mg/L,处理时间14d的组合加倍率最高,达13.3%;以带子叶的上胚为处理对象,从秋水仙素浓度50mg/L,处理时间7d开始有较低的加倍率,以秋水仙素浓度100mg/L处理时间7d的加倍效果最好,为10.9%.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2;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2x=16.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冰水混合物、0.7 mmol/L环己酰胺和0.2%秋水仙素3种试剂,在多个时间梯度对生长旺盛的杂种鹅掌楸体胚苗根尖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压片法进行制片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冰水混合物处理6 h,0.7 mmol/L环己酰胺处理2 h,0.2%秋水仙素处理4 h,均可获得较多的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相比较而言,采用环己酰胺和秋水仙素作为预处理试剂获得的染色体形态较好。利用0.7 mmol/L环己酰胺对鹅掌楸根尖染色体进行2 h的预处理后,采用卡宝品红压片法制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显示,杂种鹅掌楸染色体为38条,核型公式为2n=38=26m+8sm+2st+2t,核型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3.
菜心多倍体诱变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菜心种子及幼苗生长点获得多倍体的方法,并对获得的四倍体与二倍体(CK)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以及结籽率等的比较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在10~15℃的条件下,用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幼苗生长点48小时的诱变效果最好,诱变率可达26.67%,浸泡种子效果不佳,最高诱变率仅为4.0%。(2)对四倍体植株分别进行人工自交均获得了种子,但结籽率较二倍体(CK)明显降低,平均达42.3%,而八倍体植株几乎是完全不育的。(3)与二倍体(CK)比较,四倍体植株生长旺盛,花薹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4)随着染色体组的增加,花粉粒大小和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均显著增加,可作为鉴定植株倍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在覆膜滴灌形式下对1年生多倍体青杨(Populus cathayana)扦插苗生长、根系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出更适合其生长规律的滴肥方式,旨在提高多倍体青杨扦插苗质量的条件下缩短苗木生长周期,为不同倍性青杨扦插苗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倍体、3倍体和4倍体1年生青杨扦插苗为对象,设置覆膜滴灌下指数施肥(8.01 g/株, EF)、常规施肥 (7.98 g/株, CF) 和不施肥 (CK) 3种处理。每次施肥前测定青杨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绘制生长曲线。在生长旺盛期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最终收获苗木后,分离根系对其进行扫描,获得根系形态指标。最后烘干苗木根、茎、叶测定各器官生物量。【结果】 生长结束时与指数滴肥处理相比,常规滴肥处理更显著地促进青杨扦插苗生长,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80%和13.81%(P<0.05),多倍体(3倍体、4倍体)苗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显著增加,4倍体青杨插条根系生物量最高为25.73 g。主要表现在多倍体苗木根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显著高出对照182.60%、32.97%、122.02%、119.48%和178.25%(P<0.05),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3倍体>4倍体>2倍体植株的。常规滴肥下多倍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高出14.66%,苗木单株光合产量较对照显著高出38.79%,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4倍体>3倍体>2倍体。覆膜常规滴肥苗木气孔导度低于指数滴肥,但却保持着较高的胞间CO2浓度,其中多倍体植株气孔导度大于2倍体植株的。【结论】 覆膜滴肥情况下,常规滴肥更有助于促进多倍体青杨扦插苗生长,3倍体和4倍体植株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草莓试管苗与土培苗气孔形态和气孔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试管苗与土培苗气孔形态和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试管苗气孔大小和气孔开度都明显大于土培苗,气孔无关闭能力;土培苗与试管苗两者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试管苗叶片保水能力差可能主要与气孔无关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菊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后代的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微波处理后的菊花花蕾、叶片和茎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如下结果:1.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外植体均能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多以丛生苗的形式再生.其中,花蕾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苗的再生频率最高,花蕾可以作为菊花组织培养的良好起始材料;2.比较不同的培养基激素成分显示,在MS 6-BA3 mg/L NAA 0.5 mg/L的培养基上菊花花蕾再生频率最高;3.从诱变育种的角度考虑,微波处理20 s对菊花花蕾的离体培养是较理想的剂量;4.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了明显可见的形态变异.形态变异主要有4种类型:1)花序由头状花序转变为唇形花,花、茎、叶等形态特征与唇形科的植物(如:紫苏)非常相似;2)节间比亲本长约0.5 cm左右,叶片变大,枝条分蘖能力降低;3)在同一植株上开出的花朵出现了3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即粉红、玫瑰红、深红色;4)株形出现丛生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组织培养实现菊花育种和利用获得的突变体研究栽培菊花的起源和菊花花发育提供了极好的前提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对大青杨(Poplus ussuriensis)无性系叶芽用秋水仙碱诱导处理获得的变异株进行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鉴定,证实所获得的4个变异株均为多倍体,这些变异株在形态特征方面具有巨大性,苗期在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表现突出,染色体鉴定证实其多倍性,具有巨大潜在的商业和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大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 ECS)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并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看护细胞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以及大蕉ECS及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采用贡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大蕉原生质体培养15 d后细胞分裂频率达到8.5%,培养30 d后细胞团形成率为0.35%;而以大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全部原生质体褐化,不能正常发育.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大蕉ECS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除含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的细胞(2n=3x=33)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其中绝大部分细胞含有多倍和非整倍的染色体数目,仅14.5%的细胞含正常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但通过ECS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具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2n=3x=33).  相似文献   

19.
在籼稻品种中籼3037试管苗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现一种无性系变异株,其植株矮小,生长势弱,高度不育.细胞学鉴定表明,该变异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23,比正常植株少了一条染色体,因而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可见到一条未配对的单价染色体.用来源于水稻着丝粒特异串联重复序列RCS2以及亚端粒特异串联重复序列Os48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单价体染色体上的RCS2信号较弱,且位于染色体的中部,在其长臂末端有较强的Os48杂交信号,这些特征均与水稻第8号染色体的特征非常类似.进一步以水稻染色体特异的分子细胞学标记进行鉴定,确认该变异株为第8号染色体的单体.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玻璃苗中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苗,而含水量高于正常苗,玻璃苗中的自由水与束缚水之比为正常苗的3.7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璃苗叶片气孔开度小,保卫细胞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