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价铬离子在电沉积过程中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证明三价铬离子在HCl体系中适应电活性物质是〔Cr(H2O)6〕^3+,不同pH通过溶液中的存在形态而影响Cr^3+电沉积过程,同时证实了Cr^3+在HCOOH或(NH2)2CO存在时不与三价铬形成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铬(Ⅲ)离子催化铈(Ⅳ)离子氧化甲酸的反应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30C~45℃区间氧化甲酸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和甲酸为一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a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 ]增加而增大,而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的反应机理,通过kabs与HSO4^-的依赖关系,并结合Ce(Ⅳ)在溶液中的平衡,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荤活性物种是Ce(SO4)2,还计算出一些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经铈离子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铈离子引发纤维素直接接枝丙烯酸的方法,该方法在完全水介质中进行且含均聚物最少。纤维素原料用硝酸铈铵(CAN)引发预处理,加入计量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利用正交分析讨论铈离子引发机理、影响预处理和接枝共聚的诸因素,纤维素接枝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20mmol/LCAN在0.14mol/L硝酸溶液中预处理2小时,在含6%(v/v)丙烯酸的0.28mol/L硝酸溶液中接枝3.5小时,接技物的接技率可达157%。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微量铱(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二乙醇胺(DEA)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铱(Ⅲ)离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效能.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铱(Ⅲ)离子也为一级,对二乙醇胺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nap=0.47~0.58).在氮气保护下,反应能引发丙烯腈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有自由基产生.通过kobs与[HSO4^-]的依赖关系,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是Ce(SO4)^2+,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5.
在l-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E_4离子液体中,以Zn(BF_4)_2为锌盐,研究了在铂基底上锌的电沉积.对锌盐浓度、温度对锌电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锌的成核机理.根据Scharifkera和Hills模型处理得到的无因次曲线,发现锌在铂电极上的电结晶在初始短时间内按三维瞬时成核机理形成.随着时间增长,成核过程变成既不是瞬时成核也非连续成核的一种混合成核模式.温度升高与锌盐浓度增加都使得锌的还原电位正移,过电位减小.SEM结果表明,在锌盐浓度与温度较高时得到的镀层较致密且颗粒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阴极极化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研究Fe-Ni-P合金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Fe-Ni-P合金较Fe-Ni合金有较负的沉积电位,随着镀液pH值的增加,Fe-Ni-P合金的阴极沉积反应速度变小.采用恒电位阶跃技术研究Fe-Ni-P合金的电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该合金的电结晶过程遵循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模式,且随着过电位的增加,电极表面晶核数增多.  相似文献   

7.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增加而增大,但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没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生成双核加合物的反应机理,通过kobs与HSO4-的依赖关系,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是Ce(SO4)2+,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8.
"离子液体中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电沉积机理及取向控制研究"是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田鹏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Te在Pt电极上电沉积和溶解过程.结果表明:Te的电沉积过程比较复杂,在不同电位区间,其电沉积可以是4-电子、1-电子或者2-电子过程;在较负电位下,Te可进一步还原成H2Te;本体Te阳极溶解过程先为4-电子,后为6-电子过程.本文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Te电沉积和溶解过程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以探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及表面合金化.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还原时,铝络合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铝,接着生成的金属铝与铜基体形成铜铝合金.电沉积实验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物相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样品侧面线扫描照片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时与铜基体形成合金,具有明显的过渡层.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AlCu和Al2Cu,这与铝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吻合,即生成两种新的产物铜铝合金.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n2 在金盘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在特别提纯的1 mol/L HCl支持电解质溶液中,Sn2 在金盘电极上可以产生清晰的欠电位沉积峰和本体沉积峰.基于Au/Sn欠电位体系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发展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Sn2 浓度在1.96×10-10~2.91×10-s 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有线性关系.连续7次测定1.0×10-9 mol/L Sn2 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06%.该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所得结果与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所得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Sn在Pt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对锡在铂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UPD)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沉积时间锡在铂电极上的覆盖度与电位的关系以及锡的吸附沉积量及氧化溶解量与电位的关系,并用循环伏安法对锡原子层的溶出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14.
在进行镍铁合金电镀工艺研究试验过程中,发现所选配方中电流密度范围不正确,通过利用Hull槽试验,确定出正确的最佳范围,纠正了该配方中的错误,最终获得理想的镍铁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制备TaN薄膜;掠入谢的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薄膜晶粒细小、结构致密,是面心立方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 M 2 高速钢离子束增强沉积表面改性层中碳化物相的组织形态与相结 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能离子束可穿透表面氮化物涂层并注入基体,轰击其主 要碳化物相M6C,使其形成包括“嵌镶块”和“晶界结构特征花样”等亚结构组织和 缺陷。这为进一步研究其表面强化机制等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贵州的情况选用土壤、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盈亏量3个生态因子,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贵州省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敏感区面积最广占全省的61.28%,其次为较不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分别占18.86%和18.04%,不敏感性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1.15%,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为0.67%。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19.
熔融沉积制造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FDM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中,使用一个包含22个尺寸、几何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特征的测试件,采用一个具有最少试验次数的正交试验得到27个FDM原型。通过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和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来测量原型件的各种特征,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据此结果来评估FDM原型件的质量。取得了加工工艺参数与原型件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的优化设置能大幅度改善原型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离子束辅助沉积法制备TiAlN/TiB2纳米多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调制比例的TiAlN/TiB2纳米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压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薄膜调制比例对其硬度、内应力和膜基结合力等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制比例从8∶1变化到25∶1,多层膜的硬度在29~34 GPa之间变化,所有多层膜的硬度均高于TiAlN和TiB2两种各体层材料通过混合法则得的结果,结合XRD结果分析认为,TiAlN(111)择优取向是薄膜硬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