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表明: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的是多孔纳米材料,且低温(400,600,7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的MgSnO3复合氧化物,高温(750,85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的Mg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Mg2SnO4,900℃热分解得到的是MgO和SnO2的混合物。所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均为多孔材料,而且孔径、结晶度及电化学性能均依赖于分解温度。若从容量和循环寿命折中考虑,850℃热分解试样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影响纳米锌铝复合氧化物紫外吸收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制全返混液膜反应器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为30~90 nm的纳米锌铝复合氧化物.研究了Zn/Al摩尔比、锌铝复合氧化物前体的晶体结构完整性、煅烧温度及升温速率对锌铝复合氧化物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铝复合氧化物紫外吸收性能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Zn/Al摩尔比提高、锌铝复合氧化物前体的晶体结构完整有利于增强紫外吸收性能;煅烧温度在400~600 ℃范围时,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锌铝复合氧化物紫外吸收性能增强,而在700~900 ℃范围时,煅烧温度升高紫外吸收性能降低;升温速率变化对锌铝复合氧化物紫外吸收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Co-Nd复合氧化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初步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钕的前驱体,利用差热分析(DTA)确定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四种不同的黑色粉体,分别对它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600℃和1000℃产物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粒形状为类球形,平均粒径小于100nm.  相似文献   

4.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热分解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热分解过程对以其为前体制备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热重差热分析研究了镁铝摩尔比分别为2、3和4的LDH的热分解行为,并对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Mg2Al-LDH在不同焙烧温度热分解产物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层间碳酸根阴离子的脱除温度范围宽,约从250℃到700℃,但主要是在330~400℃之间进行的;LDH热分解过程脱除层间阴离子和层板羟基脱水的同时,伴随新相生成,500~700℃条件下,LDH的分解过程比较完全,形成了双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前驱体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n-MOF),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得到了多孔碳/氧化锰(C/MnO)复合结构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多孔C/MnO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考察其作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C/MnO复合结构材料的比电容在800℃煅烧温度下电流密度为0.5 A·g~(-1)时达到最大,为375.0 F·g~(-1).此结果可为多孔C/MnO复合结构材料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两阶段还原法对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0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W和(Ni,Fe)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W-Ni-Fe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65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粒径小于3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23%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7.
以锂盐、钴盐、磷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碳源,采用喷雾闪速分解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_4粉体.研究前驱体溶液体系、喷雾闪速热分解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热处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PO_4粉体结构组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粉体结构组分和微观形貌通过XRD、SEM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硝酸盐体系、选择前驱体浓度0.2mol/L、闪速热分解温度400℃、热处理温度600℃、热处理时间6h,可得到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LiCoPO_4.  相似文献   

8.
采用快速液相沉淀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合成前驱体Cu(OH)2,经过焙烧得到纳米CuO.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物相、粒度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Cu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pH=14,焙烧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10min时所得纳米CuO催化性能最佳.用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纯AP相比,加入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90.1℃.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nZn2 /nAl3 =2,3,4的类水滑石,并以其为前驱体在500℃焙烧4 h得锌铝复合氧化物.用抑菌圈法研究了锌铝复合氧化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通过FTIR,XRD,BET,DSC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锌铝复合氧化物对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钙钛矿结构二元稀土氧化物由于优异的物理性能可以作为质子导体、闪烁体和磁介质等材料,因此对其制备过程的研究是物性研究的前提.本文采用了柠檬酸盐燃烧法进行了钙钛矿结构二元稀土氧化物LaYbO3的制备.通过对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处理,结合XRD分析,得到了前驱体随着加热温度改变的物相组成变化.并通过采用SEM观察对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纯相粉体的微观形貌,得到了粉体微观形貌随煅烧温度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燃烧法700℃下便可获得单相LaYbO3粉体,粉体的粒度在100-200nm范围内.由于采用水作溶剂,粉体有团聚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