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重金属在我国排污河道底泥中大量富集的现状,进行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排污河道底泥的盆栽试验,并设置接种AM真菌的试验组,以研究植物-AM真菌在河道底泥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真菌对河道底泥修复的辅助效果。结果表明:排污河道底泥中Zn、Cd含量严重超标,经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后情况明显好转,尤其在辅以AM真菌后,植物对Cd的吸收量显著增加,且植物对排污河道底泥的整体修复效果有所提升。底泥中重金属形态测试结果表明,玉米和黑麦草对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活化作用,但AM真菌对金属活化作用的影响不明显,仅有效促进了黑麦草对Cd元素的活化作用。重金属在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积累情况发现,AM真菌可促进金属元素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植物-AM真菌联合修复的方法可促进沉积物中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尤其对萘的降解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某典型黑臭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 利用 6 种典型草本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 并考察了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籽粒苋以及紫花苜蓿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耐受性、 富集转运特征和修复效果. 结果表明: 除白三叶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黑麦草对 Cd 和 Zn 的吸收能力较强, 其体内 Zn 含量高达 707.69 mg/kg; 披碱草对 Cu 的吸收能力较强; 除紫花苜蓿对 Zn 的积累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分; 高羊茅和黑麦草对 Cd 与 Zn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且对 Cd、Zn 及 Cu 的提取效率分别在 7%、6% 及 2% 以上, 说明这 2 种实验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某典型黑臭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6种典型草本植物对Cd-Zn-Cu复合污染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并考察了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籽粒苋以及紫花苜蓿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耐受性、富集转运特征和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除白三叶外,其余5种实验植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黑麦草对Cd和Zn的吸收能力较强,其体内Zn含量高达707.69 mg/kg;披碱草对Cu的吸收能力较强;除紫花苜蓿对Zn的积累外,其余5种实验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分;高羊茅和黑麦草对Cd与Z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对Cd、Zn及Cu的提取效率分别在7%、6%及2%以上,说明这2种实验植物对Cd-Zn-Cu复合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宿主植物对丹参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Zea mays)、葱(Allium fistulosum)、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4种宿主植物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供试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但不同宿主植物形成的菌根特性和程度有明显差异.以三叶草为宿主植物对AM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根内菌丝SDH活性、孢子数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  相似文献   

5.
针对华北某市排污河道疏浚底泥外运处置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自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AM真菌辅助黑麦草对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结果表明,种植黑麦草后,供试底泥中锌、铅、镉的含量有效降低了。其中,锌的减少量最多,但接种AM真菌对沉积物样品中锌的降解率提高较少,而对根际底泥中铅和镉含量的降低起了显著促进作用。黑麦草体内对锌的累积最多,但接种AM真菌对黑麦草体内累积锌总量的影响不太显著,只是促进了锌在黑麦草体内由地下向地上部分的运移。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黑麦草对铅和镉的吸收和累积,尤其是能大大促进黑麦草地上部分对这两种重金属的累积。接种AM真菌还增加了黑麦草根际土壤菌群的多样性,并使黑麦草叶片结构变得纹理清晰。  相似文献   

6.
以吴淞口复合污染湿地土壤为研究背景, 在含有芘、柴油、Pb 的模拟复合污染湿地土壤环境中, 选取对芘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芹菜根, 研究芹菜根对复合污染湿地土壤进行生态修复的作用效果及特征. 检测分析了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脲酶(urease, URE)及不同实验组中芘的降解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 在芘、Pb、柴油复合污染胁迫下, 芹菜根可以通过根系分泌酶等一些化学物质或者通过刺激其根际微生物细胞分泌各种酶类物质, 来提高其根际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芹菜根与其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增强对复合污染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壤不断沙化、植物难以定植的特点,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对矿区沙土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当施加腐殖酸质量分数为0.05%时,菌根与其联合作用对玉米生长和沙土的改良效果最优,玉米干质量比空白对照组高出73%,根际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和49%,玉米根际土壤菌丝密度比空白对照提高了0.8 m/g,且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丛枝菌根真菌和腐殖酸联合作用有利于玉米生长,对退化沙土具有改良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朝营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法,研究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下的减流减沙效益,径流小区包括:黑麦草、黑麦草+白三叶、白三叶、鸭茅+榛子、鸭茅+金荞麦+木通等5种植物篱模式,并与对照小区玉米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在喀斯特高原山地各植物篱措施均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果,相比之下鸭茅+金荞麦+木通三行植物组合模式效果最显著;(2)各小区径流及泥沙流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白三叶、黑麦草、鸭茅+榛子、黑麦草+白三叶、鸭茅+金荞麦+木通三行植物篱;(3)与对照组相比,组合植物篱模式(鸭茅+金荞麦+木通,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榛子)减流减沙效果优于单一植物篱模式(黑麦草,白三叶).  相似文献   

10.
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两个水平值,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抑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也开始下降.而在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则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15 d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过程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发现,在生根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相比,各酶的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红叶石楠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育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和荔蝽体内多酚氧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合理途径”新型杀虫剂,研究了马尾松毛虫和荔蝽体内的多酚氧化酶。发现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多酚氧化酶活力与虫龄大小成正相关。多来宝(etofenprox)处理100min后,5龄幼虫的多酚氧化酶为正常虫体的3.6倍。荔蝽3龄若虫经乙醇处理10min后,多酚氧化酶活力为正常虫体的2.7倍;荔蝽3龄若虫经菟丝子(Cuscutajaponica)和夹竹桃(Neriumindicum)的混合醇提液处理60min,多酚氧化酶活力为正常虫体的2.4倍、经乙醇单独处理荔蝽3龄若虫后多酚氧化酶活力为正常虫体的2.7倍。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文章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邻醌的吸收光谱和酶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了邻醌的最高吸收光谱和酶测定的适宜参数。这一测定方法与原方法[1]相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测定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比性,使灵敏度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kinetics of inhibi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by L-cystei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inhibition of tobacco polyphenol oxidase was studied using the progress-of-substrate-reaction method proposed by Tsou, following the substrate reaction during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of the enzyme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inhibition kinetics shows that inhibition occurs by an irreversible and non-complexation reaction. The microscopic rate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for reaction of the inhibitor both with the free enzyme and with the enzyme-substrate compl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substrate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enzyme against inactivation by L-cysteine.  相似文献   

15.
冬果梨贮藏期间发生黑心病的生理原因正在研究。经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果心中含量最高。总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在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似。通过纸层析的研究,证明绿原酸是主要的酚类化合物。黑心病梨离子的外渗量大于好梨。这些结果证明:引起黑心病的生理原因是由于酶促褐变反应。果心中的主要物质是绿原酸。  相似文献   

16.
莲藕中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莲藕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 ,研究了藕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在不同因素处理下的活力变  化 .结果表明在藕片加工过程中最好使用抗氧化剂来防止褐变  相似文献   

17.
牡丹不同类型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个不同花型或花色的牡丹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牡丹外植体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探讨了影响牡丹组培褐化的内在诱因,以期为牡丹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生态因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蔗糖酶活性的峰值则出现在秋季.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低值在秋季,而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最低值在冬季.养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heVirocideforPlant)—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下降60%,而对照株酶活性下降8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含量,处理组为0.3g/L,对照组为0.38g/L,表明经TS制剂处理比对照桑萎缩病的病株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白腐菌多酚氧化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彩绒革盖菌、多孔菌和毛栓菌多酚氧化酶的产酶曲线,及酶作用的最适pH值、最适酶解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白腐菌的多酚氧化酶其产酶曲线不同,酶的特性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