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热电厂#2锅炉运行中锅炉排烟温度,灰渣、飞灰含碳量偏高,从而导致锅炉效率有所下降。为了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找到影响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寻求合理的运行方式,对#2炉的锅炉排烟温度、锅炉排烟氧量进行了标定,对灰渣成分进行测试,同时进行制粉系统优化调整、煤粉细度调整、磨煤机出口温度调节、二次风挡板优化调整、锅炉变氧量等单因素的优化调整及测量,分析五种因素下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在锅炉额定工况下的优化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蒲金梅 《科技资讯》2013,(23):133-134
我厂汽轮-发电机组共有1~5瓦振动测量系统,而五瓦绝对振动探头安装位置靠近发电机励磁侧,其5瓦轴振测量系统处于变化的励磁环境的影响而无法正常投入5瓦轴振保护(只能用五瓦瓦振来做保护),在#4机组A级检修期间,对5瓦轴振测量系统进行了部分改造;#4机组A级检修后机组启动冲转至带额定负荷期间,5瓦轴振测量系统Y相轴振值从改造前的254 um(最大值)降至104 um(最大值),X相轴振值从改造前的196 um(最大值)降至59 um(最大值)。现将改造过程与结果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SVR和GA的锅炉运行氧量基准值的优化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现场运行数据,根据锅炉运行氧量的特性,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锅炉运行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VR模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有效地对不同工况下的锅炉氧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建模,获得了运行氧量、供电煤耗率与各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结合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以机组的供电煤耗率为优化目标对输入参数进行寻优,确定了优化后的锅炉运行氧量基准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全局寻优得到的氧量值具有可操作性,很好地解决了锅炉变工况运行参数基准值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汽轮机监测保护系统是火电机组最重要的保护系统.机组在安装调试阶段时,往往会出现TSI系统参数异常.正确的完成TSI系统的现场安装和调试,是保障TSI系统准确测量、正确动作的先决条件.系统带电后,所有测点的测量通道都应指示出正确的测量参数.随着机组进入油循环和盘车,轴系位置发生了改变,TSI系统的参数输出也因此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机组启动后,由于机组各自不同的特性、安装水平等,TSI系统会输出各种各样的参数指示.当机组带负荷运行后,正常情况下,轴位移、胀差、缸胀、轴振、偏心和瓦振的输出参数,会随机组负荷的变化呈缓慢变化趋势.分别在安装调试阶段、进油盘车阶段、启动阶段及正常带负荷运行阶段,对汽轮机监测保护系统的示值异常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锅炉烟气含尘量远超出电除尘器设计参数,即使在能按当初设计的除尘器效率运行,除尘器出口烟气中粉尘浓度也随之增加,达不到即将实施的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本文结合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MW机组#6机组电除尘器存在的问题,通过性能参数比较、技术经济分析,确立了电除尘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方案。改造后除尘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值,保证机组满负荷运行以及脱硫入口烟尘浓度的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陡河发电厂#3、#4机组为上世纪70年代安装并投入运行的凝汽式机组,为了拓展陡河发电厂的发展空间,在2009年度对#3、#4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在2009年11月份顺利向唐山市北部地区进行供热,解决了唐山市北部地区的供热缺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供热改造后所有热网设备由一套新组建的热网DCS系统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供热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选型、系统构成及热量数据传输等上层通讯控制方面内容,对进口纯凝汽式机组进行热电联产改造控制系统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整个组建过程有着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锅炉热效率实时计算对优化锅炉燃烧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其难点在于飞灰含碳量的在线测量,目前广泛采用微波飞灰测碳仪进行在线监测.然而在实际中烟气密度和流速对仪器的测量精度有重要影响,使测量结果产生较大波动.本文设计了对烟气密度和流速的测量方法,并构造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测量系统,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飞灰含碳量的测量精度.进而通过采集排烟温度、氧量等运行参数,依据反平衡方法给出锅炉效率的在线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快速增加。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等特点,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焚烧炉内氧量的调整直接影响垃圾的着火、燃烧及燃尽情况,以余热锅炉省煤器出口的实测氧量为依据,分别分析炉内氧量的变化对余热锅炉主蒸汽参数、垃圾燃尽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等的影响,为垃圾焚烧电厂科学调节炉内氧量,实现焚烧炉的高效、环保和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周锐 《安徽科技》2012,(11):41-43
本文分析了神华神皖安庆电厂原有机翼式风量测量装置长期运行使用后的弊端、改造后FL系列自清灰防堵风量测量装置的技术原理和系统组成,提出了电厂#1机组空预器出口二次风风量测量装置的改造方案,并指出该测量装置在二次风风量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华电乌达热电厂一期工程安装了两台无锡华光锅炉厂生产的UG-480/13.7-M循环流化床锅炉,#1、2炉分别于2005年3月和6月通过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投入商业运行。经过六年多的运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1、2炉分别进行了水冷壁防磨改造、给煤机落煤管改造等主要技改项目,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无论是对锅炉机组还是整个发电厂运行的安全和经济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缺点及燃烧特性,并对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燃烧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W火焰锅炉机组运行中无法满负荷运行以及高负荷燃烧不稳、运行氧量偏低的问题,通过技术分析找出原因,对可操作的W火焰锅炉二次风箱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蔡玉双  弓治海 《科技信息》2011,(11):383-384
我公司承建的上都电厂一期2×600MW机组工程2#机组安装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开工,于2006年8月25日移交投产(计23个月)。比合同工期提前8个月,与1#机组同月投产,并且创下了移交后连续稳定运行52天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中电投白城电厂2×600MW超临界新建机组工程,于2008年6月30日正式开工,#1、#2机组分别于2010年9月23日、10月30日-次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进入生产运行期。其中#1、#2锅炉制粉系统安装工作分别于2010年5月20日和2010年7月15日结束。本台机组锅炉型号:HG-2070/25.4-HM9,燃用霍林河煤矿褐煤。  相似文献   

15.
奚青松 《科技信息》2013,(5):395-395
大屯发电厂#6机组是2003年11月投入运行。机组为N135—13.24/535/535型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高中压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反动凝汽式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引进美国西屋公司先进技术和积木块方法设计制造的D151型机组.夏季工况我厂#6机组正常运行性情况下,负荷110MW时,真空只有-0.084MPa左右(两台循泵),#7机稍高。由于真空较低,使机组负荷无法带到额定负荷,严重影响到了机组的经济效益。由于真空系统严重危害着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真空度每上升一度将会使锅炉煤耗每小时增加1.5%,对汽轮机的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针对性的把#6机组的真空系统和循环水系统进行的改造,解决了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些年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锅炉的特点以及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本文分析并总结了锅炉安装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发电厂1-8号锅炉再热器存在受热面管材质等级较低、长期运行向火面及下弯头蠕胀严重、汽机通流改造及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造成锅炉再热出口蒸汽温度低,使得再热器出口温度在低负荷时段难以达到额定温度等诸多问题,经过多方研究、计算、论证,决定对再热器进行材质升级及增容改造,为同类型机组的治理改造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黔东电厂机组安装基建期间为防止锅炉爆管事故发生,对黔东电厂锅炉设计和国内已经投产的同类型锅炉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出现四管爆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应对措施,有效控制四管爆漏。确保了黔东电厂#1炉、#2炉在整套启动和168试运期间没有发生受热面爆管事故。  相似文献   

19.
控制棒位置测量组合编码电感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棒位置是核反应堆最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对于一体化的低温供热堆,棒位测量传感器必须安装在压力容器内,其运行环境及结构空间比压水堆更为苛刻。传统的线圈编码电感传感器线圈数量多、结构复杂。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组合编码方案,所用线圈大大减少。进而进行了编码原理、环境温度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编码电感位置传感器原理正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可望发展成200MW核供热堆控制棒位置测量的适用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武虎坡 《科技信息》2012,(20):403-403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华定州电厂国产660MW超临界锅炉在烧神华煤时通过调整燃烧区域氧量及炉膛差压对燃烧的影响,进而对受热面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通过主再热汽温等参数变化阐述了经过合理调整,能够对减小炉膛两侧热偏差产生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运行角度来谈如何进行调整以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