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坚硬顶板下近距离薄煤层在掘进期间使用的支护方式和开采期间的顶板宏观观察、矿压分析、顶板管理及事故教训,最终从施工方法、上覆岩性、煤柱集中压力与岩石滑动影响角及顶底板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巷道布置的合理途径;并提出了关于近距离煤层掘进工艺、支护和工作面开采期间有效矿压控制、顶板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为今后近距离薄煤层掘进巷道布置和开采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对层间距为0.8~2.0 m下分层巷道采用双重组合支护方式,成功地维护住了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分层掘进工作面的支护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毅 《科技资讯》2011,(36):59-60
中兴煤矿地质条件复杂,1202下所采的煤层距上组煤层的距离为3m左右,且上组煤已经回采成采空区。1202下工作面属复杂条件下近距离煤层开采,现在掘进切眼是大断面施工巷道,为保证切眼工程质量,选用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强 《科技信息》2013,(16):385-385,386
近距离煤层开采一般采用内错式布置,主要是可以降低下部巷道受上层煤柱的集中压力而产生巷道变形甚至顶板垮落,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被压的安全事故;受地质构造及其他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公司11-3#层8305面与14#层8305面形成了上下对应的近距离外错开采格局。这样就造成了下部煤层巷道顶板支护问题,经过对下层巷道采取专项的补强支护和支撑式支护的技术措施,对上层巷道采取及时放顶、打泄压孔和煤层注水等措施顺利完成对应上层工作面的回采和下层工作面的回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新庄煤矿3304工作面为煤软、顶板和底板岩层都软的三软煤层老空区煤柱开采,顺槽巷道沿空掘进,底鼓强烈,严重影响正常生产.为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控制底鼓的产生,现场测定了支架的受力及项、底板移动变形,分析了影响巷道底鼓的因素,通过井下底板锚网支护试验,提出该开采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形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4):403-40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的研究,对停采线附近层间距为0.8~2.0m下煤层巷道及工作面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成功的维护住了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撤面期间的安全。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的确定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河嘴煤矿2016(24)工作面为201采区24煤层首采面,24煤层厚度为0.3~0.75 m,厚度不稳定,瓦斯含量高,顶板为坚硬的中粒砂岩,在开采时伴有淋水,工作面顶板管理较为困难,月推进度仅为8~30 m,长期达不到设计产量,针对以上诸多问题,矿对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确定对顶板巷道的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钢筋梯"的组合支护方式进行了支护。实践表明:上行开采顶板巷道活动可分为起始活动区、强烈活动期和活动衰退期;加强支护后两帮移近量明显减少,顶底板移近量减少不明显,说明巷道顶底板变形以底板变形为主,在锚网索联合支护作用下,使巷道顶板压力向巷道两侧深部转移,降低了两帮压力,利于巷道两帮稳定。上行开采顶板巷道不同支护区顶板绝对位移量不大,与煤层下沉量相接近,说明上行开采巷道顶板位移较为准确的反映了顶板覆岩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开滦集团东欢坨矿9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极其易碎、大面积冒落等特点,不适于采取锚网支护.3093掘进工作面是中央南翼采区首个9煤层工作面,在工程衔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考虑到切眼安装液压支架提供有力的条件,实现“五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理念.技术人员在切眼支护上进行了大胆革新,采用新的支护方式,取得掘进、安装高效安全的理想效果.该文谈谈3093采面破碎顶板条件下切眼亮面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2,(18):363-363
本文通过对中煤唐山沟煤业公司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煤岩结构窥视分析研究,确定了下分层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成功的维护住了巷道顶板。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支护方法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迎江  范宗乾 《科技资讯》2014,(4):143-143,145
郑沟湾矿1107工作面为典型复合顶板巷道,在工作面巷道掘进及开采过程中面临顶板极易离层、冒落,两帮移近、片帮及整体下沉,传统支护方式难以维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郑沟湾矿1107工作面复合顶板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锚杆支护设计,计算了适应于工作面的巷道支护参数、预紧力等,有效减少了巷道围岩变形,为巷道围岩的稳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陕北某煤矿主采煤层2,4层煤为浅埋近距离煤层。为满足生产要求,1402运输顺槽需进行返修支护,由于受上部2层煤采空区影响,巷道部分顶板已经冒落失稳,支护困难。文中应用FLAC模拟软件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了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引起的应力变化,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运用锚索与托梁联合支护下浅埋近距离煤层运输顺槽围岩变形规律。现场试验表明:返修支护方案是可行的,保证了运输顺槽巷道围岩的稳定,满足了该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提出的锚索与工字钢联合支护技术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复合顶板一直是煤矿支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煤矿4煤层复合顶板支护更是该矿的一个难点,煤矿针对复合顶板大断面支护进行研究,采用"M"型钢带锚带网 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维护工作面顺槽巷道,对支护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在生产中推广,有效控制了复合顶板的运动,保证了巷道支护效果,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文广 《科技信息》2007,(25):284-285
本文针对近距离煤层复合型顶板条件下,围岩易变形冒落特征,采用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将支护的形式设计为锚带支护,突出了让压承载,有效地控制了顶板,保证了近距离煤层复合型顶板条件下巷道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旺煤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3101工作面运输平巷过煤柱时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以及支护系统损毁等矿压显现特点,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运输平巷过煤柱时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揭示其破坏机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遗留煤柱对下部煤层顶板应力分布的影响;运输平巷过煤柱时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锚网+锚注联合支护手段,分析了锚杆间排距、锚注深度对联合支护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联合支护后巷道围岩总体变形量较小,围岩变形量较原支护方案减小了75%,支护系统亦无开裂损毁现象发生,实现了对极近距离煤层运输平巷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于书永 《科技资讯》2012,(17):46-47
本文以112上83工作面运煤巷沿空留巷支护为实例,阐述了采空区上工作面不完整顶板条件下巷旁柔模泵注混凝土与巷内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为上行开采条件下大断面不完整顶板下沿空留巷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为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煤11为三软煤层,顶板、煤层、底板均比较软,掘进及回采过程巷道变形严重,巷道进行多次套修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通过对锚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三软煤层巷道采取金属拱形支架与锚网复合支护,与原巷道支护进行分析比较,找出适合三软煤层的支护形式,确定采取最佳支护类型,延长巷道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7.
塔山煤矿开采的石炭系3-5号煤层结构复杂,项板岩性变化大,煤层自燃发火期短.通过实施合理的巷道布置、有效的巷道支护、高压注水软化顶板、采空区预防性灌注三相泡沫浆防火、综合矿压监测等措施,制约了影响工作面生产的不利因素,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8.
掘进巷道的支护工艺的合理性是确保掘进安全的关键,长期以来,采空区下部煤层巷道掘进支护一般采用单一的锚杆网索支护,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文章以登茂通煤业公司2号煤采空区下部巷道掘进支护为例,通过对采空区下部煤层巷道掘进采用联合支护工艺的成功实践,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掘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极近距离(薄夹矸)煤层开采,下煤层巷道顶板破碎难支护的问题,以南屯煤矿93下12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采空区薄夹矸下巷道桁架锚杆支护方式,得到了满足巷道支护要求的桁架锚杆支护系统参数;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建立不同预应力桁架锚杆及普通锚杆支护模型,对比分析了桁架锚杆支护系统预应力的合理值及其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桁架锚杆支护系统预应力增至4t后,薄夹矸破碎巷道顶板下沉量趋于稳定,最大下沉量仅32mm,明显小于普通的锚杆、锚索支护方式。因此,高预应力桁架锚杆支护可有效控制破碎薄夹矸巷道顶板的失稳变形,提高顶板岩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厚层破碎复合顶板巷道锚注支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碎复合顶板裂隙极其发育,特别是厚层复合顶板厚度不稳定,个别地段存在泥质粉砂岩夹煤线厚度不稳定,导致其支护控制难度极大,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小宝鼎煤矿在11391-1回风巷实施了综合机械化大断面掘进,掘进过程中,在锚网、锚索支护的基础上增加锚注支护,有效的控制了浅层破碎围岩离层,使破碎围岩顶板得到了有效地加固,改变了破碎围岩的松散结构,增强了浅部岩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经过锚注支护,巷道自身形成承载结构,降低了围岩变形程度,将顸板下沉量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减少了巷道的维修量,节省了巷道维护成本.同时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加快了破碎围岩掘进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指导该矿和相邻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