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云川 《广东科技》2013,(22):106-107
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进行概述,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气二次部分功能、电气二次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鑫龙 《甘肃科技》2010,26(20):67-70
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合理设计和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变电站电气系统的工作性能,结合500kV超高压枢纽变电站系统的特点,对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及其监控系统进行设计研究。依据电气一次部分的主接线设计原则和实现功能,比较双母线双分段带旁路接线和3/2断路器接线设计,确定出主接线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与组态软件的电气一次部分监控系统。调试和运行表明,监控系统实现了变电站一次部分设备状态及参数的监测和控制,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彭勇 《科技资讯》2009,(2):135-135
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整个变电站的核心部分,本文强调了二次系统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综合自动化在变电站广泛推广的形势和现状,对变电站二次设备选型、设计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可供以后的设计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岩 《科技资讯》2011,(36):101-101
变电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相关设备的设计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论述变电站二次设备部分设计以及相关所注意的问题,了解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在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为我国电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的研究方向为仿真场景的生成技术,为使三维变电站提高其仿真场景生成系统的灵活性,从而实现了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实现场景图由二维转变为三维,并使用3D建模工具对变电站仿真场景给予变电站中各种设备模型及建筑环境模型进行模拟。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渲染、生成场景图由二维向三维的转换及设计三维变电站场景图,都通过使用OSG技术得到了实现。采用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及其生成系统,构建了具有良好操作性与交互性的仿真空间。通过仿真结果显示,遵循110 k V的变电站电气规范与其设计要求,用户可对二维变电站的场景图进行绘制,并且对其相应的三维仿真场景迅速做出转换。三维变电站所呈现出的仿真场景其效果较为逼真,在变电站的实际应用中比较适用于仿真培训,在应用上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刘应胜  于洋重 《广东科技》2012,21(15):70-70,68
合理、科学地设计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保证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的平稳运行,是变电站电气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核心。结合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及监控系统的相应特点,对其进行设计、分析。按照设计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的主接线的运行原则和功能实施,把500kV变电站双母线的电气一次部分的双分段带旁路接线与3/2断路器的接线方式对比设计,以选取出最优的主接线设计方案。以此为前提,进行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把组态软件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及监控系统合理规划。最后进行调试、运行以保障50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及监控系统的科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电力企业主要研究内容,将其应用在电气二次设计中有助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高变电站操作效率、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供电网络中,变电站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电气二次设备有助于电网安全、稳定发展。接下来,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气一次部分是500k V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500k V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效果。同时,为了确保电气一次部分的有效运作,则需要加强对500k 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实时监控,以便更好地提高电气一次部分设备的运行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加强对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及监控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为主要切入点,从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容量选择、3/2断路器接线三方面分析500k 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并从结构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态软件几个环节重点探讨500k V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变电站二次系统改进建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清 《广东科技》2008,(20):123-124
本文综合分析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广泛推广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在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回路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从施工和运行维护的角度提出了二次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功能,可作为变电站二次设备定货和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冯炜 《广东科技》2013,(12):47-48
变电站在输配电的系统中是重要环节,它是电网中非常重要的监控点,变电站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起着关键性作用。对110kV的变电站的一次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电网的相关供电环节正常运行,对电网建设的经济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某一地区电网中11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相关的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110kV变电站的一次部分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科学依据不足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Weibull分布的二次设备寿命预测方法.在对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寿命预测模型.在该寿命预测模型中,对表征二次设备各功能模块运行状态信息进行了分类,通过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得到了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Weibull分布的寿命预测模型能够实现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为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对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本文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介绍,并对变电站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并完成了系统配置。  相似文献   

13.
余石明 《科技资讯》2010,(14):137-137,139
本文在介绍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综合自动化在变电站广泛推广的形势和现状,分析了雷击入侵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变电站设计人员与运行维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苏珠辉 《广东科技》2009,(14):194-195
本文重点论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综合自动化在变电站广泛推广的形势和现状,对变电站二次设备选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二次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微机化.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在变电站中被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的可靠性,有不少变电站已实现无人值班.然而,不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也不尽相同,下面针对国内目前采用的众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的实用,从二次系统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变电站建设需要设计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本系统由站控层、网络层、间隔层组成,采用深圳中电公司的Pecstar3.0软件电力组态画面,实现对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的实时监视和控制。现场调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将变电站原有的控制、仪表、信号、远动等二次系统重新组合,互连、计算机化而形成的一个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集变电站控制、测量和监视于一体,可完全替代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本文旨在研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实现。笔者实现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优化突出了重点,保证了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500kV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布置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广东科技》2008,(18):159-160
本文提出了一套变电站二次设备分散布置到高压开关场内的设计优化方案,以弥补现行工程设计及实施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布置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布置方式在不断地优化。清远500kV贤令山变电站所采用的保护下放布置方式,将继电保护小室直接置于500kV一次设备间隔中,获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布置方式在后续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方小电源不仅装机容量小、其二次保护装置、自动化系统不完善,运行稳定性较差,需要对其各大环节进行改进。本文对带地方小电源的终端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进行了相关介绍,并提出提高带地方小电源的终端变电站供电可靠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随着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用电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对变电站的运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结合智能箱式变电站,在对一次系统以及二次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